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非“茶隼”战斗支援直升机CSH-2于1993年11月和12月在里马(马来西亚)的杜拜空中表演而进行了首次飞行。该机是根据实战经验发展起来的,由南非航空航天集团的分支——阿特拉斯航空公司制造,目前是技术成熟的战斗直升机,能够在世界上多数战场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技术》2011,(2):38-38
丹尼尔航空公司于4月1日交付给南非空军5架"茶隼"Mk1攻击支援直升机,将其升级到单一标准即"新制定的作战标准"。虽然飞行试验及评估工作仍有少量重要科目有待完成,但是南非空军希望16中队在年底前让该机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16,(5)
<正>今年7月下旬,上海的气温高达40多度,暴热肆虐。我正计划外出度假避避暑,看到有一条"南非旅游特价信息",对此很感兴趣。我一查询南非开普敦的当地气温最高18度,十分凉爽,立即向朋友相邀约:"同去南非旅游怎么样?"于是我们第3天上午就向旅行社提交了护照和申请签证所需要的材料,第7天就出发成行了。  相似文献   

4.
《航空港》2017,(2)
日前,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放心去旅行》节目时,顺口说道:"我们抵达南非开普敦的那天,正好碰上南非大选日,当地放假一天,所以道路很通畅……"主持人小窗和编辑小陈互相对视了一下,莞尔一笑,戏谑地对我说:"怎么您在旅游途中经常有巧遇的呢?"是啊,旅游中遇到的每段经历都可能是一段传奇、一个故事。其中有些经历是可以期待的,但更大的快乐是无意中撞到的巧遇。这种快乐的感觉只有自己发现、体会和享受,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工程装备快速变批量生产需求环境下,基于可拓协同制造资源概念,提出了装备可拓制造"超网络"链制造模式,研究了可拓制造能力单元的RKCQ流模型,构建了可拓制造"超网络"链的参考模型与组建过程模型,并指出使能技术框架体系,可拓制造"超网络"链模式提出的目的在于为大型工程装备制造系统应对不确定性的需求提供制造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飞行国际》2008年5月8日报道,南非空军从瑞典萨伯公司接收的第一架鹰狮C/D 战斗机,编号 SA01,被正式编入南非空军第2战斗机中队服役。这标志着南非空军的现代化改进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新时代。据计划南非空军将在今年的晚期接收下一架双座型鹰狮战斗机,全部的26架飞机将于2012年交付完毕。作为非洲大陆的雄鹰,南非的空军实  相似文献   

7.
重点研究了我国高精度惯性仪表产品制造技术如何突破传统机械产品制造工艺理念和认知框架,解决高精度惯性技术(原理)产品制造合格率、 参数稳定性和精度提高问题.首次在产品制造技术特征中从理论上提出了"制造工艺的固有(基因)特征性"概念,当研究提高惯性仪表精度的解决方案时,从制造角度应注意到这一"固有的遗传(基因)特征"抽象概念对产品精度影响作用.提出了在高精度惯性仪表的制造工艺设计中,应关注减小或消除这些制造工艺固有特征作为关键工艺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推进技术》1996,17(2):70-70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用无喷管助推器研制作为南非正在研究的冲压推进技术计划的一部分,对无喷管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直径为127mm的无喷管发动机主要用于推进剂鉴别和性能预估能力的论证。用这些发动机发射试验的结果表明,具有高...  相似文献   

