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Ti-Si-B4C-C 反应体系ꎬ在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ꎬ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复相陶瓷粉
体ꎬ采用XRD、SEM 对反应产物的物相和组织结构进行表征ꎬ探讨了燃烧反应机理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所制备复
相陶瓷由Ti3SiC2、TiB2、TiC 三相组成ꎬ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4.2%、27.9%、27.9%ꎮ TiB2相以棱角分明的颗粒形
态存在ꎬTiC 相以不规则的球形颗粒存在ꎬ两种颗粒弥散分布于具有典型层状结构Ti3SiC2基体中ꎮ Ti-Si-B4CC
体系反应机理可以概括为Ti 与C 的燃烧反应、Ti-Si 熔体的形成、B 的还原与Ti3 SiC2 的合成、TiB2 的生成与
长大四个基本过程ꎮ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不同马赫数飞行器对透波材料提出的集透波、承载、防热、耐蚀、抗冲击于一体的性能
要求ꎬ本文开展了不同耐热区间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ꎮ 采用PIP 工艺分别制备了氧化铝、莫来石、
石英、氮化硅纤维增强SiBN 陶瓷基复合材料ꎬ并对其介电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ꎮ 结果发现莫来石纤
维增强SiBN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4.1~4.2 和1.0×10-2 ~9.7×10-3ꎬ抗弯、拉伸、压缩
强度分别为95.12、34.95 和80.92 MPaꎬ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ꎮ
  相似文献   

3.
以聚铝氧烷为铝源ꎬ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和硅源ꎬ共混得到SiBAlON 陶瓷前驱体ꎬ经高温裂解得
到SiBAlON 陶瓷ꎮ 采用TGA 和XRD 对SiBAlON 前驱体的裂解行为及陶瓷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ꎮ 结果表
明ꎬAl 的引入降低了陶瓷的结晶温度ꎬ当陶瓷中的Al 含量为10wt%时ꎬ1 300℃ 处理后析出β-Si3 N4 晶体ꎬ1
500℃时ꎬ陶瓷中的Al 和O 与无定型的Si-N 结合生成出现Si2N2O 和Si3 Al3 O3+1.5x N5-x结晶ꎬ1 700℃时Al 和O
与结晶的β-Si3N4固溶生成β’ -SiAlON 结晶ꎬ最终陶瓷产物晶相组成为Si2 N2 O/ Si3 Al3 O3+1.5x N5-x / β’ -SiAlONꎮ
对陶瓷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表明ꎬ温度<1 000℃时ꎬ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为稳定ꎬ分别约为3 和<0.004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EP / PI 和BMI/ PES 两种TS/ TP 共混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及形貌结构ꎮ 采用相差
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的过程ꎬ发现分相初期形成了均匀的相结构ꎻ随着相分离的发展ꎬ一定浓度
区域样品中的双连续结构经过演化发展ꎬ分相后期样品内部与边缘的形貌不一致ꎮ 通过对固化后样品断面的
SEM 观察ꎬ发现在TP 浓度很低时形成海岛结构ꎬ当TP 浓度稍高ꎬ样品形成了核壳结构ꎬ在样品边缘和与基板
接触的上下等外侧形成了TS 的富集区ꎬ只有极少量的TP 分散颗粒存在ꎻ在样品的中间ꎬTS 和TP 形成双连续
结构ꎬ其中TP 富集相具有细丝状的网络特征ꎮ 分析认为ꎬEP 和BMI 为热固性树脂ꎬ初始样品为小分子ꎬ在反
应开始时表现为流体ꎬ为快组分ꎻPI 和PES 为典型的热塑性聚合物ꎬ它们的黏弹性特征随着相分离的发展越来
越显著ꎬ即Tg以下为玻璃态ꎬTg以上表现出弹性、黏弹性特征ꎬ为慢组分ꎮ 在反应分相过程中ꎬ由于TP 富集相
缠结网络的松弛慢于相分离的速度ꎬ因此TP 富集相网络的整体收缩不可避免ꎬ在TP 与TS 动力学极不对称的
作用之下ꎬ初始均匀的双连续结构最终发展为核壳结构ꎮ
  相似文献   

