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李文明同志于1938年5月出生,自然科学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同年分配到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历任设计员、工程师、专业组长、型号设计室主管工程师、总体设计室副主任,1996年4月担任副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民航学人     
徐建新副教授,男,中共党员,1967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吴县。1986年9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飞机设计专业,分别于1990年7月、1993年4月、1996年6月获工学学土、工学硕土、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固体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5月出站后到中国民航学院机电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年5月被选为中国民航学院首届后备学术带头人。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专科生开设“航空概论”、“飞机结构有限元分析”“专业英语”和“飞机结构强度与维修”等课程;参与航空基础执照的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图片     
q图1延安H号直升机*图2匡安二号直升机悬停在空中的姿态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由南京迁来,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酉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上半年在五系中新增设了一个505教研室即直升机教研室,由许侠农教授任主任,主攻的对象为直升机,就在这年还从苏联请来了直升机专家。在1957年夏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取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1958年内自行设计、制造了“延安一号”飞机。从]965年起西北工业大学又自行设计、制造直升机,定名为“延安二号\到1邵7年10月总装完成,开始试车。1970年上级决定,西北工业大学的505教研室全体人员,连…  相似文献   

4.
西安航空馆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大型航空器收藏场所,位于西北工业大学教学区内。这个航空馆没有北京航空馆规模大,展品也不算很丰富,但却极富特色。因为一般的航空爱好者可能会喜欢摆满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的北京航空馆或空军航博馆,而深层次的航空迷不仅希望认识飞机的外部特征,更希望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西安航空馆正是可以满足这种兴趣的地方。 由于教学的需要,西安航空馆内收藏了我国三种重要战斗机的原型机,还有数目众多的飞机呈分解状态,以展示其内部构造,方便西北工业大学的飞机设计、飞行器制造和航空发动机等院系师生开展现…  相似文献   

5.
波音上海挑战赛于2008年7月9日落下帷幕,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凭借他们为航空维修设施提供的环保运营方式获得了2008波音上海挑战赛的金银铜奖。获得金奖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代表队,他们的参赛方案是老龄化飞机的绿色处理,从飞机全寿命维护的角度出发,着重关注了老龄飞机的绿色处理。随着老龄化飞机的数目越来越庞大,形成了一个很有前景的飞机维修市场。  相似文献   

6.
张以珍同志在《情系航空终身不谕》一文中说:“1954年南昌飞机厂终于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雅克—18,我们是何等高兴啊!中国终于由‘0’起步,从无到有制造出自己的飞机了.”(见1996年5月17日《中国航空报》第4版)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11月,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BSAS)在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航空职工大学试飞学院和西安航代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选拔招收100名飞机维修培训生,正式启动上海波音飞机维修人员的自主培训计划。按照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特  相似文献   

8.
壮志剑,男,1964年出生,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教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副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数据库应用"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工作方面,壮志剑同志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  相似文献   

9.
<正>李志强博士、自然科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航工业制造所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制造技术首席技术专家。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7~199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航空制造技术和装备技术研究,主持研发的多项金属结构制造工艺与专用装备成功应用于飞机、发动机、航天器和导弹型号产品,支撑了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发展。现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英  相似文献   

10.
院士风采     
沈广祥 《航空发动机》2007,33(3):F0002-F0002
李明院士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1951年7月,在初中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1月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自动化专业;1963年7月毕业后,到现在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参加工作后,先后任设计员、专业组长、设计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副所长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1986年7月至2001年12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2001年12月至今担任该所首席飞机设计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飞机工程》2005,(3):78-78
2005年9月17~20日,第三届全球华人航空科技研讨会在中国一航一飞院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专家汇集于西安阎良,为祖国飞机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为推动航空基地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共商祖国航空事业发展大计。本届大会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航空学会、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陕西省航空联谊会、西北西南科技协作中心、波音中国公司和拓凯实业公司(台北)等单位大力支持和赞助下,在一飞院和西工大领导及同志们的积极筹备与精心组织下,得以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中国航空事业也走过了70周年. 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飞机的出现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一缕希望.孙中山先生力倡"航空救国",一批世界级的航空人才先后归国报效.1911年,冯如带着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机器设备回国.1 912年,潘世忠从法国深造后回国,并于1914年任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工厂厂长,主持设计制造出中国境内制造的第一架武装飞机"枪车".1918年,担任过波音第一任工程师的王助、担任过寇蒂斯和通用飞机公司飞机设计师的巴玉藻和他们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王孝丰在福建马尾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12年间共设计制造了14架飞机.1934年,中关合办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8年共修理和制造各式飞机300多架.1939年,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成立,引入国外专利和机床设备,生产32台航空发动机后停产.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2010,36(2):61-62,F0003
<正>特邀委员蔡毅1985年8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在中航工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18-20日,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五届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学术交流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承办。会议代表共计82人,分别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15.
我因著名航空教育家、著名力学家、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季文美先生于2001年6月 20 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季文美先生1912年1月 5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县,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赴意大利都灵大学学习航空工程,并获博士学位。 1937年,季文美先生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回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祖国,先后在南昌飞机制造厂和四川南川飞机制造广任职。 1942年后,季文美先生开如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任教授,1957年后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及教务…  相似文献   

16.
尚守堂,1970年6月出生,自然科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学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曾任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燃烧设计研究室主任,现任该所副总设计师兼总体一部部长。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制工作,参加了"昆仑"、"太行"系列型号和先进战斗机、运输机动力以及航改燃气轮机的研制及改进改型工作、多个项目的预研工作。目前担任某型发动机常务副总师、某探索研究项目主管副总师及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4月20日,是百万雄师过长江的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遣中央军委华东航空接受委员会主任、上海军管会空军部部长蒋天然,从北京南苑机场乘坐C—46飞机飞往徐州,负责南下接收国民党空军。  相似文献   

18.
近日,西飞集团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在国内航空系统首家开发成功了一套基于网络的三维参数工装数字化标准件库系统,并投入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西飞工装设计效率。该系统在航空行业的工装设计方面处于先进水平。为了突破标准件对数字化工装设计的制约,提高重点型号和新支线飞机  相似文献   

19.
《航空学报》2001,22(3)
关于授予张广军等八位同志 “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的决定 根据科协发组字[2000]160号“关于开展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和“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经专家评审小组于2000年9月27日评审,决定授予张广军、徐国华、杨伟、周军、刘峰、孙福生、孙树栋、梅文华等8位同志为“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其中张广军、徐国华、杨伟三位同志按科协要求上报作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员名单 姓名出生年月专业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张广军1965年3月精密仪器与机械北航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徐国华1963年1月飞机设计南航直升机所副所长、教授杨伟1963年5月飞行控制成飞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军1966年12月导航制导与控制西工大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峰1963年1月航空救生与航空机械空军第一研究所飞机研究室副主任、高工孙福生1963年1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航材研究院钛合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树栋1963年5月机械制造与其自动化西工大飞机系飞机设计教研室支部书记、教授梅文华1965年1月通讯与电子空军第一研究所高工 (俞敏)  相似文献   

20.
读来读往     
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收获。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第19期也如约与亲爱的读者们见面了。本期中,封面文章由西北工业大学冯华山博士为大家讲述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本刊总编辑与罗克韦尔柯林斯董事长的对话,让读者更加了解航电巨头罗克韦尔柯林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论坛的主题为大飞机机载设备与技术,邀请了行业专家结合国产大飞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