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大量的微处理机、计算机。由于电源之间正常转换而出现的电源短暂中断现象会对微处理机、计算机的工作产生干扰。研制不中断供电的电源系统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讨论了电源正常转换时电源中断现象及原因。以现代大型飞机上的电源系统不中断供电技术为例,阐述消除电源中断的技术方案以及汇流条保护控制组件(BPCU),发电机控制组件(GCU)内有关不中断电源转换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浅谈飞机供电系统的供电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飞机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和非正常工作状态下供电转换的过程和由于供电转换而引起的电压瞬变和供电中断。并对用电设备的余度供电和不间断供电的需求和实现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要是以某型飞机的机载电源系统为平台,重点分析了该机型的电源系统的供电转换功能和对用电设备的影响,并介绍了该机型的供电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转换瞬态的细节,其中也对不中断转换供电(NBPT)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柳阳  张千一  荣莉 《飞机设计》2013,(3):59-61,67
采用故障树排故方式,逐项查找引起数控系统滑油压差信号异常突跳的原因。经过对飞机设备采集滑油压差信号(Pm)的电路原理分析,以及飞机参数转换设备抽引数控系统滑油压差信号的专项试验,控制器与飞机设备地面联调试验验证,找到数控系统Pm信号异常突跳的原因,是由于发动机数控系统与飞机参数转换设备连接后,在飞机设备出现异常不供电的情况下,会导致飞机设备与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阻抗不匹配,此时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测量的Pm信号会出现异常虚高。通过改进飞机设备Pm测量处理电路,使其满足控制器阻抗要求,保证数控系统测量Pm信号正常。  相似文献   

5.
航空机载设备要适应飞机由地面供电转为机上供电,尤其在转换瞬间,对设备的电冲击是很大的。平显火控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航空装备,在配备某型飞机时,曾出现在飞机转换电源过程中平显系统“死机”的问题。通过对飞机供电系统和平显电源系统的分析,并作了大量的试验,提出对平显电源设计的改进方法。经过改进后,平显系统的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给电气负载提供可靠的不中断供电电源是现代飞机电气系统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采用多路传输技术和容错供电技术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了目前航空发达国家在军用飞机电气系统中实现自动控制与管理时采用的典型技术、达到的性能指标及包含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某型飞机电力系统的研制中,认真按照GJB181《飞机供电特性及对用电设备的要求》这一专业基础标准,协调供电与用电接口关系的实例。其中包括交流供电特性的配电系统的电压降、波形、频率漂移和瞬态频率,以及直流供电特性的直流电压脉动等。提出并探讨了如何理解或贯彻该标准某些要求,如电源中断、蓄电池终止放电电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卓然  许彦武  于立  李进才  夏一文 《航空学报》2021,42(6):624069-624069
多电飞机(MEA)逐步实现机载二次能源的统一,可有效提升飞机能源利用率。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EPS)从原理上更容易实现电源的并联运行,利于多发动机/多发电机布局下供电容量的扩展,并实现不中断供电,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供电品质和鲁棒性。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系统总结了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并联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并构建基于新型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双通道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实现了系统均流控制,完成高压直流并联供电时突加突卸负载、投入并联、退出并联等动态过程的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与动态性能,在多电乃至全电飞机(AEA)上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其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和控制保护逻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飞行指挥人员(飞行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对飞机是否中断起飞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飞机中断起飞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中断起飞后飞机冲出跑道的原因。最后提出要提高他们对飞机中断起飞的认识,增强处置的心理品质并加强对中断起飞特殊情况处置的训练,提高处置质量才能有效的降低中断起飞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在飞机电气系统地面试验中需要施加各类模拟电负载,以验证电气系统的供电品质.由于电动泵类负载是典型的非线性负载,这类负载的大量使用对飞机供电品质的影响较大.本文利用涡流测功机的方式实现了在不需要油泵的情况下模拟电动泵类负载特性,很好的满足了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种大功率充电电源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类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交通及电源系统等各个领域中。本文阐述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大功率充电电源的设计方案 ,并针对其可靠性能的提高提出了几种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源系统是为某型训练指挥台内部各设备提供能源支持的基础单元。通过对电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分析,针对电源系统存在的 3个方面不足,包括:启动冲击电流过大、电源开关存安全隐患以及风扇组交流负载消耗不合理,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即:应用软启动电源降低启动冲击电流、利用低压控制高压提高安全性、使用直流风扇替换交流风扇降低交流负载消耗。