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发样品是生物类有机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a,Mg,Cu,Pb,Fe,Zn元素时,采用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电热板加热常压消解大约2小时,样品呈湿盐态,以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测定溶液为无色,透明,分别上机测定以上各元素,本测定方法技术关键在于消解温度不得超过250℃消解完全后要赶尽高氯酸,测定Ca,Mg时,用0.1%SrCl2水溶液定容,以消除共存物的干扰,对各元素的仪器测定  相似文献   

2.
】人发样品是生物类有机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a,Mg,Cu,Pb,Fe,Zn元素时,采用硝酸:高氯酸=4:1消解体系,电热板加热常压消解大约2小时,样品呈湿盐态.以去离子水稀释定容,测定溶液为无色、透明,分别上机测定以上各元素.本测定方法技术关键在于消解温度不得超过250℃,消解完全后要赶尽高氯酸.测定Ca、Mg时,用0.1%SrCl2水溶液定容,以消除共存物的干扰.对各元素的仪器测定条件要仔细优选,确定最佳工作状态,做吸光度—浓度曲线,确定人发样品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定期测定飞行员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对飞行员生理与心理状态的早期变化做出予警,及时防治,以保障飞行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人发中Cd,Mn,Ni3种微量元素含量极低,一般在零点几至几个μg/g内,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Cd,Mn,Ni3种元素,取样量至少需要1g,才能满足仪器灵敏度要求,1g人发样品采用常的常压加热消解方式,需消耗HNO3:HCLO4=4:1混合氧化剂25mL。在电热板上250℃以下加热4h以上,才能消解完全,消解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在消解过程中,由于剧烈反应而出现氧化剂炸溅,导致样品  相似文献   

4.
提出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特规氢氧化钾中钙含量的测定,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很好的重现性,同时具有步骤简单、操作容易掌握、干扰少等特点。测定样品含钙量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为97.0%-100%(n=5),适用于特规氢氧化钾中钙含量的测试,此方法达到了实验室的仪器分析质量与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运用AIR-C2H2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中钴含量的测试,分析了钴最佳测定条件以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同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干扰小,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掌握等特点。对样品然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标准加入回收率均在97.0%-102.0%(n=5)范围内,达到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全适用于镉镍电池正极浸渍液中钴含量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超细金属粉微波电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两类超细铁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探索,指出超细铁粉存在自由电子吸波与磁损耗两种机制。研究结果还表明:超细铁粉的形貌、微观结构、粒径及其分布与超细铁粉在粘结剂中的分散状态对其微波电磁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机载雷达关键部位——高频微波模块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微波模块在修理中使用电流压焊工艺的难度及应对措施,开展了梁式引线二极管及大尺寸金带的电流压焊工艺研究,探索了两类器材压焊可靠性的试验方法,最后得出了两类器材压焊的理想参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微波模块的修理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入式谐振腔针对微波低频段复介电常数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试系统并对样品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相对于其他同频段的测试方法,其具有体积小、测试精度高、样品放置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磁性多层膜微波吸收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磁控溅射设备制备了Fe/SiO2磁性多层膜微波吸收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磁性多层膜微波吸收剂制成同轴测试样品,利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量电磁参数,并针对单层材料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磁性多层膜吸收剂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硼粉中总硼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喜焕 《推进技术》1996,17(5):80-83
