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航空发动机研究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世界上航空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技术加速发展的态势。分析了甸航空动力技术预先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加深了对航空发动机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如何振兴航空、动力先行,把我国航空发动机搞上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芳  刘璐 《航空发动机》2018,44(1):85-90
航空轴承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因此研制高可靠性的航空轴承对于保障航空装备性能和飞行员安全都尤为重要。简述国内外航空轴承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材料、设计、制造、试验、检测5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差距,并基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高载荷、高转速、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的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新材料应用、表面处理、结构设计与仿真、智能制造与检测、试验技术与评价、智能轴承技术等有待于解决和发展的航空轴承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中彦 《航空发动机》2021,47(4):131-140
航空涡扇发动机是军民用飞机的主要动力装置,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试验目的是验证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结构的强 度、变形、振动、疲劳、蠕变、损伤容限、寿命及结构可靠性等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和实际使用需求。目前,中国开展的相关结构 强度试验种类主要有零部件振动、转子件、结构静力与疲劳、热强度等试验。从航空涡扇发动机对强度试验的需求分析出发,对其 强度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归纳了研制规范和技术发展方面对强度试验的需求,简述了强度试验技术国内外专业发展现状,分析认 为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在试验硬件设备、适航性专用试验技术和能力、先进试验技术的自研能力方面存在差距与不足,提出夯实 现有强度试验相关的技术基础、紧跟先进的强度试验技术发展、提升围绕发动机极端工况需求的研制能力的强度试验技术的发展 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航空发动机耐久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发动机随机振动试验监测,分析及故障诊断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本简述了国内、外发动机振动试验监测的现状、差别及发展动向,并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内外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成熟机型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功率级别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指标,提出我国发展航空活塞发动机重油化和国产化的重要意义。按照功率级别分析了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发展的技术途径,总结了高功质比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面临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点燃式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即重油燃料的快速雾化技术、快速冷起动技术、爆震抑制技术以及高空增压功率恢复技术,突破以上关键技术将对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美、英、法、俄四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思路并针对其实施途径进行了较全面的思考分析,总结出他们在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途径上的共性,引发我们在发展航空发动机技术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指出走核心机和验证机的发展道路,重视技术沿革;走自主创新道路,突出特色技术;走国际合作之路,扬我技术之长;走技术继承和创新之路,实现自主过渡,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亮  孙颖 《航空发动机》2023,49(5):64-77
测试数据质量对航空发动机试验至关重要。为了保证航空发动机测试数据准确可靠,需要深入研究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保证方法。通过对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领域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构 建了保证航空发动机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技术框架。简要描述了测量过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准则,强调了完整的测量要求和清 晰的测量过程定义的重要性,重点通过实例描述了测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不确定度评定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中的应用,探 讨了测量风险分析、可靠性技术及其在符合性测试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保证航空发动机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主要方法。为相关专 业人员在保证航空发动机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论和实际操作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调了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性。简述了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其试验测试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了发展设想。为适应新1代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需求,必须积极推进其试验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及时开展其研制试验所需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组织开展其试验测试技术研究,加强专业间交流和协同,进一步提高试验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建立和完善试验测试技术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9.
基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论述了研究开发高温测试技术的重要意义及其测试技术的发展,包括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高温测试、燃气温度测试和二次仪表等。最后对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测试技术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航空发动机使用发展(改进改型)在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以及扩大用途方面的作用,然后从技术发展速度,投资和风险等方面对改进改型与全新研制作了比较,最后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使用发展作了概述,并针对我国改进改型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车用涡轮增压器试验台与试验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一种车用涡轮增压器试验台与增压器试验,并提供了增压器压气机,涡轮的特性以及共同工作特性的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台工作正常,试验数据合理。该试验台对涡轮增压器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模型的涡轴发动机性能在线监测技术,开发了涡轴发动机性能在线监测软件,并进行了真实台架试车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软件能够自动判断发动机是否已进入准稳态工况,并根据当前的大气条件、燃气涡轮转速、动力涡轮转速,实时计算发动机其它状态量与性能量,如压气机增压比、动力涡轮前温度、轴输出功率、耗油率等.与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被试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稳态测量值最大偏低2.3%左右,反映了被试发动机与基准发动机之间的性能差异,验证了涡轴发动机地面台架试车性能在线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转静子碰摩问题是发动机在过渡态时发生振动超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地 考核验证与分析,从碰摩实验装置、测试技术及涂层可磨耗试验验证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分 析了主要差距。结合发动机真实工况,提出了碰摩试验的发展需求。本文研究对于发展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 机封严涂层适航审定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空推进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国防关键技术计划中,航空推进技术受到重视。通过对美国国家级计划--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综合技术计划、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计划、燃烧室内气流过渡为超声速的冲压发动机计划的研究,对美国选择推进系统的理由作了分析,并对各国在航空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可以看出,日本、德国继美、英、法、俄后在航空航天的推进系统方面已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日本斥巨资建立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台。最后详细列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它航空动力和燃料三类中的10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无导叶对转涡轮新技术气动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当供新的歼击机发展的需要,推重比10以上的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势在必行,而对于涡轮部件,采用超跨声、大负荷、低稠度、无导叶、大转折角的对转涡轮方案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措施。它将大幅度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推重比。分析了对转涡轮的优点,引出涡轮气动设计,计算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概念。设计制造出了试验件,建立了对转涡轮试验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小型涡扇发动机试车数据的故障判读与诊断问题,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并设计了发动机异常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包含试车数据异常监视与试车故障诊断2大功能模块.该系统依托.NET开发平台框架,采用以Web技术为中心的B/S(Browser/Server)结构,以Oracle 10.0g作为试车故障信息数据库,同时按照系统的功能需求实现不同试验模式下试车数据故障诊断.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发动机性能、控制参数的异常判读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7.
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轴流压气机叶片排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同时与压气机气动性能和气动稳定性相关联,开展了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研究,并对该试验的试验技术和参数测试方法做了相应介绍。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对进行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行器最关键、最核心的部位,长期服役于高温、高载等极端环境,疲劳失效是导致发动机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发动机材料的超高周疲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总结了发动机典型材料超高周疲劳关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当前超高周疲劳试验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包括超高周轴向振动疲劳、弯曲振动疲劳、扭转振动疲劳、复合振动疲劳等试验加载技术以及温度控制技术、损伤监测技术,并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典型材料超高周疲劳试验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ddresses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Built-in-Test (BIT) to fault diagnose Units Under Test (UUTs), wherever possible. This philosophic approach to diagnostic testing is not new. It has been studi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under the visor of “Integrated Diagnostics”, but it has yet to be truly implemented in a “real life” military diagnostic test environment. The mindset of Test Program Set design engineering, along with customer and contractor management alike, remains “complete diagnostic testing based upon single catastrophic component failure modes”. If we are to generate cost efficient Test Program Sets (TPSs) under reduced military budget constraints, this will have to change! The test engineer must be encouraged to use methodologies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time and decrease TPS run times. Using present technology, this is possible now, and as the technology matures, will become a truly viable approach in the future.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lies heavily on his extensive US Navy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ATE) and Test Program Set (TPS) experience, as well as on previous studies performed on using BIT to fault diagnose Unit Under Test failures on US Naval Air weap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外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和先进技术,基于有限资料综述了俄罗斯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 技术发展路线与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俄罗斯第6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构型已经基本明确,关键技术也已基本明确并开始筹划。 关键技术包括三涵道自适应循环、二元推力矢量喷管、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部件、3D打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