实际应用表明,在采用上述优化措施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均得 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电力市场风险涉及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个方面,而解决这些风险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就是保险。然而目前保险机构针对发电侧和电网侧的风险推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针对用户侧风险却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法。基于保险理论,讨论了建立电力市场用户侧保险机制的可行性,进而重点探讨了电力市场用户侧保险机制的确立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最后,通过制定科学的费率,使投保的用户减少因电力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复合式直升机其特殊飞行方式下的动力系统功率分配问题,建立了由气动部件和机械传动部件数学模型组成的复合式直升机性能综合计算模型.通过对其飞行条件进行约束,建立了该种飞行器的过渡飞行边界,并对边界内不同过渡路线下的功率进行计算,分析了气动部件和传动部件对复合式直升机过渡飞行过程中的功率影响,并通过地面试验模拟该飞行方式下的功率使用状况对计算模型进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虽然计算值与试验值存在6%的误差,但比传统性能计算方法精度提高了4%.通过该方法可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复合式直升机性能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蔡晓  周杏生  严仰光 《航空学报》1991,12(10):476-482
 以用于交直交飞机VSCF电源系统的SPWM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计算机对自然采样SPWM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SPWM逆变器输出电压频谱与脉宽调制参数(M、N)之间的关系。同时,数值分析考虑了GTR存贮时间t_s和导通延迟时间t_0对SRWM频谱的影响。选择新型功率开关器件—功率MOSFET构成小容量VSCF电源的逆变器。并给出两种高效、可靠的功率MQSFET栅极驱动电路及逆变器的试验特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功率平衡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功率反馈设计智能神经网络PIO控制器的方法。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将功率信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信号,并改进了网络权值的学习规则。通过在线整定PID参数,控制器能够根据功率误差信号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从而使系统自主寻找到功率平衡点,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涡轴发动机在全包线范围内具有理想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7.
段绍栋  肖玲斐  申涛 《航空发动机》2012,38(2):11-14,31
通过对功率平衡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功率反馈设计智能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方法。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将功率信号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信号,并改进了网络权值的学习规则。通过在线整定PID参数,控制器能够根据功率误差信号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从而使系统自主寻找到功率平衡点,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涡轴发动机在全包线范围内具有理想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B777飞机集中了当代飞机最先进的供电技术,因而它的电源系统具有最佳的性能。本文分析这些性能,并重点阐述支持双发延程越洋飞行能力的大容量多余度电源和变速恒频备用交流电源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三相不平衡飞机电网的无功功率实时补偿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来精确检测基波正序和负序电压、电流,并推导出补偿导纳的表达式;SVC的整体控制采用了开环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并在闭环控制算法中,提出了自适应非线性模糊控制器在无功补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该方案结合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2种方法的优点,根据系统状况改变PID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动态控制效果。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SVC控制系统对于提高功率因数和补偿三相不平衡,具有响应快、精度高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的热效应,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BDPA)安装在一个小型量热风洞中,采用微秒级脉冲等离子体电源驱动DBDPA产生放电等离子体。分别应用Lissajous图形分析方法和量热学原理获得了DBDPA的放电功率特性和热功率特性。结果表明:①脉冲介质阻挡放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热功率和热效率均随着激励电压峰-峰值和激励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②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和热功率与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之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即脉冲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的放电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1.75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次方,其热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5.0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5次方;③在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这两个参数中,优先选择提高激励电压峰-峰值更有利于提高热效率,也可更快地提升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热功率中气体加热功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