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由中国一航设计生产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已于2007年12月21日总装下线,适航验证飞行即将开始。作为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从设计、制造到试飞完全按照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审定标准(CCAR25部)的要求适航取证的飞机,其适航验证试飞必将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资讯     
《大飞机》2021,(2):6-11
1国航接收第四架ARJ21飞机2月28日,国航接收其第4架ARJ21飞机。该机为全经济舱布局,共有90个座位,由中航(北京)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出资购买,出租给国航使用。2020年7月10日,国航首架ARJ21飞机投入航线运营。截至目前,国航ARJ21飞机已开通了北京—锡林浩特、北京—包头、北京—呼和浩特、北京—乌兰浩特等航线。  相似文献   

3.
工业     
《国际航空》2014,(11):12-12
ARJ21开始模拟航线运行试飞 10月29日,ARJ21支线飞机在成都开始了中国民航局(CAAC)最后一项审定试飞科目——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模拟运营)。根据CAAC适航审定要求,ARJ21—700支线飞机的功能和可靠性试飞需要进行300飞行小时的验证,其中150飞行小时结合其他审定试飞进行,另外150飞行小时通过模拟航线运行专项试飞进行。  相似文献   

4.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1):I0001-I0001
2012年2月13日至14日,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民用航空局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签发了型号检查核准书(TIA),标志着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适航审定工作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2007,(1):53-53
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飞机——ARJ21新支线飞机机头,于2006年12月20日在成都正式交付。该机头在设计上实现了国内100%的自主化,各项指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飞机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产的首架MD90—30飞机在完成了全部试飞项目后,于11月9日在上海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颁发的单机适航证。在我国生产MD90—30飞机的合作项目起始于1992年3月,中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与原麦道公司签订3架MD—82、门架MD—82及20架MD—90四轮主起落架飞机项目合同。1994年11月4日,与美国商务部正式签署了MD90—30飞机生产合同修改协议,由原航空工业总公司(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负责组织生产20架MD90—30飞机。这是继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与原麦道公司成功合作生…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0,(3):I0001-I0002
2010年6月28日,ARJ21-700飞机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在西安阎良圆满完成。图为ARJ21-700飞机进行全机稳定俯仰(2.5G)情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  相似文献   

8.
XiujiangAirlinesSucceededinRemoldingtheWindshearMeteorologicalRadarforB737-300200O年4月28日,新疆航空公司收到FAA颁发的B73V2930飞机“风切变气象雷达“改装许可证(STC),次日中国民航总局发文准许B—2930飞机在接到正式装机许可证(VSTC)之前已处于适航状态。至此表明全球首架B737-300型飞机“风切变气象雷达改装项目”在新疆航空公司获得成功。今后,新疆航空公司将有效帮助飞行员正确操纵飞机和处理低空风切变引起的紧急情况,此次改装由TIMCO公司提供设计方案,COLLINS柯林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工作由…  相似文献   

9.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3):I0001-I0001
2012年9月21日晚。在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审查代表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影子审查代表的现场目击下,ARJ21-700飞机全机地面应急撤离试验圆满完成。ARJ21-700飞机全机地面应急撤离试验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试验,涉及总体布局、结构内饰、舱门.航电等多个专业。  相似文献   

10.
9月21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首次圆满完成一架波音777飞机重维修和上机组装休息室改装(OHAR)。此次改装提升了Ameco的改装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16日,ARJ21—700飞机正式拉开了为期半年的航线演示飞行的序幕。航线演示飞行是ARJ21—700飞机交付之前的重要准备环节,旨在全面验证AIU21—700飞机飞行运行能力,飞机维护类、运行类和培训类手册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检验中国商飞公司运行支持体系,加快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同时,有效推动ARJ21—700飞机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对飞机特点及手册的熟悉和掌握、培训飞行机组和乘务人员、树立航空公司正式执行航线飞行的信心,为正式交付运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1):I0002-I0002
3月7日至15日,美国联邦航空周(FA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在乌鲁木齐共同进行了ARJ21-700飞机自然结冰验证试飞影子审查,这是ARJ21-700飞机获得TIA进入验证试飞后的第一个FAA参与的局方验证试飞项目。对于ARJ21项目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研制团队的辛勤工作,审查结果获得了FAA和CAAC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10,(2):75-76
波音公司在1997年和1998年交付了首批前三种型号的“新一代”737(737NG)飞机,即737—700、737800和737-600。同系列的另外两个成员,737—900ER(延程型)和737-700ER于2007年取得适航证并投入使用。波音公司737项目总工程师约翰·汉密尔顿(JohnHamilton)表示,自首架737NG交付以来,波音公司一直在该系列飞机上持续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40%),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20%),美国联合航空公司(20%)和中华航空公司(20%)合资成立的中飞公司创办于1995年,在香港国际机场拥有可同时容纳一架宽体和一架窄体飞机的维修机库,主要是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维修、飞机紧急支援服务(AOG)、机舱清洁及机坪支援设备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飞行事业的先驱者,冯如(1884—1912)于1908年,在美国奥克兰开办了中国人的第一座民办飞机企业——广东机器制造厂,并开始制造飞机。 1911年1月18日,冯如成功地试飞了他制造的第二架飞机(后人称为“冯如”2号)。飞机性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见下图) 1912年8月25日,冯如回国后,在广州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29日,ARJ21-700飞机首次审定飞行试验在西安举行。下午3时06分。ARJ21-700飞机申请方试飞员与中国民航局试飞员共同驾驶ARJ21-700飞机从西安阎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机场飞上蓝天.开始了ARJ21-700飞机第一个局方审定试飞科目—空逮校准的审定试飞。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自主研制喷气客机局方审定飞行试验正式开始.也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飞机适航取证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18日,ARJ21—700飞机103架机在内蒙古海拉尔顺利完成高寒地面试验和高寒飞行试验,并由海托尔东山机场经停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后,转场至西安阎良机场。  相似文献   

18.
波音747-400飞机ACMS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状态监控系统(ACMS)可以对飞机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又是用户可编程的。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产生相应的用户应用软件,完成不同的监控检查任务。B747-400飞机的ACMS系统由数据管理组件(DMU)、机载装填器(ADL)、快速存取记录器(QAR)、管理组件(MU)、多功能显示组件(MCDU)和驾驶舱打印机(RPT)组成。其中DMU是ACMS的关键部件,它通过总线与飞机其他系统相连,获取各系统的实时数据,在应用软件的控制下触发产生报告,并将这些报告向其他介质发送,达到监控目的。用户应用软件由地面…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飞行性能监测(APM)参数筛选方法可实现国产民用巡航飞机性能监控参数的高效筛选,为飞机性能分析计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中引入 Sage-Husa 噪声估计器,构造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利用 AUKF 对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进行降噪;给出稳定巡航参数筛选的标准,采用改进滑动时间窗口算法对稳定巡航参数进行筛选,并通过国产 ARJ21 飞机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改进滑动时间窗口算法使筛选效率提高约 50%。  相似文献   

20.
《飞机系统(第3版)》是一本很有技术参考价值的专业图书.作者伊恩·莫伊尔(lan Moir)和阿伦·西布里奇(Allan Seabridge)是飞机系统方面的专家.由他们编写的《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一书曾广受业内欢迎。《飞机系统》出版以来.同样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崇,并已经进行了多次改版。这一版《飞机系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