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确定歼(强)击机座舱噪声限值标准依据的实验和现场调查结果;说明了确定座舱噪声限值的原则;阐述了实现标准所规定的限值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高飞 《飞机工程》2006,(2):16-18,43
飞机座舱内部振动/噪声的预测对改进飞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实际飞机设计和噪声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小鹰-500飞机(LB500)全机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对该小型飞机在发动机作用下和紊流边界层的激励下舱内前后排乘员耳部噪声及结构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预测了飞机舱内的振动/噪声分布。通过采用隔振和吸声改进措施,降低了飞机座舱内的振动和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愿  陈川  钱战森 《航空学报》2020,41(12):124059-124059
整体式密闭救生座舱方案将座椅与驾驶舱进行整体设计,弹射后具有独立的气动型面,在包含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等非常宽广的速度范围可以更好地保护飞行员免受高速气流的吹袭,是空天飞行器救生系统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整体式救生座舱,首先开展基本静态气动性能数值模拟评估;之后采用一种刚性减速伞增稳方案(整体式座舱+减速伞)对其稳定性和减速效率进行改进;最后采用动态重叠网格方法,对整体式座舱+减速伞构型的近机弹射轨迹特性开展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从而获得该构型在抛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整体式救生座舱难以具备静稳定性;减速伞方案可大幅改善座舱的稳定性能,使座舱在Ma=0.3~4.0范围内均具有静、动态稳定性,并呈现亚声速时随马赫数升高而增强、超声速时随马赫数升高而减弱的变化规律,且高马赫数(Ma=4.0)工况可通过降低飞行高度以增加动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座舱的动稳定性;在宽速域范围内,整体式座舱+减速伞构型经过弹射力和火箭推力的辅助作用,能够实现与机体的安全分离,并且分离后其俯仰振荡姿态均具有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4.
 将歼击机前机身置于电辐射加温器内,当座舱盖温度达60℃,飞机座舱驾驶杆周围温度稳定在40℃时,座舱空气调节系统使用不同的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含湿量进行通风降温,观察对座舱温度和人体温度参数的影响。供气温度与座舱三球温度指数(WBGT)和座舱平均舱温(Tdb)呈正相关。供气流量300kg/h降温效果优于250kg/h。供气温度与20min时的平均皮肤温度下降值(ΔTsk)呈负相关。供气温度高,人体出汗量高,人体热反应明显。WBGT30℃,使用0℃供气温度在短时间内可使座舱温度和人体Tsk降至工效区范围,多数指标可满足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高客机防火安全性的措施实践表明,客机一旦在空中着火,火势会很快地扩展并排出有毒气体,造成乘客中毒身亡。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客机座舱护面材料提出的FAR25.853(a-1)要求,主要是针对客机在空中着火时燃烧的座舱护面材料所放出的热量,即材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飞机环控系统中动力源噪声、引气系统与制冷组件的附件噪声和舱内空气分配系统噪声等三大噪声源的组成及其特点,并且在三大噪声源频谱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飞机环控系统引气噪声、制冷组件噪声、风扇、座舱排气活门噪声和座舱空气分配系统噪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庞巴迪支线飞机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Q字母打头的冲8系列涡桨客机,如37-39座级的冲8-Q200,50-56座级的冲8—Q300,70-78座级的冲8—Q400。公司认为这不只是简单地加一个字母,这种Q系列客机将代表着涡桨客机工业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使高速涡桨支线客机在21世纪仍然能与喷气支线客机继续分享市场。这里的奥秘就在于Q系列飞机都装有一套效果极佳的座舱“噪声/振动抑制系统”(NVS)。众所周知,常规涡桨客机的缺点之一就是座舱的噪声和振动使客舱的乘坐舒适性远不如喷气客机。而庞巴迪的NVS可以使飞机在最大巡航速度下的座舱平…  相似文献   

8.
照明颜色是评价飞机座舱照明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制订各项座舱照明(红光、白光、导光板、单个仪表照明及灯具器件等)标准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本文仅根据个人在工作中的接触与体会,简单谈谈照明颜色标准的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ISO 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又着手起草ISO14000系列标准,这是一部规范和约束世界各国的环境管理的标准,以提高国家的环境管理水平.ISO14000标准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1)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畅谈环境保护的讲台;(2)为改善环境管理提供方法;(3)敦促世界各国重视环境管理;(4)宣传环保方面自发性的舆论标准;(5)协调各国环保法规、标识、方法;(6)增进环境的可预测性和连续性;(7)减少贸易的环境障碍.ISO 14000标准  相似文献   

