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水面空气动力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地效飞行器的影响,提出了地效飞行器气动特性的预测方法。通过典型外形的计算、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地效区内空气动力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盒式机翼布局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盒式机翼布局的气动特性。在数值模拟过程中,控制方程为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方法进行求解。空间离散采用了Osher逆风格式,时间离散则采用五步Runge-Kutta格式。紊流模型采用了S-A方程模型。对盒式机翼布局外形在不同状态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每个状态下的气动参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盒式机翼布局具有较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凝土斜拉桥PK断面主梁,进行了空间应力分析,并与平面应力进行对比;对主梁翼缘有效宽度、活载横向分布、横梁、横梁翼缘有效宽度的现有实用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给出合理的简化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4.
变形翼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一个基于相互作用的智能体阵列的变形翼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案,以驱动翼面准确平滑地变形至期望翼型。分析变形翼系统在采样通信约束下的稳定性,给出了基于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理论的稳定性判据。利用锥补线性化方法,提出了控制器设计的算法。最后使用Matlab进行变形翼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输入输出反馈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文中着重讨论了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输入输出反使问题,根据输入输出反馈系统的结构,利用丢番方程和矩阵简约方法,讨论了极点配置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特点,简化了一般的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使其应用更加简单方便。在此基础上,文中针对倒立摆系统,给出了一个应用例子,并且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根据该方法设计出来的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缩比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纵、横向测力试验及微波暗室中RCS的测试数据分析,论述了一种供选型用鸭式布局翼身融合体飞行器外形初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表明,小展弦比大后掠角带边条的翼身融合体在配置与不配置鸭翼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如较大的升力线斜率,高达26°的失速迎角、较大的纵向和横侧向静稳定度及较高的升阻比等。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如在迎头土45°扇区内RCS的平均值约为─14dB左右,采用外倾式双垂尾使侧向RCS峰值急剧降低等。本文所提供的飞行器设计图及测试结果分析均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特征和约束的飞机外形争结构件反求建模方法.针对飞机测量数据,运用内存映射和栅格划分技术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针对大规模测量数据的平滑、修复、多视拼合及区域划分算法.根据飞机外形特点,综合运用分片连续样条曲面、裁剪曲面、规则曲面和直纹面拟合方法求取全机外形,采用曲面变形技术修改外形以满足必要的工裳约束,提出了基于曲面、实体特征分解的飞机结构件反求方法;设计了凸块、型腔等基本特征识别和参数提取算法,以及反求平面轮廓线和辅助参数重建拉伸、旋转、扫掠等复杂轮廓特征的算法.对于二次曲面,识别曲面类型及约束,然后基于约束重建了曲面整体.对于飞机外形相关的结构件,当贴合面较窄、外形线接近于直线时,采用直纹面逼近,否则由蒙皮曲面等距间接求取.最后,各重建特征通过裁剪、缝合、特征融合等操作得到最终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8.
CFD方法在联结翼飞机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在联结翼气动布局设计中应用的问题,研究如何快速、自动地生成CFD软件所需的输入数据的方法。实现这一方法的要点有:(1)建立一个合理的联结翼飞机外形的参数化几何模型;(2)基于这组参数,开发出能自动地生成CFD软件(MGAERO)所需输入数据文件的程序。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快速地对各种联结翼飞机方案进行气动特性分析,从而大大缩短了飞机方案设计中气动分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用于尖锥前体飞行器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系统的解算模型及精度进行研究。针对尖锥外形特征,首先基于钝头体FADS系统的理论模型确定其测压孔配置;然后对确定的测压孔进行典型状态的风洞试验测试,并比对了数值计算数据与风洞试验数据;最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构建了FADS系统的网络解算模型及算法。结果表明:针对尖锥外形测压孔配置特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的算法解算精度较好,迎角、侧滑角、静压、马赫数的网络输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输出的测试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0.1°、0.1°、50.0 Pa及0.01;同时也证实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在FADS系统中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仿生机器人,其翅膀可以像鸟和昆虫的翅膀一样上下扑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扑翼飞行器避障方法。