建立了硼粉中总硼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的硝酸与硫酸混合酸(1:3)处理试样,可使样品溶解完全,分析时间大大缩短;本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与美军标法相当;回收率在99.0%~101.0%之间,可用于总硼含量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固化技术,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NOL环试样进行固化试验研究。通过开展力学性能测试、电镜扫描及CT扫描,对比分析了热固化与微波固化试样宏观力学性能及微细观形态。结果表明:微波固化与热固化的固化机理不同,微波固化提高了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周期缩短了57%;微波固化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与热固化试样基本相当,但微波固化试样力学性能离散系数更小,碳纤维表面有更多的树脂基体粘附,这是由于微波固化的选择性加热造成的;微波固化试样孔隙率为0.78%~1.05%,稍低于热固化试样。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ZnO纳米纤维,研究聚乙烯醇(PVA)浓度对ZnO纳米纤维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VA浓度从6%增至10%,ZnO纳米纤维直径变细,但珠结增加,粗细不均。当PVA浓度为8%时,ZnO纳米纤维直径较细、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珠结较少,形貌最好。此时,其介电常数达到最高值,实部为15.4~20.8,虚部为3.6~4.7,并在较薄的厚度下具有最优的吸波性能。当70%(质量分数/%,下同)ZnO纳米纤维/石蜡样品的厚度为1.3 mm时,反射率低于–5 dB的吸收带宽达到5.4 GHz(12.6~18 GHz),最小反射率为–16.6 dB。此外,石蜡含量也对样品的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石蜡含量的增加,样品的介电常数降低,当石蜡含量为30%和20%时,样品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烧结法制备了MoSi2和10vol%SiC/MoSi2纳米复合陶瓷。通过SiC预加热体的混合式加热法和合理的保温结构设计,实现了MoSi2低温阶段的快速升温,提高了温度均匀性。密度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 450℃保温60 min烧结工艺下,MoSi2试样的相对密度达到93.4%,断裂韧度4.5 MPa.m1/2,维氏硬度为10.53 GPa,弯曲强度为186 MPa。10vol%SiC/MoSi2试样尽管相对密度下降为90.3%,但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MoSi2试样。相比1 650℃热压烧结,微波烧结温度降低了200℃,MoSi2和SiC/MoSi2试样致密性有所下降,但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MoSi2试样。断口扫描分析表明,微波烧结试样相对热压烧结试样基体晶粒更细,孔隙细小且分布均匀;SiC/MoSi2试样微波烧结的晶粒细化效果不如MoSi2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微波胶接修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波快速固化、均匀制热的机理,研制开发了全新的复合材料微波快速胶接修复设备,并进行了修补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完全满足飞机结构件的修复要求,且显著地缩短了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刘青云  张平  安冬梅 《推进技术》1999,20(3):45-49,77
提出用参数辨识确定推进剂中钾、钠杂质含量以及后燃对喷焰微波衰减影响程度的方法。用辨识的参数预估喷焰微波衰减值与实验所得结果吻合,证明了用辨识技术研究喷焰的微波衰减特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复合固体推进剂喷气羽烟对微波衰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培根  柳青 《推进技术》1991,12(4):73-77
本文根据推进剂喷气持续时间短这一特性,选择功率比法作为测量微波衰减的方法.结果表明:推进剂的喷气羽烟对微波的衰减与配方有关;在固体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降低Al粉含量或用硝胺(HR)部分替代高氯酸铵(AP)都能降低羽烟对微波的衰减,但HR/AP的比值不宜过大;在推进剂中添加少量的电子捕获剂和二次燃烧抑制剂,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喷气羽烟的电磁特性而且对推进剂的其它性能影响不大,因此是制备微波衰减小的推进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Rephaeli  Y.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2,100(1-4):61-72
Scattering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 radiation by hot gas in clusters of galaxies produces a unique spectral signature – the Sunyaev–Zeldovich (S–Z) effect – that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smological probe. The effect has been sensitively measured in more than 40 clusters, mostly with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arrays operating at low microwave frequencies. These measurements have already yiel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cluster masses, and the Hubble constant. The scientific yield will be greatly increased when spectral and high-resolution spatial measurements of the effect in a large sample of nearby clusters will be made with stratospheric telescopes equipped with bolometric arrays. I review the current status of observational and theoretical S–Z work, and describe the main goals and challenges of using the effect as a more precise probe of cluster properties and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9.
对吸波复合材料构件的缠绕工艺特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现代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针对含有吸收剂的缠绕层,提出了"双辊同槽、双线夹芯复合"的浸胶工艺制备预浸纱带,以湿法缠绕工艺制备回转体吸波复合材料构件的工艺方法。工艺特性分析表明,选用相应的缠绕规律和工艺参数能够满足不同形态的回转体构件绕制,使吸收剂在各缠绕层中均匀分布、含量可控,保证了制件的吸波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