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TG和DSC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铜及其三种氨基衍生物的热分解历程,结果表明:它们分解反应能生成一种或两种较稳定的二聚体中间产物──双核铜络合物,脱羧和重排过程是分解的主要步骤,也是分解速率最快的过程。整个分解过程是吸热的,取代基及其在苯环上的位置都对分解历程有影响。此外,还测定了邻、间氨基苯甲酸铜的快速分解阶段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羟基氨基苯甲酸铜、二羟基苯甲酸铜、二硝基苯甲酸铜和对硝基苯甲酸铜的DSC和TG热分解研究表明,与苯甲酸铜一样,它们分解都生成一种稳定的二聚作中间产物──双核铜五元环络合物,前二者还能生成一种八元环二聚体络合物。芳香基上由于引入硝基,使主要分解反应阶段由吸热效应变成放热反应,具有二个硝基取代基者,这种放热效应较只有一个硝基者更强烈。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苯甲酸铜及其衍生物分解历程与双基推进剂燃烧过程催化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羟基氢基苯甲酸铜,二羟基苯甲酸铜,二硝基苯甲酸铜和对硝基苯甲 DSC和TG热分解研究表明,与苯甲酸铜一样,它们分解都生成一种稳定的二聚体中间产物-双核铜五元环络合物,前二者还能生成一种八元环二聚体强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TG-DTG、DSC技术详细研究了3,5-(硝氨基)-1,2,4-三唑肼盐(HDNAT)的热分解过程、分解反应动力学及其与HMX、RDX、NC、NG、吸收药(NC+NG)、DINA、DNTF和铝粉等含能材料的相互作用和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60230℃温度范围内,HDNAT的分解过程存在一主一次两个放热分解过程,在DSC曲线上表现为一个明显的放热峰和一个3肩缝;HDNAT的热分解符合"成核增长"历程,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dα/dt=1019.8(1-α)[-ln(1-α)]3/5 e-22.2/T.,其分解反应活化能Ea=184.8kJ·mol-1,指前因子A=1019.4s-1;HDNAT与DINA和NDTF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之不相容;与RDX之间有微弱的相互作用,相容性较差;与HMX、NC、NG、(NC+NG)和Al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建 《上海航天》2001,18(2):8-14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的发展历程、主要性能。FY-1系列包括4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介绍了FY-2后续卫星及FY-3的发展计划。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计划。  相似文献   

6.
几种化合物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降低燃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六种化合物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降燃速作用,这些化合物是黑索今(RDX)、奥克托金(HMX)、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硝酸铵、蔗糖入醋酸酯(SOA)、草酸铵。讨论了它们对燃气发生剂降低燃速的贡献和机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了几点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朱毅麟 《上海航天》2001,18(5):52-57
首先回顾了NASA的空间太阳电站1979 SPS基准系统方案及其产生与搁置的背景,强调了1995-1997年新一轮论证中所提方案的高度模块化特点,这一特点使空间太阳电站的技术可行性大为增加,其次介绍了空间电站研究的工作分解结构和所需的关键技术,最后从全球对电能的需求,有关国家的态度,关键技术的进展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对空间电站发展前景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8.
TG-DSC-IR-MS联用研究RDX-CMDB推进剂催化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质谱(TG-DSC-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三元复合燃速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对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作用,并比较了纳米和普通催化剂作用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复合燃速催化剂使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特征量发生明显变化;改变了推进剂中RDX的初期热分解机理,使放热的CN 键断裂在与吸热的NNO2 键断裂的竞争反应中占优;也使双基组分放出有负生成热的CH2O的相对量增加,分解过程放热量或放热速度提高,促进了燃速的提高.与普通催化剂相比,纳米催化剂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考虑半透明吸收、散射性介质内各向同性散射对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分解,提出了一种基于辐射能量传递过程分解的射线踪迹法,该计算方法无需引入预设控制精度参数。经与其他计算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新型计算方法正确,计算精度高、计算时间短,可以用于研究介质内辐射能量传递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含CL-20的NEPE推进剂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热重-微商热重(TG-DTG)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研究了含CL-20的NEPE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探索了主要组分NG、CL-20、AP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分3个阶段:增塑剂(NG)的挥发和分解,PEG CL-20的分解,AP的分解。CL-20促进了NG和PEG的分解,NG与PEG并未影响CL-20的分解。AP的加入促进了CL-20的分解,同时CL-20也使AP的分解由单质2步分解合并为1步。Al粉在该体系中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较弱。催化剂Ct1和Ct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推进剂中NG、CL-20和AP的起始分解,对于NG起始分解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当温度升高,抑制作用消失即分解开始时,分解速率大幅提高,从而使推进剂热分解的放热历程缩短,致使推进剂燃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氧-乙炔焰钎焊及Cu-P二元合金焊丝所具有的特点,成功地组焊了一些材质为铜及铜合金的产品,本文主要对黄铜的氧-乙炔焰钎焊工艺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冗余惯导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鹏  张洪钺 《宇航学报》2006,27(5):1076-1080
