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气动磁镜聚变概念拓展到空间推进器应用,分析了不同等离子体密度和氢推进剂质量流率下聚变推进器的比冲和推力变化范围,理论计算表明其比冲可达10 000 s以上,推力最高可达几十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气动磁镜聚变推进器对地火转移任务进行了数值仿真。假设推进器初始质量为100 t,仿真结果表明:当飞行时间在282.42~639.76 d变化时,剩余质量从88.59 t提升至98.24 t。相关分析表明基于气动磁镜的聚变空间推进器通过调节比冲和推力组合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未来火星载人和货运任务对飞行时间和有效载荷份额的不同需求,是未来高性能空间推进器发展的一种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宋俊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7):1495-1502
参考一种简化的、解析近似的计算模型,以地球到火星的对接任务和往返任务为例,对核聚变等离子体推进器性能关键参数如推进系统质量、比冲、任务时间、有效载荷份额及比功率等进行分析,得出了任务时间和有效载荷质量份额与聚变堆芯输出功率、推进器结构质量和比冲的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核聚变地面商业堆的相关进展,对现有的技术做合理适当外推,理论计算表明:飞行任务能够在1~2个月内达到目的星球同时可携带超过10%的有效载荷份额,并提出了未来核聚变空间推进器的初步参数方案和设计构想,总体上能够为未来核聚变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超音速飞行和推进技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工作源于50年代,但至今未能问世。纠其原因主要是在材料、动力装置和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难度太大。目前美国正在进行高超音速飞机所需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美国空军的高超音速技术(HyTech)计划打算验证可供导弹在M4-8时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美国NASA的Hyper—X计划,打算研制一个长3.66米的无人高超音速验证机,计划2000年初进行第一次M数为7的飞行试验,在第三次飞行试验时M数将达到10。这些将为高超音速飞机进人工程化阶段创造条件。前沿推进技…  相似文献   

4.
据美航空周刊报导,美国议会正对一项研究规划的批准问题进行讨论。其内容是要研制一种以M=12的高超音速飞行、能载300~500名乘客的航空/空间飞行器。据NASA的报告,这将是一项耗时15年、耗资上十亿美元的研制规划。现在所以又恢复了对高超音速飞行的兴趣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和技术上的进步。 上述研制规划耗资的多少还将取决于在两种不同的推进系统方案中究竟选定哪一种。一种方案是将高速发动机循环与低速发动机循环组合成一种单一的系统,若采用这种方案估计  相似文献   

5.
高超音速飞行器前缘驻点气动加热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高超音速(马赫数不小于6.0)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外表面的附面层与飞行器壁面间热交换的物理特性及高超音速附面层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该飞行条件下轴对称形式的飞行器前缘驻点空气动力加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出降低阳极层霍尔推进器运行过程中的磁极刻蚀程度的方案,记录磁极刻蚀程度在相关参数影响下的变化,针对阳极层霍尔推进器的放电电流、电压、工质输送速率等工作参数开展实验研究,定量分析了这些影响因子对推进器磁极刻蚀程度的影响。通过测量磁极被溅射出的粒子在样品表面不同位置上的沉积速率,计算出了推进器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由于磁极刻蚀而产生的溅射粒子数量和密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推进器在运行过程中,溅射粒子主要集中在羽流中心线附近区域;随着放电电压和电流的增加,溅射粒子的密度显著上升,并且在以羽流中心线为中心,半径为4cm的圆面区域内,溅射粒子密度上升明显;降低工质输送速率,在低气压、高电压和小电流的运行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推进器磁极刻蚀程度,实验所采用的霍尔推进器合适的工作气压为0.02~0.025Pa。  相似文献   

