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一生就是一个志学明道成仁的典范,孟子私淑孔子,承孔子之绪,以人性善立论,将孔子志学成仁思想进行内在发挥,提出反求诸己的为学修养之道;荀子侧重人性恶因素的照察,从实现王制的外在规范方面将孔子"学"以至"圣"的观点进行现实考量,对先秦儒家君子之"学"的现实诉求和道义关怀进行了颇有深度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日方中之际,梁漱溟力倡"新孔学",对孔子思想进行新的价值评估。他从孔子思想的来历、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如何研究孔子、怎样评价孔子四个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诠释,赋予孔学以现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尽管梁漱溟的观点有所偏袒,却不乏真知灼见。从一定意义上讲,梁漱溟标举的"新孔学"对新文化派形成了真正、有力度的挑战。其学术价值在于,深入剖析梁漱溟的"新孔学",对当下如何传承与改进儒家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3.
读陈鹏先生《原始儒家孝、忠、礼、德观念的变异》一书,深感作者对原始儒家所重视的个人道德之于历史发展之间的因果关联深为关注,个人道德与文化存续之间并非对立存在,文化的存续是原始儒家道德的应有之义。对于君主而言,君主个人道德甚至成为影响国家兴衰与社会治乱的关键因素。于是,以儒家道德为内涵所形成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根深蒂固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道家的老庄哲学、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分析了老庄哲学与山水文化精神,君子比德与山水文化精神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山水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道家的老庄哲学、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分析了老庄哲学与山水文化精神,君子比德与山水文化精神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美学思想——山水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伴随人类社会而产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对一个团队而言,文化不仅是这个团队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一种规范和行为,而且代表了这个团队的精、气、神。古有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之。"于斯三者,逼不得已而去之,孔子留"信"。放之今日的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中,此"信"可属文化,其地位即是那"可载舟,可覆舟"的汪洋动力。由此可论,成功的普遍特点应该是有意识的对内部文化进行创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已走过40光辉历程。在她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今天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巡天文化。作为中心管理另一只无形的"手",巡天文化在思想上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200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员中心迎来40华诞,本刊记者特约采访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书记董重庆。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奉献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阐释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认为,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加坡深入借鉴学习儒家伦理道德,他们给传统的儒家伦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将其设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新改造的儒家伦理成为新加坡独特价值观的核心源泉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依据,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给我国当前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共中央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及面对新征程、新使命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事迹,更需要在当代知识分子的日常学习生活深入贯彻。作为耕耘在"建功立业新时代"先锋的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近日就钱学森的爱国奋斗精神与央视记者畅谈感悟。  相似文献   

10.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对价值目标的应然预设。经济富裕、国家强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一起构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价值要义,四者缺一不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且相得益彰。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国人现实影响最为深远,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潜移默化的日用价值观。实现儒家传统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明的价值对接,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精华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这既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国家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认知与实际贯彻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