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地球科学家们正在合作设计一种卫星系列,即地球观测系统(EOS),它将在今后10年逐步取代分散的极轨道气象、陆地和海洋遥感卫星。EOS 的设计宗旨是监视由自然力和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并执行传统的气象和科学观测。该系统包括由航天飞机发射的3颗极轨道卫星。其中两颗将由美航宇局和国家海洋大气局提供。这两个美国平台将采用下午1:30穿过赤道的轨道,以便与受太阳热照  相似文献   

2.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现正研制名叫“气象业务卫星”(Metop)的极轨气象卫星。该卫星过赤道时间将与美国协调,共同组成全球观测系统,双方互通业务探测仪器。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和欧洲空间局于1998年决定发展Metop极轨气象卫星系列,与美国“诺阿”(NOAA)气象卫  相似文献   

3.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欧洲首先研制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随着经济、技术、军事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欧洲又研制了可以进行长期天气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1引言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的第一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系统(EPS)共有3颗卫星,名为"气象业务"(MetOp)卫星。气象业务-A卫星于2006年10月19日发射,迄今仍在业务运行,但部分功能已有故障。气象业务-B卫星于2012年9月17日发射。气象业务-C卫星计划于2016年发射。"气象业务"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两颗业务卫星之间有半  相似文献   

4.
同步卫星用于气象观测具有特殊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使用极轨卫星和常规气象观测站无法达到的,尤其是在预报飓风一类的热带风暴方面最为显著。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对于发展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有极大的兴趣,至今已形成全球性同步气象卫星网,提供着大量宝贵的气象和军事情报。同步气象卫星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和多功能的气象资料收集系统。它不仅通过卫星拍摄大气云图,而且转发和广播地面收集的气象资料。此外,系统本身还要完成卫星的定轨和测控工作。本文对同步气象卫星系统的设备组成及承担的任务作了说明。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叙述了各种信号的传输途径、调制体制、基带形成及射频带宽等,且着重介绍了图象数据传输、同步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5.
2011年,总装备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工程。该项目主要包括高空气象探测、地面水汽电离层监测、海洋气象探测领域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研发相关业务设备、应用软件,形成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全面提升我国导航卫星气象观测水平,为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6.
卢朋 《国际太空》1998,(12):6-7
卫星的减灾应用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卫星应用新领域,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卫星减灾系统实际上是由各种功能的卫星构成一个综合卫星数据信息系统。它综合应用气象、资源等卫星对地观测获取的各种信息,依靠通信卫星对信息的中继和传输,以及导航定位、搜索救援卫星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把气象卫星业务定义为用于气象目的的地球探测卫星业务。但对静止气象卫星业务来说,气象业务部门希望它不仅要具有气象观测功能,而且要具有收集、传送和分发各种气象信息的功能。因此,静止气象卫星不仅是位于静止轨道上的空间气象观测平台,而且也是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中继站,其有效载荷主要是观测地球大气的各种遥感仪器及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通信系统。它兼有地球探测卫星和通信卫星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丸红公司最近开始出售“遥感多重解析系统”(通称 MARSS)。该系统操作简单,价格较低,具有下述功能:①接收并能解析气象卫星“向日葵”的信号;②接收并解析海洋气象卫星“诺阿”的信号;③接收并解析气象传真广播;④解析“陆地卫星”信号。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一个系统具有四功能的装置,它由接收天线、室外独立接收机、数据处理装置等构成。可接收“向日葵”卫星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卫星 - 3计划是一个大型尖端科学国际合作计划 ,由中国台湾“太空计划办公室” (NSPO)与美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NCAR/ UCAR)共同合作执行 ,用于气象遥感应用及大气科学研究。该计划是 :由 6颗低轨道微卫星组成的星座 ,并结合美国 GPS卫星 ,探测涵盖全球的大气层及电离层。1 中华卫星 - 3计划概要台湾地处亚热带 ,每年因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亟需建立全面、长期且准确的气象预报系统 ,以预作防范。而利用 GPS信号进行气象探测 ,其准确度较现有的预报系统为佳。中华卫星 - 3计划的目标是以极经济快速的方式建立由 6颗…  相似文献   