5.
以7050 铝合金为研究对象ꎬ使用YG3 和YG6 两种刀具对其进行切削试验ꎮ 试验结果表明:YG3
刀具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高于YG6 刀具ꎬYG6 切削表面形貌明显优于YG3 刀具ꎬ说明YG6 刀具与7050 铝
合金加工性能匹配性好ꎮ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体积分数铝基碳化硅材料车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具磨损严重、寿命低、切削难度大、零
件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ꎬ采用聚晶金刚石刀具(PCD 刀具)对其进行精密车削工艺实验ꎬ并利用扫描电镜、粗糙
度仪、圆度仪等设备对已加工表面和刀具磨损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ꎮ 研究表明:刀具材料、切削速度、切削深
度和进给量是影响高体积分数SiCp / Al 复合材料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ꎮ 当切削速度在25~40 m/ min、切削深
度在25~35 μm 和进给量为25 μm/ r 的PCD 车刀时ꎬ切削效果最佳ꎬ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ꎬ改善工件表面
加工质量ꎬ得到表面粗糙度为0.58 μm 和圆柱度为0.91 μm 的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胺解法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 -二甲基硅烷(SZ),并与含硅芳炔(PSA)树脂熔融共混制
备了PSA/ SZ。利用一系列测试手段考察了PSA/ SZ 树脂的流变行为、固化反应、热稳定性、弯曲、介电性能以
及石英布增强PSA/ SZ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氮烷SZ 的加入有效降低了PSA/ SZ 树脂的黏度,
PSA/ SZ 浇铸体的弯曲强度提高了62. 7%,石英纤维增强PSA/ SZ 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层剪强度分别提高了
18. 7%和60. 4%。
  相似文献   

8.
对MT700、T700-A 及T700-B 三种碳纤维拉伸性能、表面形貌、单向板力学性能及网格加筋圆筒
轴压稳定性进行逐级对比研究ꎮ 结果表明:MT700 碳纤维拉伸性能达到同级别进口碳纤维水平且具有高模量
特征ꎻMT700 碳纤维表面均布沟槽的结构特点使得MT700/603 复合材料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性能和拉伸-
压缩匹配性ꎬ单向板压缩强度、层剪强度及弯曲强度均明显高于T700-A/603 和T700-B/603ꎻMT700/603 网格
加筋圆筒轴压破坏强度及模量分别达到870 kN 和108.2 GPaꎬ相比于T700-B/603 分别提高11.5%和33.1%ꎮ
MT700 碳纤维更适用于制备航天领域结构复杂承力构件ꎮ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醚酰亚胺(PEI)对T700/ 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ꎮ 实验结果表明ꎬPEI 改性后环氧树
脂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ꎬ力学性能和Tg 都稍有下降ꎻ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ꎬPEI 含量在20wt%
时ꎬ所得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好ꎬGIC达到593.6 J/ m2ꎮ。
  相似文献   

10.
以正交切削试验为手段ꎬ研究T800 CFRP 在小切削余量条件下的切削加工过程和表面形成规
律ꎬ深入探讨了CFRP 在精密切削加工中的切削取向、切削参数范围以及刀具刃口钝圆半径等几个关键问题ꎮ
试验结果表明:CFRP 在切削加工中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各向异性ꎬ切削取向非常重要ꎬ0°和135°两个纤维方向
上获取了较小的切削力ꎬ0°和90°两个纤维方向上形成了较为光滑、平整的表面质量ꎮ 在精密削CFRP 的场合ꎬ
为获得较小的切削力并得到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ꎬ0°纤维方向角是最佳切削方向ꎬ切削速度应达到200 m/ min
以上ꎬ要选择较小的刀具刃口钝圆半径ꎬ切削厚度应大于刀具刃口钝圆半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胺解反应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甲基乙烯基硅烷(SZMV),并对其物理结构进行了表征。将SZMV与含硅芳炔(PSA)树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PSA树脂(PSA/SZMV)。考察了改性PSA树脂的黏度、固化特性、耐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ZMV的加入有效降低了树脂的黏度,使其加工工艺性能得到改善,氮气条件下树脂固化物的T5d高达571℃,仍保持良好的耐热性能,改性树脂的介电常数为2.9,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层剪强度分别提高了45%和33.6%。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立的三维SMP 本构方程ꎬ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SMP 壳结构的弯曲和展开性能进行了建
模和仿真ꎬ重点研究了该壳的高温加载ꎬ降温固形ꎬ低温卸载和升温恢复的形状记忆过程ꎬ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属
壳片对SMP 壳的增强效应ꎮ 通过本构方程和有限元方法有效地描述了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SMP 壳的形状记
忆行为ꎬ 模拟得出了壳的反向弯曲的弯矩大于正向弯曲的弯矩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ꎬ得出金
属薄壳能够有效的提高壳结构的刚度和形状恢复力。
  相似文献   