10.
秦龙 《飞行试验》1997,13(3):42-44
本文详细地论证了初教六飞机加装座舱增温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了具体的加(改装)方案,并进行了座舱供热分析。实装试验表明,该设计为该型机大批量加改装座舱增温系统、改善飞行员操纵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高速列车穿越隧道或两车交会时引起的压力波动所造成的旅客“耳感不适”,借鉴民机座舱压力控制的成熟经验,提出了解决高速列车车厢压力变化的气动间接式压力控制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座舱压力调节器组成。针对气动间接式压力控制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原理模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座舱压力控制技术用于高速列车车厢的压力控制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同时本方案具有设备轻巧、调节方便、阻力损失小、维护性及可靠性好等优点,故座舱压力控制技术应用于高速列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超声速飞机的发展,现有亚声速飞机起降阶段噪声规章已经无法满足其适航审定要求。结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布的拟议规则制定通告(NPRM)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的拟议修订通告(NPA)等文件,基于规章制定立场和思路、草案差异、技术细节以及超声速新技术等关键要素,本文对超声速飞机规章的制定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结果表明,在标准制定思路一致的前提下,美国基于工业方和技术创新的考虑,在草案中给予了足够的自由度;欧洲方面为了维持现有环境保护水平,超声速标准比起美国更加严格和细致。同时,基于分析结果形成审定要素和方法建议,为今后我国的超声速飞机起降阶段噪声标准制定和适航审定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冠疫情下座舱内乘客因气流组织分布而产生交叉感染问题,以宽体客机座舱为对象,研究了座舱内COVID-19病毒的传播特性,并提出了人体微环境控制方法来抑制病毒在座舱内的传播。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了座舱旅客呼出带病毒飞沫,揭示了座舱内病毒传播轨迹和分布特性,分析了不同送风方式、送风速度以及人体微环境控制技术对座舱内病毒颗粒传播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对暴露值量化不同位置乘客被病毒飞沫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送风速度对座舱内病毒飞沫传播的影响相对较小,顶/侧送风的组合送风方式可有效降低病毒飞沫的扩散范围;在座舱上方增加气幕带送风式的人体微环境控制方法,有效降低了舱内病毒飞沫浓度,减小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相邻位置乘客感染的相对暴露值降低了65%,其他位置乘客相对暴露值降低约90%。  相似文献   

14.
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我厂数控加工的现状进行开发的,即(1)数控设备多,类型复杂;(2)几乎每台数控机床都单独使用一套控制系统软件,所有机床的加工程序均不兼容;(3)我厂属于航空附件机械加工专业厂,零件复杂,种类繁多,数控资料不易管理。本系统的目的是建立一...  相似文献   

15.
B737-800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波音737-800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原理,主要技术特点及其与波音737-300型飞机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俄空军战斗机座舱玻璃的维修39001部队张德林俄罗斯空军部队一直很重视飞机座舱玻璃的维修。飞机座舱玻璃通常是利用软嵌固(用螺丝拉杆)、刚性螺栓嵌固或刚性无螺栓嵌固固定在座舱盖骨架上的,并且用密封胶沿整个骨架周边密封好。俄罗斯所使用的密封胶牌号有:y3...  相似文献   

17.
桨涡干扰噪声是直升机气动噪声主要组成之一,为了正确预测和降低直升机噪声,必须开展气动噪声相关物理参数研究。在对声场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直接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厚度和来流马赫数下二维平行桨涡干扰噪声传播特性和声源位置,分析了翼型厚度和来流马赫数对桨涡干扰噪声的影响,并得到了可压缩情况下远场声压预测公式。研究表明,低马赫数下,翼型厚度对噪声指向性影响不大,高马赫数下,翼型厚度对噪声指向性影响程度增大;噪声强弱主要随来流马赫数变化,翼型厚度对其影响较小;翼型厚度和来流马赫数变化不会改变声源点位置。开展不同翼型厚度和来流马赫数下的桨涡干扰噪声分析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并控制直升机桨涡干扰噪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尹坚平  胡章伟  张强 《航空学报》1994,15(6):712-715
为使建立在双传声器互谱声强基础上的识别方法在飞机上应用,进行了模拟测量。分别以带号筒的扬声器和激振器模拟空气传声和结构传声。模拟测量结果表明:空气传声和结构传声平均声强级识别值的误差分别为1.7dB(A)和0.4dB(A),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AD-200轻型飞机在发动机工作下进行了地面测量。结果表明机舱内噪声主要来自座舱后隔板的空气传声。  相似文献   

19.
环境控制系统是飞机系统中一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噪声在飞机地面状态和巡航状态时主要的噪声源之一,这种噪声频率分布范围较窄,比附面层噪声对舱内声压级特别是语言干扰级的影响更大,必须加以考虑,在此阐述了环控系统的作用和主要的噪声源,提出了部分环控系统的声学设计要求和声学处理方案,确保定机座舱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触控交互人机工效标准现状及重点标准分析,总结飞机座舱触控交互的人机工效关键要素,为我国后续飞机座舱触控交互的人机工效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