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空军近日出台了一份未来太空作战计划,详细阐述了研发满足近期和未来需要的一系列太空武器和技术的必要性。 这份长达176页的报告认为,制太空权包括以下三项实力:1.保护太空资产;2.制止敌方利用太空;3.快速发射航天器,将载荷快速送入太空以替换那些已被摧毁或者失效的太空资产。  相似文献   

2.
核能作为一种长时可靠的能源系统,释放的巨大能量为航天器跨星系超远距飞行提供了可能。基于当前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具体需求,从核电源与核推进2个方面梳理了空间核动力近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包括近地轨道卫星、空间站、核热推进以及星表电源等方面的应用。空间反应堆电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机动性高、尺寸小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管冷却空间堆与斯特林结合方式是核反应堆电源发展的热点;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长寿命、初始有效载荷小等优点,采用金属陶瓷燃料的固体堆芯是核热推进研究的热点。论述了核能在未来载人航天技术中的应用,可为空间核动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颜子初 《推进技术》1990,11(6):64-68
载人航天标志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新阶段.苏联196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单人进入太空技术;1964年10月12日用上升一号实现三人进入太空技术;又于1965年3月18日用上升二号实现了双人进入太空加太空漫步技术,这在当时充分体现了苏联在开发空间技术的领先地位.29年来,随着人在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进程,大大推进与开阔了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开辟了宇宙资源与市场,取得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任何无人自动装置所不能代替的.实践已经证明,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佳力 《国际航空》2004,(3):61-63
国际空间站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载人航天工程,它由6个实验舱、1个居住舱、3个结点舱、平衡系统、供电系统、服务系统和运输系统等组成,其总重为500吨。建成后的国际空间站可容纳7-15名航天员同时在太空工作  相似文献   

5.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4):13-13,42,47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2011年7月8日升空,美国航天飞机迎来了最终谢幕的时刻。回顾其30年历程,有人称赞它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也有人斥之为劳民伤财。无论怎样评价,一个时代即将落幕。1登场与谢幕1957年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按照美国的设想,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阿波罗"登月的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启动航天飞机项目。1972年美国开始建造航天飞机。4年后,首架航天飞机"企业"号问世,它只进行大气层内滑翔试飞。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技术》1985,6(6):85-86
《推进技术》编辑委员会于今年六月十二日到十四日在北京航天部招待所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共26人,因事、因病请假3人。会议由臧令千同志主持。刘兴洲同志作了报告。 十二日上午,由《推进技术》编辑部副主编邵新荣同志作80年7月至84年12月的工作小结。共分三个部分:1.概况:介绍了创刊以来《推进技术》的发展情况。由最初的油印内部资料发展为航天部第三情报网的网刊。继而发展为可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类刊物。2.读  相似文献   

8.
. 《推进技术》2000,21(6):24-24
198 8年 10月 ,NASA用DeltaⅡ火箭将深空 1号 (DS1)航天探测器送上了太空 ,验证了包括离子推进系统在内的 12项具有风险的新技术。DS1的离子推进系统是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计划用于彗核采样返回任务的“基本型”推力系统 ,正式称谓为NSTAR ,即NASA太阳电推进技术应用准备系统 (NASASolarelectricpropulsionTechnologyApplicationReadinesssysteem)。NATAR用一个阴极产生电子 ,电子与氙气碰撞并使其电离。然后氙离子经静电加速通过栅极喷出…  相似文献   

9.
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如川  葛一凡  魏松  姚旗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27-7222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探索计划的提出给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等带来了机会和风险,NASA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开展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利用当地提炼的材料进行原位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ISF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优势和潜力。然后,根据所用原材料和成形工艺原理的不同,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又分为电子束熔融(EBM)和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EBF3)技术两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分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采用该技术研制出的零件的性能,结合硬件设备的情况介绍了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适用性,同时也详细介绍了NASA利用兰利研究中心的C-9抛物线飞行试验系统进行电子束原位制造微重力试验的研究成果、试验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于发展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舒叶 《航空学报》1988,9(8):418-418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已经建造的航天器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由于这台太空望远镜将在空间日以继夜地至少运行十五年,这就使监控它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洛克希德导弹和航天公司的研究人员正在应用工智能技术,使监控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工作比较易行。 运行支持遥测分析逻辑(TALOS)系统正在设计之中,这套系统能帮助地面控制人员缩短检测、判断和排除故障所需要的时间。哈勃太空望远镜只要有一秒钟不工作,就会丢失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我们希望研制一套系统,使控制人员能全神贯注于细微变化,而TALOS则保持正常的意外变故监视。对于从这个航天器上不断转发来的5000多个参数,TALOS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3):55-55
2006年5月底,NASA与大学和工业界共同组成的一个团队签订了1份为期1年价值275万美元的合同,目的是进一步开发一种可靠的、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极端寒冷和太空辐射环境中的机器人和人类太空任务操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军用航空动力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美军武器装备发展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放弃始于20世纪80年代基于敌对威胁的防御计划,转而实施基于敌对能力的防御计划,旨在发展和保持美国的航空、航天及信息优势。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美国空军2020年远景报告展示了美国空军未来作战概念,包括全球攻击,全球机动,全球持续打击,太空和C4ISR(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灵活作战支持。美国已针对这些作战任务所需的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组合循环发动机和极高效推进技术,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特别需要关注高速涡轮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20多年来苏联从事太空焊接技术研究的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文章指出了研究太空焊接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同时介绍了多功能电子束手工焊具对太空大型结构件成功地实施电子束焊接.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3):46-46
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6月16日22时44分,哈萨克斯坦首颗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哈萨克斯坦朝加入太空探索国家的行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静地卫星KazSat 1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发射,星箭按预定时间分离。原定发射日期为2005年12月,因技术问题推迟到今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哈萨克  相似文献   

15.
<正>在4月2日举行的2014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2-2013)》隆重发布。该报告由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数十位专家撰写,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专题报告。该报告重点收录了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航空推进系统、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航空制造技术、航空机电、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专业方向的重要进展、发展趋势等内容。《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2-2013)》介绍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CurrentSratusandFutureofGlobalSpaceTech.航天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一次性运载火箭达到了成熟期,正在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卫星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空间站的建立将为宇航员在太空长期工作和居住提供方便,由三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预计在2005年全部建成;人类对宇宙、星系、恒星和行星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并在为太空旅游进行方案研究40多年前,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开创了人类的航…  相似文献   

17.
<正>1)根据美国SCI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6月1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CJA影响因子突破1,达1.070,位居SCI-Aerospace Engineering学科第6位,在亚洲地区排名第1,昂首挺进Q1区。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主办的英文期刊仅有18个进入SCI Q1区。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是指飞行马赫数Ma≥5,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飞行器.它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太空作战飞行器、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飞机等.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开发太空和军事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方案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太空环境是十分恶劣的,人根本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太空中没有氧气,航天员进入太空15秒内就会丧失意识;太空没有大气压力,体内的血液和体液会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体的皮肤、组织和器官也像吹胀的气球向外鼓胀;太空中90分钟一昼夜的温度差非常大(-100℃~+250℃);同时,还有可怕的宇宙辐射,它可以使航天员患上可怕的放射病,甚至会危及生命。此外,太空垃圾中的碎片和流星体,随时可能像炮  相似文献   

20.
朱宝鎏 《国际航空》2003,(10):59-62
半个世经以来,美国发展的先进技术验证机系列,不仅不构筑美国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类实现突破音障、超失速机动、短距垂直起降、进入太空等一系列重要的航空航天发展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