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音速气流中氢燃料强化混合的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扼要介绍了在超音速气流中,采用后掠斜坡、多级喷射、振荡激波技术强化混合的氢燃料喷嘴,进行自点火和燃烧的实验概况。以实验模型结合喷射方式特点,分析了强化机理。实验表明,多级喷射的燃烧效率高,扩张型后掠斜坡喷嘴的抗干扰能力强,总压损失低,液体喷射产生的振荡激波能加强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2的超音速燃烧中,液体射流所产生的振荡激波对强化超音速燃烧的作用。经过一维分析,证明了在离燃料喷嘴适当位置上喷射液体,所产生的振荡激波能强化超音速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3.
张越  俞刚 《推进技术》1997,18(2):111-116
纳秒级脉冲红宝石激光器作光源、一次成像的Polaroid相机接收图象的M-Z干涉系统用于超音速混合及燃烧流场的测量获得了清晰的干涉照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自行开发的干涉图处理软件对获得的干涉图进行了处理,得到定量的燃烧流场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超音速燃烧二元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二元超音速燃烧流场垂直喷射H2的数值模拟计算,描述了缝隙喷嘴附近氧气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过程,使用两步化学反应,MacCormark显式时间分裂法和Baldwin-Lomax修正的代数湍流模型,计算超音速燃烧流场,得出了流线,静压,静温,H2和H2O浓度等值线图,反映了缝隙喷嘴附近回流区的大小,自动着火点的位置及火焰向主流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计算了扩张圆管内的非平衡流动,并研究了超声速混合和燃烧的强化技术。结果表明,在超声速领域,预旋燃料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强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亚/超双模态超音速燃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在超音速燃烧室中如何从亚音速燃烧模态转变为超音速燃烧模态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状态,并用实验表明改变氢燃料喷射位置和当量比对燃烧状态的影响,以及燃烧室各截面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华永源 《推进技术》1986,7(6):72-73
美国空军航空推进实验室正在研究用于M6-12速度范围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技术.据该实验室报道,目前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技术发展: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设  相似文献   

8.
刘陵  唐明  张榛  刘敬华 《推进技术》1996,17(3):1-5,15
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二维N-S方程和组分守恒方程,使用代数涡粘性湍流模型,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和MacCormack时间分裂法,模拟超音速气流中横喷氢气自动着火及火焰传播过程,清晰地描述了喷氢、火焰传播到主流、稳定燃烧过程中,温度、压力、速度和油气当量比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高温附面层和喷嘴前回流区能促使氢气自动着火,进口气流的静温是火焰向主流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计算还证明了喷嘴后氢与空气两股流呈现平行流动,其间存在着强烈的湍流交换和化学反应边界层,超音速燃烧效率则主要取决于两股气流的混合速率。  相似文献   

9.
着重讨论顺流喷射情况下的超音速混合的流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顺流喷射混合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不同的来流参数对流场特征的影响及混合机理。计算采用了一种二阶TVD格式有限体积法及B-L湍流模型求解二维湍流N-S方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能成功地抑制非物理振荡,适用于二维超音速内流的湍流混合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宽带USED CARS技术用于超音速燃烧温度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CARS的原理和测试技术作了简单介绍。用宽带USEDCARS技术对自建的一台马赫数为2.4的超音速燃烧试验装置的氢/空气燃烧火焰的温度分布作了初步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方  陈立红  张新宇 《推进技术》2006,27(6):563-567
为了分析凹腔火焰稳定器强化H2超声速燃烧的流动特性,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凹腔对超声速燃烧室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凹腔的火焰稳定机制主要在于富含自由基的高温回流区,燃烧室结构设计采用凹腔火焰稳定器能够起到稳定燃烧和增强混合的作用;与直通道燃烧室相比,凹腔燃烧室尽管总压损失较大,但可以获得较好的混合和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污染空气对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飞腾  宋文艳  刘昊 《推进技术》2010,31(4):401-405
采用纯净空气和污染空气来流下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飞行马赫数4条件下H2O和CO2污染组分对氢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对比试验中针对纯净空气来流和污染空气来流匹配了来流总温、总压、氧气摩尔分数和当量油气比。完成了0.53和0.42两种当量油气比条件下纯净空气来流和污染空气来流的氢燃料超声速燃烧试验,预定考察的H2O污染组分摩尔浓度分别有7.5%,18%和26%三种,CO2污染组分浓度有3.0%和7.5%两种。研究结果表明,H2O,CO2或H2O+CO2组合污染对燃烧诱导压升产生了明显的非线性抑制影响,直接将污染试验空气来流下的试验结果外推应用到飞行条件,可能导致供油量偏大、甚至进气道不启动;同时也影响了隔离段内燃烧诱导激波链结构,使燃烧工作模态趋向于超燃模态。  相似文献   

