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0年6月13日,曾多次在太空中失踪但又重新与地球取得联系、曾多处损坏但又奇迹般被修复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终于结束其长达7年的太空旅行回到了地球。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3.
沈羡云 《航天》2014,(5):31-35
请看一看下面这张图吧!这是一张通过电脑生成的地球周围太空垃圾图。图中,我们美丽的地球被一层层紧箍咒样的太空垃圾包围着,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多达50万个人造太空垃圾以每秒8.05千米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它们随时可能撞击飞船,造成船毁人亡,毁坏价值连城的卫星,造成太空垃圾泛滥,更可能威胁到出舱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赵洋 《航天员》2013,(1):74-75
茫茫的太空中,有一艘沉默的飞船正在飞往地球它是“诺斯托摩”号太空货轮,任务是将大量的太空矿石运回地球.长路漫漫,船员都在冬眠。突然,飞船屏幕上有一个无线电信号闪动起来。信号是由中央电脑监视测到的,它十分奇怪,显然不是来自人类。  相似文献   

5.
钱航 《航天员》2013,(2):66-68
当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第一次俯视地球时,她被这“比仙境还美”的地球家园深深吸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太空赏地景的“殊荣”只属于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然而,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连中学生们都能够一睹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芳容”,这要归功于EarthKAM计划。EarthKAM计划是NASA发起的一项太空教育项目,旨在借助国际空间站资源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探索地球知识。该项目仍在继续,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  相似文献   

6.
身居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上设有一个由七扇窗户组成的观景台,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可以通过它来观赏太空和地球美景。在这座特殊的观景台上,有随时可以拍摄宇宙的长焦相机,每一组用大约半年时间在空间站坚守执行太空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都会在这里拍摄到很多有关太空和地球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7.
鲁波特 《航天》2014,(4):36-40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话对航天这一高危行业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去太空探索的航天员在执行真实的任务之前,都需要在地球上搭建的模拟太空环境中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郭亚光 《航天员》2011,(2):24-27
太空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空间站,人只要轻轻碰一下舱壁,就会像羽毛一样漂浮出去。在太空。铅球可以浮在空中。羽毛也可以浸入水中……太空与地球竟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9.
各各 《航天员》2009,(5):60-61
蜘蛛,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之一,除了南极洲外,各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其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堪称一流,而其精妙绝伦的织网技术更让人类叹为观止。那么,在外太空,它们也能生存下去,并自如结网吗?  相似文献   

10.
陈曦 《航天员》2013,(2):52-55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位女航天员,而在生物界也诞生了第一位返回地球的“蜘蛛航天员”。这只蜘蛛名叫“纳芙蒂蒂”,是一只红背跳蛛。也叫“约翰逊跳跃者”蜘蛛。它是第一只完成了太空生活后成功返回地球生活的蜘蛛,在国际空间站里共度过了一百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太空探测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返月球、登上火星已成为21世纪太空探测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它上面的两种资源(丰富的太阳能和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将能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09,(4):53-53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2009年7月9日报道,国际互联网目前还仅限于地球,但随着“太空互联网”的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会迅速改变。NASA有关人员称,“太空互联网”将彻底变革太空通信。NASA的“容断网络”(DTN)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进步。DTN可以使简单的点对点网络转变为真正的像互联网那样的多模网络,它能从本质上简化太空指挥和控制的操作——如电力生产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对于未来太空计划来说是很关键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了16项有趣的太空小实验,这些在地球上司空见惯或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太空中又将如何现身?或者,在地球上只能梦想的事情,如乘坐魔毯飞翔,到了太空是否能够梦想成真?让我们随着这些实验的太空实践者若田光一的身影,来观看这些变化吧。  相似文献   

14.
王珊儿 《航天员》2013,(3):72-73
流泪,这是人身上出现的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和自然行为,谁也无法阻止。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说过,“对于人体而言,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他的意思很明显,眼泪是多余的,该流的时候就让它流掉。但是,也许达尔文的这个说法仅限于在地球上,因为在人类脚步所触及的领域,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地方,人是不能轻易让自己流泪的,这就是太空。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不能随便流泪呢?如果不小心流泪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15.
太空减压病     
张静雪 《航天员》2010,(4):69-69
我们知道.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首先要在气闸舱内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是呼吸纯氧,以预防太空减压病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太空减压病呢?  相似文献   

16.
时来 《航天员》2011,(4):17-21
有一群人,来自地球,却超越地球;有一群人,不在你的视角内,却在你的梦想中,有一群人,不为个人而活,却为太空而存。这群人是太空城堡的建设者,是太空之家的“居民”。  相似文献   

17.
广义地说,“航天”是活动,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狭义地说,航天是技术,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含地球以外的天体)的高技术。  相似文献   

18.
孝文 《航天》2013,(11):42-45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美国航宇局的网站上开始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写作计划。这个名为《太空西葫芦日记》的博客描述了一个真正的西葫芦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生长过程。记录条目非常有见地且不乏新奇和浪漫。佩蒂特在现已关闭的这个博客上说:“我在这个世界萌芽、扎根,没有先例可循。我是一种坚韧、充满活力的植物,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常生长。我是一棵西葫芦,我正置身太空。”这是以一种非传统方式耗费美国人所纳的税,但是在你偷着乐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棵小小的植物将会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关键。如果像一些末日学家预言的那样,我们最终将会耗尽地球的资源,使它变成一个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那么太空农业将被证实对我们人类继续幸存下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安慧 《航天》2011,(4):18-21
人类失去梦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梦想,人类就不可能挣脱地球的束缚,也不可能在航天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日子里,这里要讲述一个号称"美国疯子"艾伦·马斯克(Elon Musk)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故事。他的太空梦想、他的创业道路,以及这个公司发展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的理念和技术途径,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仲明亮 《航天》2012,(5):56-57
太空蔬菜,多么神奇、多么令人向往,一般人们只能在电视、网络图片上才能看到。而近距离的接触太空蔬菜,并对其进行种植和管理,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然而,我们阳光小学确是幸运的,在中国宇航学会的支持下、在《太空探索》杂志社的帮助下,2010年底,我们如愿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寄来的宇番二号番茄、太空架豆、航豇2号、烟航优3号黄瓜、辣椒五种太空种子。这为学校开展太空蔬菜的种植活动提供了保证,也丰富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