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和断裂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和断裂破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弱环节在叠层问。“球团状沉积碳”的出现与断裂破坏有密切关系。兰州炭素厂研制的碳布叠层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的微观结构形态与美国本狄克斯公司半乱短纤维模压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片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碳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CVI工艺数值模拟的相关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阐述了CVI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几种相关的数学模型,提出了2D碳/碳复合材料的几隙结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用旋转CVI工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低压(5kPa)、高温(1100℃)、高C3H6 浓度(62.5vol% )以及3.5m m ·m in- 1 碳布旋转线速度条件下,在二维碳布上快速制备了厚度均匀(0.25μm )、表面规整的致密热解碳界面层。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温度对界面层表面状况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减压法与优化沉积炉结构与几何尺寸,能有效防止高温高C3H6 浓度下炭黑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富碳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几种使纤维表面富碳的聚合物和无驱体制涂层纤维和陶瓷试件,测试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材料与多功能材料的现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碳复合材料与多功能材料是国外新材料技术中重点研究开发的一个领域,也是高技术领域中新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能对武器和分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30年来碳/碳材料的发展、目前的水平和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子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组分微结构形态、内部微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随温度升高的演化规律 ,结合超高温拉伸试件断口的形貌分析 ,揭示了超高温条件下混杂碳 /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在温度和载荷载的作用下 ,基体内的孔洞和微裂纹逐渐融合、扩展、长大 ,纤维 /基体界面结合减弱、脱开 ,形成大的裂纹并沿着纤维 /基体界面迅速扩展 ,使得材料的性能退化 ,最终在某薄弱截面破坏  相似文献   

7.
准三维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碳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CVI法或结合液相法制备了热解碳、树脂碳和沥青碳基质的准三维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研究表明:对于热解碳基质,SL基质碳的弯曲强度明显高于RL和SL RL两种基质碳;弯曲强度随密度增高而增大;致密度越高,基体支撑越强,同时微裂纹和孔隙度越低,弯曲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适宜于测试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钻孔法,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采用电镀金刚石刀具铣磨加工碳/碳复合材料,选取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率、进给量四个因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回归得到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残余应力随各加工参数的变化规律,整体寻优得到了残余应力的极值.研究表明,铣磨加工碳/碳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皆为压应力.伴随着切削速率的增长,残余应力存在渐进值.本次实验中,残余应力趋于-16 MPa稳定.伴随着切削宽度、切削深度、进给量的增大,机械加工残余应力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压应力即残余应力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本次实验中,各加工参数的变化分界点分别为:切削宽度aw=6mm;切削深度ap=0.5 mm;进给量f=200 mm/min .  相似文献   

9.
对超高温热化学烧蚀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碳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热化学烧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烧蚀产物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碳基复合材料在烧蚀过程中依次出现氧化、升华过程.10atm下,氧化、升华过程交替温度为330K.压力升高,交替温度也依次升高.氧化产物为CO,而升华产物依次为C3、C1.在3300K以下,烧蚀主反应为2C O2→2CO.在3300K以上,烧蚀主反应为:2C O2→2CO,2C N2→2CN,i(C)→Ci(g)i=1,3.并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星形"等离子发生器及国产的等离子体火炬进行了碳基复合材料烧蚀实验.实验光谱检测结果与超高温热化学烧蚀计算的烧蚀产物一致,验证了超高温热化学烧蚀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沥青裂解碳涂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沥青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涂覆均匀碳涂层的工艺,并探讨了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涂层溶液对纤维表面形貌和纤维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碳 /碳复合材料氧化行为及抗氧化方法 ,对各种涂层系统进行了详细评述。提出了长期抗氧化多层涂层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影响碳/碳复合材料常压碳化致密效果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传统沥青浸渍、常压碳化工艺中影响沥青致密化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碳化压力、织物结构、材料尺寸、材料密度、碳化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对致密化效果都有影响。通过改进工艺制度和工装,明显提高了沥青致密化效率,有的提高幅度在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由混编,软编制成预制体,后经致密化制成C/C销钉复合材料,讨论了编织方法,复合工艺,界面,加工性等影响C/C销钉的因素,高压碳化沥青碳基体与碳纤维界面结合强;纤维体积分数对碳销钉的强度起决定性作用,软编C/C销钉可机加性好,带轴纱4向软编C/C销钉的纤维含量高,剪切强度高达63.7MPa。  相似文献   

14.
无损检测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可靠手段。碳-碳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与金属材料相比还不成熟,本文评价了可供使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摘从树脂工艺性、预浸料结构及成型工艺等方面介绍了预浸料-真空固化复合材料工艺特点,简要总结了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预浸料-真空固化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进行了耐折叠性能下降的原因。环氧耐折叠性能以芳纶纤维/环氧预浸布和碳纤维/环氧预浸布为内层、聚酰亚胺膜为外层的复合薄膜材料能测试,考察了折叠半径、折叠时间、贮存期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折叠引起材料性结果表明:折叠半径、折叠时间对两种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碳纤维/不如芳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折叠损伤主要表现在纤维损伤和树脂堆积。  相似文献   

17.
文摘采用"四探针法"测定6种沥青基碳纤维单丝的轴向电阻率,通过3个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其热导率,再将计算值与厂商公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热导率600或300 W/(m·K)的碳纤维采用公式λ=1261/ρ计算得到的热导率值与厂商公布值最为吻合,而对于热导率在300~600 W/(m·K)的碳纤维采用公式λ=440 000/(100ρ+258)-295计算得到的热导率值与厂商公布值最为吻合。以此测试值为基础,建立了沥青基碳纤维单丝电阻率与其热导率的函数关系λ=152 740/(100ρ+22)-26,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B/Al单向铺层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热压扩散结合工艺对B/Al复合材料的强度的影响,并对试样拉伸断口及断裂径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试样断口有三种断裂模型,断裂路径同热压工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进行了原位三点弯曲测试,在线观测了裂纹的扩展模式和缺陷的演化规律,并结合OM、SEM和TEM所表征的微观结构,揭示了材料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难熔化合物掺杂C/C复合材料的断裂以“弱界面断裂”为主,裂纹优先在基体碳、碳布层间及纤维束搭接处等薄弱环节中产生,成为材料的初始破坏面,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沿着薄弱界面进行扩展,形成贯穿性的大裂纹,并导致材料最终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