为了验证奇异值分解法(SVD)存冗余惯性组件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实用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沿正十二面体对称侧面配置的六陀螺冗余惯件组件为平台,对2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相心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故障下的故障诊断效果及其原因。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2种疗法均可以正确的诊断出故障。奇异值分解法中的方法2不仅可以检测一个陀螺的故障,还可以检测2个陀螺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2001,18(3):57-60
提出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的微量铜铁,并对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精确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测定样品微量铜铁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n=8)。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0-102.00)%(n=5)范围内,完全适用于银锌电池活性银粉中微量铜铁含量的控制和样品系统分析,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海防型号地面设备发射箱内表面涂覆“E61-111”耐高温涂料,是为了防止发射箱在发射导弹过程中燃气流使箱体烧蚀和变形,从而保证发射箱的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为寻求解决这一难题,在型号研制过程中,试验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过氯乙烯防腐涂料系列配套(x06-1/G06-4/G52-1两遍);另一种是采用了“E61-111”耐高温涂料。靶试结果表明,采用第一种方案的只打了一发弹,发射箱内表面便严重烧蚀,箱体因出现了波浪形的严重变形而报废。而采用第二种方案的则无烧蚀及变形。通过型号产品考验近五年,证明“E61-111”涂层能耐高温燃气流的冲刷,具有抗氧化、防腐蚀、抗热震、耐油、耐溶剂性能,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和XPS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含能配合物的结构。根据结构表征结果推测,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的分子式为Bi(C5H4N5O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比为1∶3。其中,可能的配位方式为:每个配体ANPyO 2-位的氨基脱去一个氢原子,分别以NH和N→O结构单元中N原子和O原子与Bi(Ⅲ)形成配位键。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分别为220cm、36 kg和5.8 mm。采用TG-DTG和DSC测试考察了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配合物在50~450℃范围内热分解过程由一个吸热熔融峰和分解放热峰组成,相应的峰温分别为320.6℃和346.5℃,配合物热分解剩余残渣量为31.2%。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并采用Kissinger法对纯AP和AP混合物热分解过程低温分解阶段和高温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可使高氯酸铵高温分解阶段和低温分解阶段的峰温提前63.6℃和63.1℃,表观活化能降低23.1 kJ/mol和61.5 kJ/mol,表观分解热增加339.3 J/g。可发现,ANPyOBi(Ⅲ)含能配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遥感器辐射定标设备的研制过程及其在模拟空间环境中的调试过程,试验证明了该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外静止气象卫星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应用效果和技术特点,最后介绍了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固体推进剂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体推进剂及火箭发动机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改进措施。火箭推进剂燃气的酸性、对臭氧分解的作用及其毒性是造成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应设法降低各种污染或研究新型“洁净”推进剂,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碳/碳复合材料液相浸渍—碳化致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对沥青常压浸渍-碳化和高压浸渍-碳化这两种制作碳/碳复合材料的工艺进行了比较,指出高压浸渍-碳化是一种更有效的致密工艺。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中,制件密度随工艺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经过四次充填后,密度增加已很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和XPS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含能配合物的结构.根据结构表征结果推测,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分子式为Bi(C5H4N5O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比为1∶3.其中,可能的配位方式为:每个配体ANPyO 2-位的氨基脱去一个氢原子,分别以NH和N→O结构单元中N原子和O原子与Bi(III)形成配位键.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分别为220 cm、36 kg和5.8 mm.采用TG-DTG和DSC测试考察了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配合物在50~450 ℃范围内热分解过程由一个吸热熔融峰和分解放热峰组成,相应的峰温分别为320.6 ℃和346.5 ℃,配合物热分解剩余残渣量为31.2%.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并采用Kissinger法对纯AP和AP混合物热分解过程低温分解阶段和高温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可使高氯酸铵高温分解阶段和低温分解阶段的峰温提前63.6 ℃和63.1 ℃,表观活化能降低23.1 kJ/mol和61.5 kJ/mol,表观分解热增加339.3 J/g.可发现,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