13.
污染空气对乙烯燃料超声速燃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评估污染组分对乙烯燃料超声速燃烧性能的影响,利用西北工业大学电阻加热直连式超声速燃烧室试验平台,模拟飞行Ma=4条件下的燃烧室进口条件(总压pt=760kPa,总温Tt=800K,Ma=2),开展了来流分别为纯净空气和污染空气的乙烯燃料超声速燃烧对比试验。完成了当量油气比ER=0.57,来流分别为纯净空气和污染空气(CO2摩尔浓度分别为3%,7.5%,H2O摩尔浓度为7.5%)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试验匹配了纯净空气来流与污染空气来流燃烧室进口总压、总温、氧气摩尔浓度(21%)、Ma数与当量油气比。给出了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和离散液滴模型,研究了不同长深比和后缘倾角的凹槽在液体煤油双模态燃烧中的火焰稳定特性。结果表明,集燃料喷射、混合及火焰稳定为一体的凹槽,在所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并得到最优的凹槽结构;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和离散液滴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煤油在双模态燃烧室内的喷雾燃烧。  相似文献   

15.
王钰涵  王江峰  赵法明 《推进技术》2019,40(8):1807-1816
为了研究横向脉冲喷流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及燃烧特性的影响,对带后台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横向氢气喷流超声速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多组元Navier-Stokes (NS)方程,分别对定常喷流与两种脉冲喷流超声速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三种氢气喷注方案下的流场结构、氢气掺混燃烧特性及燃烧室总压恢复特性。研究表明:脉冲干扰仅对燃烧室内局部流场产生周期性影响,且有利于氢气的横向扩散;采用与定常喷注喷流参数相同的脉冲喷注方案时,可在脉冲干扰区内保持氢气掺混量与定常喷注基本相同,氢气燃烧量与总压恢复系数整体上与定常喷注基本一致;采用特征时间内喷出氢气质量流量与定常喷注相同的脉冲喷注方案时,在燃烧室出口处氢气掺混量和燃烧量较定常喷注分别提高了21.94%和32.24%,总压恢复系数仅减小4.17%。采用脉冲喷注方案增加了燃料与空气接触面面积,对燃料掺混及燃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先锋氢点火和双凹腔火焰稳定的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锋氢火焰点火方式和串联双凹腔火焰稳定机制,开展了模拟飞行马赫数4.0纯净空气条件下液态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典型的燃烧室进口来流状态为马赫数2.0,总温约815K,总压700~800kPa。试验中上游凹腔采用喷油/点火一体化设计并几何结构保持恒定,分别研究了下游凹腔深度10mm,12.5mm和15mm时对煤油超声速点火、火焰稳定和燃烧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串联双凹腔沿轴向后移及间距拉大,研究了其对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先锋氢辅以火花塞点火方式可以可靠实现煤油燃料超声速点火,并最终实现自持稳定燃烧。(2)下游凹腔起到了很好的火焰稳定器作用,增大凹腔深度可以有效地增强火焰稳定性能,同时扩展火焰稳定的油气比范围。(3)双凹腔后移使得主燃烧区向下游移动,在相同油气比条件下有效缓解燃烧诱导压升对上游隔离段的扰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超声速混合层混合、燃烧流场特性,并探索其被动增强方法,利用高速纹影、自发辐射成像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压力匹配条件下的超声速混合层在不同隔板构型下的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对混合层混合的影响,凹腔对燃烧的影响明显受到抑制;尾部交错结构隔板促进混合层流向涡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混合层内燃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