首先,使用稠密光流算法计算机载图像传输摄像机拍摄的第一视角视频帧的光流场。基于所获取光流信息作为输入量,设计模糊避障控制器来给出扑翼飞行器的导航指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避障方法能够准确识别障碍物,实现扑翼飞行器的避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亚声速地面效应条件下不同翼型的气动特性,进一步以Ma=0.5来流工况为例,研究了翼型参数和飞行高度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Ma为0.5、迎角为6°的地效情况下,翼型弯度减小,更容易在翼型前缘产生激波阻力;翼型下翼面后缘弯度增大使得后缘压力更高,升力系数和低头力矩相应增大;随着飞行高度的减小,地效作用加强,翼型下翼面压力增大,下翼面的升力增量大于上翼面吸力损失,机翼升力系数和升阻比增加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飞翼布局具有气动效率高、隐身性能好的优点,是未来军民用飞机的重要发展方向。该类布局模型风洞试验尾撑、腹撑及背撑等支撑形式的干扰量及由此带来的模型局部外形畸变影响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支撑方案和试验修正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某小展弦比飞翼布局标模低速尾撑支杆干扰和尾部外形畸变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用角度范围内,所使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风洞试验支撑方案的评估及支撑干扰的修正;对纵向特性,尾撑支杆干扰量和尾部外形畸变影响量相对全量较小;对横航向特性,尾撑支杆干扰量基本可忽略,尾部外形畸变影响量与全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前掠翼布局由于其潜在的优越性,在未来战斗机的研究设计中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了近距鸭翼相对于前掠主机翼的高度对布局纵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机翼前掠角的增大,近距鸭翼布置高度逐渐增加可获得较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大展弦比柔性机翼在巡航飞行时的气动性能够达到设计指标,需要在机翼气动外形设计阶段进行型架设计。机翼刚度对气动载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静气动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开展变刚度型架外形设计鲁棒性分析研究,建立以机翼刚度为自变量的全机弹性气动导数评估模型,并以机翼扭转角及升力效率为约束,开展机翼刚度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弯曲刚度、扭转刚度是影响机翼扭转角及全机升力效率的主要刚度特性;在机翼刚度变化不超过10%时可冻结型架外形;全机弹性气动导数与刚度比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工程型号设计中的目标刚度静气动弹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新概念的微型飞行器。但它不是对传统飞行器的简单几何缩小,当其特征尺度缩小到一定尺度时,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对影响将产生质的变化。针对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机械扑翼系统,包括微驱动器、仿生翅、运动系统和动力源等,本文进行了尺度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尺寸减小时,仿生飞行更容易实现:通过共振能实现高频运动,微静电、电磁和压电驱动器都能满足扑翼系统功率需求。这为设计和研制微型仿生扑翼飞行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飞翼外形雷达散射截面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光学理论和物理绕射理论计算了某飞翼外形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并在微波暗室里对该飞翼模型的RCS进行了测量,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翼外形RCS随方位角分布的特点以及其外形隐身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棱边边条和小展弦比大后抗角机翼融合设计,使边条涡稳定机头的脱体涡改善机翼根部流场;同时合理配置前翼,使鸭翼产生的涡流流经机翼时,加强了机翼上表面的主体涡流强度,推迟了机翼表面流态分离,提高了机翼的非线性升力。特别在大攻角时,边条涡处在机翼上表面与鸭翼自由涡和机翼主体涡相干涉,形成了三涡一体的非线性升力,极大地改善了全机的流动特性。经实验证明,该布局提供的方案,具有与同类普通布局为高的升力线斜率、高升阻比、大失速攻角及良好的纵横向和侧向静安定性等优点,同时通过电磁模型在微波暗室中测试,在迎头和侧向的RCS值(雷达反射截面)均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涡格法的飞翼布局飞机稳定性导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垂直安定面,无尾飞翼布局飞机航向安定性通常接近中立或略微为负,造成了其横航向稳定性与常规布局飞机具有很大区别。因此无尾飞翼布局飞机在概念设计阶段,必须在进行气动性能优化的同时,计算获得较为准确的气动导数数据以对飞机横航向稳定性进行分析,这对气动计算软件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在现有涡格法计算软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以一概念飞翼布局飞机为算例进行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飞机具有侧滑角的情况下,改进算法比原算法计算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1m非定常风洞中开展了两机编队飞行试验研究。前机采用尾支撑转接垂直叶型支杆与坐标架连接,可以实现相对位置(纵向、侧向和垂向间距)的精确改变;后机通过尾支撑连接到风洞的主支撑机构上,可以实现迎角的变化。采用内式六分量应变天平测量后机的气动力受前机尾涡流影响的变化情况,对后机的绕流场进行了PIV测量。试验中使用了2组模型,一组是简化的翼身组合体模型,另一组是翼身融合体飞翼布局模型。结果表明:当前机翼尖涡靠近后机翼面时,后机的升阻比变化较明显;当前机翼尖涡靠近后机翼尖时,后机可获得最大升阻比;前机迎角增大时,后机的升阻特性有较明显变化;当后机的迎角大于8°时,其升阻比基本不受前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