7.
陈云赛  褚振忠  刘坤  杨磊  朱大奇 《推进技术》2020,41(11):2465-2474
推进器是深海潜水器主要执行且负荷最重的部件,对其故障快速准确诊断是关系深海潜水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深海环境的复杂和深海潜水器自身的非线性、强耦合和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其故障诊断成为一个研究的难点问题。从深潜器推进器主要类型、典型的故障模式、推进器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对当前深潜器推进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深海推进器及其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推进研究的技术状态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各类电推进器的工作原理、研究状况,在分析其主要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外成功应用的实例,说明了各类电推进器的适用场合。并就电推进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胡春波  何国强  程翔  李宇飞  周战锋 《推进技术》2007,28(5):475-477,480
为了获得不同辅助材料对激光推进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速运动分析仪测量冲击摆的最大摆角,根据摆角确定激光推进器的冲量,测量了不同辅助启动材料下激光推进器冲量。在压强为0.1 MPa时,POM辅助下激光推进器冲量为4.6 mN.s,是未辅助时的2.496倍。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辅助启动能够明显地增强等离子体的能量吸收率,高分子材料POM的辅助启动效果最佳;随着环境压强的下降,辅助启动的作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正处于高超音速研究机的概念定义/设计阶段。一个国家级的小组正在设计“国家航空航天飞机”-也就是人们称为X-30的一种高超音速研究飞行器。由于预计需要从比先前飞机所处的环境更加严酷的环境中获取大量的高精度数据,所以实现飞行试验的技术将变得更复杂、更困难,为了向系统设计人员和试验人员提供安全进行包线扩展和高超音速试飞研究所需要的实时和飞行后数据,将需要新的传感器、检测技术和机载处理及数据压缩设备。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超音速飞机纵向模型的高度非线性、强耦合、参数不确定等特点,提出了基于sim-link的建模方法。并基于所建模块用trim函数得到飞行状态的平衡点。所得结果可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变流器是螺旋通道磁流体推进器推进通道中重要的水力部件之一,变流器的设计影响着推进器的水力性能和推进性能。提出了基于四阶贝塞尔曲线的螺旋通道变流器三维建模方法,明确了变流器的结构参数;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选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表基于CFD方法分析了变流器结构参数对螺旋通道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螺旋通道导流器会大幅减小水力损失,整流器会增加水力损失,但能提高整流效果。分析结果可以为螺旋通道磁流体推进器的水力优化及推进性能提升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离子液体推进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粒子发射的限制条件及通常采用的工作模式,总结了该推进器的常见分类形式。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一些实验方法和仿真手段,以及针对发射阈值场强、束流散射、多粒子分散效率、推进器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取得的进展,对比分析了适合粒子发射的工作环境及相对精确的仿真方法,为推进器的后续设计、工作模式设定及性能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增大推进剂流阻、提高发射极阵列密度是提高离子液体推进器效率和推力的合适手段;利用闭环控制的方法改变发射电压极性、逐渐提高发射电压大小是维持推进器推力大小、提高工作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汪友梅  刘忠茂 《推进技术》2020,41(3):715-720
为研究磁屏蔽对霍尔推进器磁场位形分布的影响,以轴对称环形霍尔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采用FEMM软件对各种磁屏蔽情况下的磁场分布进行仿真;结合流体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放电通道内各粒子的输运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外磁屏蔽材料高度变化时磁场位形存在最优分布;电子温度在放电通道出口附近达到最大值,约64eV。离子化频率和电子轴向有效散射频率峰值也出现在通道出口附近。  相似文献   

15.
高速舰船在实际航行过程中的来流条件十分复杂,为研究不同来流条件对喷水推进器性能的影响,以轴流式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均相流模型、Zwart空化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来流速度和来流角度条件下的喷水推进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网格不确定度分析、数值与试验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最终获得了不同来流条件喷水推进器推进性能和内流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速度增大,装置流量不断增加,扬程、推力和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来流速度为5.6m/s时性能最佳。转速为2450r/min时,叶轮空化程度较弱,当来流速度v≥8.4m/s时,流量显著增大,冲角减小,叶片工作面流动分离增强,压力面开始出现空泡。来流角度增大对低来流速度工况喷水推进器性能几乎无影响,高来流速度工况则表现出推力、扬程和效率的急剧下降,来流角度从3°增加至7°时,推力、扬程和效率降幅分别高达13.8%,13.9%与8.3%。来流角度增大,各过流部件速度不均匀性增大,叶轮和导叶区域湍流耗散增大,叶轮进口冲角减小,压力面流动分离增强,做功能力下降,推进装置性能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6.
朱平  侯丽雅  章维一 《推进技术》2011,32(2):292-295,300
通过一种同轴水工质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的LCR放电回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来探讨其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效率。理论分析认为储能电容中的储存能量通过放电转化为加速动能及被传输线和电容的等效电阻消耗掉,并且根据等效电阻的分配情况定义了水工质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的加速动能和电磁力转换效率。实验研究表明:该水工质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的存储能量(E0=4.86J)转换成加速动能的能量转换效率是28%,其中11%用于电磁加速及17%用于电热加速,其余72%的存储能量消耗在储能电容和传输线内阻所造成的能量损失上。  相似文献   

17.
水下推进器是水下航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其转矩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位置检测的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一种双曲正切函数引入线反电动势(EMF)滑模观测器,并将该滑模观测器应用于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使得驱动控制系统通过水下推进器线反电动势观测值进行扇区判别与转矩估计,从而获得6个离散的换相信号,实现无位置检测的水下推进器直接转矩控制。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观测线反电动势,提高转矩动态响应,减小系统抖振幅度。  相似文献   

18.
张明宇  林瑞霖  王永生  靳栓宝 《推进技术》2017,38(12):2699-2705
某厂家购置的国外喷水推进器装艇后与主机不匹配,不能完全消耗主机功率,导致艇航速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在保持推进器转子叶片数、导叶数和推进器主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采用三维反问题方法对叶轮和导叶进行了增载设计。研究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两推进器进行了平底船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原推进器计算结果与自航试验吻合较好,验证了CFD数值模拟的可信性;新设计推进器解决了原推进器不能充分利用主机功率的缺陷而产生更大的推力,使预报航速从9.5kn提高到12kn,喷泵效率提高2%,喷口射流轴向能量分量提高8%。  相似文献   

19.
使用电动电源线确保使用电力,它等于几十千瓦。 建议它应该高达10000秒。 Keldysh研究中心(KeRC)正在开发推进系统。 35千瓦离子推进器和FCU-500流量控制单元。 IT-500和FCU-500的2000小时寿命测试是 离子推进器大部分运行2018小时,使用40千克氙气。 本文还介绍了磁场和离子光学的改进以及石墨网格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跨大气层高超音速作战平台的产生背景、军事上的应用、关键技术、对未来作战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世界各国的研发状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