13.
用含硅芳炔树脂制备C/C-SiC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法(PIP)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炭化T300/含硅芳炔树脂(CFRP)制备了多孔C/C-SiC预制体,并探究了炭化工艺对所得多孔C/C-SiC预制体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多孔C/C-SiC预制体弯曲强度为98 MPa;然后以含硅芳炔树脂溶液为浸渍剂,浸渍多孔C/C-SiC预制体,经过4次浸渍、固化、炭化后,得到致密的C/C-Si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提升到203 MPa,同时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所得C/C-SiC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β-SiC及无定型碳。  相似文献   

14.
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基体、高强玻璃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探讨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树脂含量、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成型的工艺参数:树脂质量分数31%、升温程序170℃/2h+210℃/2h+250℃/4h、成型压力1.0MPa。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278MPa。  相似文献   

15.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基体,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脲素为助发泡剂,通过树脂在固化的同时进行发泡,制备出工艺简单、结构基本可控的泡沫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泡沫材料密度约为0.578 g/cm~3时,泡孔直径约300μm,压缩强度为6.32 MPa,热导率为0.112 W/(m·K),介电常数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选用一种分子结构中带有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对石英布进行了表面处理,对比了石英
纤维改性对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部分力学、介电及耐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后,偶
联剂与石英纤维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明显改善石英纤维与含硅芳炔树脂的界面粘接,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
未处理的提高了24.7%,弯曲强度提升了12.4%,偶联剂的加入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Tg 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1,4-二(4’-乙炔苯氧基)苯与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合成具有二苯醚结构的含甲基苯基硅芳醚芳炔(PSEA-P2)树脂,进而制备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分析手段对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EA-P2树脂加工窗口为110~175℃,适合复合材料模压成型;树脂浇铸体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能,在室温~450℃未出现玻璃化转变,弯曲强度可达54.3MPa,氮气下热分解温度Td5达到531℃;T300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室温下弯曲强度可达518.0MPa,400℃下弯曲强度保留率为53%。  相似文献   

18.
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 C 复合材料(1. 50 g/ cm3 ),采用CT
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
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端到中心沿径向密度递减;以坯体中心为参照点,同一圆周方向密
度均匀分布;坯体开孔率沿径向由外端到中心递增;坯体大孔和中孔孔容积比率沿径向从外端到中心递增,而
微孔孔容积比率则从外端到中心递减。
  相似文献   

19.
将双酚E型氰酸酯(BEDCy)与含硅芳炔树脂(PSA)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共混树脂(BEDCy/PSA);通过DSC和原位红外研究了共混树脂的固化反应,使用TGA和DMA表征了树脂的耐热性能;还考察了共混树脂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SA树脂能够降低BEDCy树脂的固化温度;随着PSA树脂的添加,氮气和空气氛围下共混树脂固化物的T_d~5高于450℃,800℃的残留率分别在80%和19%以上;PSA树脂可以降低BEDCy树脂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Si-MoSi2系统作为碳-碳复合材料抗氧涂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当涂层中MoSi2含量为20(wt)%时,涂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在1500℃下,该涂层表现出长寿命抗氧化性能,242h的氧化失重为0.57%,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215;10^-5g/ms^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