9.
未来工厂     
《航空制造技术》2012,(12):36-37
"系统仿真"、"虚拟制造"、"无纸化生产"这些信息时代的新型生产制造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制造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未来工厂的发展将更加趋向于集成化、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指导框架的提出,制造领域面临急迫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改造,机械制造产业也必将向智能制造时代迈进。精密制造领域作为机械制造产业中的重要分支,其对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同类型产品的批量化精密制造中,高精度、高质量与高良率是制造过程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基于同类产品批量化精密制造的特点,本文在以大数据及物联网为架构的智能制造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单元加工状态监控与决策的机联网智能制造子系统框架模型,并对其功能组成及架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析。首先论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与精密制造的内在联系;然后介绍了可实现制造单元加工状态和过程监测的相关技术与系统功能,并详细分析了制造单元加工状态大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以及智能制造单元的智能控制方法;再次围绕实现车间级或局部制造区域内批量化精密制造系统的质量控制需求,探析了以无线自组网为基础组建批量化精密制造智能控制与决策的机联网子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最后以课题组目前开发的光学精密制造智能控制子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厂所分离"与"厂所一体"两种特定航空企业体制下的企业业务现状,分析了在全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的业务需求下,"厂所协同"是实现全数字化研发-制造的最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数字化研发-制造一体化的企业业务流程模型,探讨了基于"厂所协同"数字化业务流程模型的航空产品研发-制造集成应用集成平台架构技术,同时,对这种集成架构平台保证产品单一数据源、消除信息孤岛以及对其数据相应的实时性、可扩展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制造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箭体结构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追求合格率"、"追求制造质量和效率"、"追求制造质量、效率和绿色环保"3个阶段.其趋势是由开始阶段手工作坊式的"粗制滥造",逐渐向"精益制造"和"高可靠绿色制造"方向演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未来工厂     
"柔性制造"、"全数字化工厂"、"智能车间"这些全新的制造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逐渐在制造企业中得到应用。未来工厂的发展必将引领制造业又一次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美国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经济实力、满足国防需求、确保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2012年美国政府推出若干重要举措,推动制造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例如2月发布《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规划》,3月出台"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7月发布《赢得本国先进制造竞争优势》报告,上述一系列制造业发展举措都将满足国防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必将促进美国国防制造技术的发展.在国防领域,为建设"快速响应、经济可行、覆盖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国防制造能力,美国实施国防专属的制造技术规划(ManTech)、先进制造企业、下一代敏捷制造等战略,围绕制造创新、数字化等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国防制造技术,其发展策略主要体现在"调研关键问题、确立核心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明确重点方向"等一系列措施上.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8月23~25日,由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的"111计划"制造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创新引智基地启动仪式暨控制学科前沿论坛在长沙举行。桂卫华院士在开幕词中强调了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表达了对创新引智基地的美好祝愿随后,引智基地首席学术大师Ian K Craig教授和  相似文献   

16.
读来读往     
<正>作为"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动下,航空发动机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期作为"发动机专刊",封面文章由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王增强论述了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专稿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洪  相似文献   

17.
南非航接收首架A340-300E飞机South African Airways Took the Delivery ofthe First A340-300E南非航3月接收首架A340-300E飞机,这是空客公司所生产的第一架A340-300增强型飞机。截至2005年,南非航将接收总计6架该型机。 首架A340-300E飞机的交付,标志着南非航的机队现代化进入第二阶段,南非航总计购买41架全新的空客飞机,其中包括9架A340-600和6架A340-300E用于远程和超远程运营,同时,还订购了11架A319和15架A320,此外,南非航还经营租赁了6架A340-200和2架A330-200。空客A380项目保持强劲发展势头Airbus A380 Keeps Strong De…  相似文献   

18.
南非丹尼尔公司将在原公司研制的“鲁伊瓦克”攻击直升机基础上发展其海军型,尽管目前南非海军还没有明确表示需要这种海军型直升机,但丹尼尔  相似文献   

19.
2021年8月25日,正值第九个"全国低碳日",笔者来到中国商飞上飞公司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探寻大飞机绿色制造发展之路. "你们来的时机刚刚好,这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天是全国低碳日,正适合谈谈绿色制造的话题."易俊兰,上飞公司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部部长,全程参与到上飞公司绿色制造发展中,对于如何推动航空制造"双碳"相关工作和绿色制造,她一直在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前航空企业面临技术改造的极好机遇,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哑铃"型的企业建设方针,本文从制造定义、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CIMS的论述中,探讨"哑铃"型企业的本质,对在企业改造中贯彻"哑铃"型方针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