10.
□□由苏联/俄罗斯研制的“流星”(Meteor)极轨气象业务卫星已历经3代,这3代卫星轨道大都不是太阳同步轨道。现正发展的第4代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 1 3代极轨气象卫星 苏联早在1962年~1969年间就发射了20多颗“宇宙”(COSMOS)系列卫星进行气象探测试验。 1969年3月  相似文献   

11.
海湾地区的地面战争是第一场直接利用空间系统支援所进行的地面战争。在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迅速取胜的战争中,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面战斗开始前,卫星提供了各种定位导航和气象信息,帮助多国部队进行空中攻击,削弱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12.
陈之扬 《国际太空》2003,(12):26-29
□□2003年11月29日,日本H-2A火箭携带2颗侦察卫星升空,发射后因火箭故障而遥控摧毁。原计划它们与2003年3月28日发射的2颗侦察卫星协同工作,共同监视朝鲜的军事活动。此次失败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1军事情报先行,重金打造侦察卫星系统日本的侦察卫星系统被日本防卫厅公开称为“情报搜集”卫星系统,其空间部分由4颗侦察卫星组成。在这4颗侦察卫星中,2颗为1m分辨率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另外2颗为1~3m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光学卫星主要在白天和气象状况较好的时候拍摄地面目标;雷达卫星因不受气象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13.
GMS-5气象卫星是日本GMS系列卫星的第5颗星,它于1995年3月18日5时1分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的种子岛空间发射中心用第三枚H-2火箭发射成功。GMS-5气象卫星已在3月29日进入位于东经160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它在此位置上用设在澳大利亚的跟踪与测距系统(TARS)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轨道测试。此后它定点于预定的东经140度,并在6月中旬接替GMS-4气象卫星的工作,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尔后,GMS-4气象卫星于7月中旬移到东经120度位置上作为备份。GMS-5气象卫星与GMS系列…  相似文献   

14.
刘韬 《国际太空》2024,(3):16-21
<正>2023年,主要航天国家商业对地观测卫星已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美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欧洲加速发展商业对地观测卫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也迈出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步伐。在系统技术方面,国外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持续呈现星座化发展趋势,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领域发展迅猛,分辨率直追甚至超过商业光学卫星,气象、射频定位和高光谱成像等新型商业卫星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此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站和设于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组成,也能兼顾接收处理NOAA 和GMS 气象卫星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7.
同步物理反演方法改进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步物理反演方法(简称SPRM)是当前在美国卫星大气遥感工作中流行的反演方法之一。几年来它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化而发展,这个数值对比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发展SPRM,使之适于卫星业务反演处理和气象业务科研应用。为简便,将经过反演模式发展和反演方法改进后的SPRM 统称为改进的SPRM(简称ISPRM)。大量NOAA-10气象卫星探测资料反演试验结果表明,ISPRM 的反演精度明显地优于SPRM。  相似文献   

18.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31-31
未来6年内,我国将研制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逐步完善气象、资源和海洋三大卫星系列,并发射11颗小卫星,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实施预警和监测。这是国家航天局官员在2004年11月16日召开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型军用卫星掠影刘小荣(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冷战时期,军用航天系统是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十年来,它们竞相发展包括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气象、海洋监视等多种军用卫星系统,主要为各自的核威慑战略服务。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无力再与美...  相似文献   

20.
风云二号(FY-2)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本振源必定产生一定的频率偏移,这就影响了数据收集平台接收系统(DCPR)相应于各种平台的报文锁相环路的频率捕获范围,严重时将无法解调出各种平台收集的气象数据,整个系统也将无法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DCPR下行频偏校准及点频值计算的方法。通过FY-2卫星在轨测试表明,在随机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DCPR对各种平台报文接收解调的成功率优于98%,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