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满足振梁式加速度计(VBA)对前端放大接口电路增益、带宽以及噪声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硅微振梁式加速度计的可实现增益、带宽独立调控的低噪声前端放大接口电路。该设计基于T型接口电路的两级拓扑结构,有效解决了增益、带宽和噪声之间的制约问题。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在等效跨阻增益为40MΩ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带宽为410kHz、相位误差为1.2°、等效输入电流噪声密度为■。基于该设计的实验样机在上电稳定后1h零偏不稳定性达1.156μg,相较于传统一级跨阻接口电路减小了49.2%(2.274μg),验证了该新型接口电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船载单脉冲雷达标校方法受船摇影响较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法的快速标校方法。阐述了单脉冲跟踪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现有标校技术的缺点和工作效率低的原因,从理论上论证了快速标校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该方法设计开发了快速标校软件,设计了快速标校方法的操作流程。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船载单脉冲跟踪雷达快速标校方法标校结果满足设备指标要求,缩短了相位标校时间,提高了相位标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硅微静电悬浮惯性仪表主要面向空间应用,如卫星无拖曳控制,星载重力测量等,具有潜在分辨率高、功耗低、体积小、多轴集成等特点。仪表的高分辨率实现对检测电路的噪声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硅微静电悬浮陀螺仪单频调幅电容式微位移检测电路为例,从电路外部干扰噪声耦合机理及抑制、电路内部噪声分析及优化两个方面,给出了电源耦合噪声、电路温度特性以及放大器电路噪声分析优化等方面的理论推导、仿真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脉冲雷达模糊多普勒相位精度较低,可能导致相位测距时不能正确解相位模糊问题,基于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经验模式分解)区间阈值去噪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多普勒相位精度的方法:利用EMD分解后各层信号的频率特性和能量特性,选取合适的阈值,并对各层信号进行区间阈值化处理,在提高信号信噪比的同时保持了信号的连续性.分别在回波信号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和AR(2)相关噪声的情况下,以及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当回波信号噪声为白噪声和相关噪声时,EMD区间阈值去噪方法能将回波信号信噪比提高5 dB,去噪性能优于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其对应多普勒相位精度能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空航天、宇航测控、数字通信等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计量测试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短期频率稳定度直接反映的相位噪声已成为计量测试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的一个参量.本文探讨的是利用频谱分析仪(即直接频谱分析仪法)在相位噪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测控链路高抗干扰需求,给出了实现跳频速率20 000次/s的扩跳混合无人机测控数据链系统实现方案.系统采用跳频频率并行捕获模式.跳频源设计采用直接频率合成、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和PLL (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相结合的混合频率合成技术.利用相位响应滤波器,通过正交调制技术完成MSK(Minimum Shift Keying,最小频移键控)、GMSK (Gaussian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最小频移键控)调制.通过推导得出2 bit差分解调输出与载波频率选择有关,且为四分之数据率的整数倍关系.然后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跳频频率间隔选取方法,即跳频间隔应当将临近跳频的主瓣分开,同时跳频载波频率应当设在其他跳频频谱的零点处.最后总结了高速扩跳频系统参数设计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7.
对光纤陀螺尖峰脉冲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光纤陀螺前放电路的噪声模型,分析了两个关键参数带宽和放大倍数对陀螺噪声和信噪比的影响,仿真结果指出降低前放带宽、提高放大倍数可以大幅度提高陀螺的信噪比,由于光纤陀螺信号特性的限制,这些改变必须在切除尖峰脉冲后才可以实现。对比分析了常见的几种光纤陀螺尖峰脉冲抑制方案,选择了模拟开关切除尖峰脉冲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尖峰脉冲抑制方案对光纤陀螺的输出数据噪声性能提升效果显著,改进后的陀螺噪声降低了13%。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频率合成芯片MC145152—2的主要特征、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运用MC145152—2芯片设计1800MHz频率合成器电路,从器件选取、参数分析、硬件电路构成等方面介绍了1800MHz频率合成器电路,试验测试中验证电路具有较低的相位噪声和较高的频率稳定度,与传统的频率合成器电路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远洋航天测控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测控设备的远程测试标校和故障诊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船载测控设备配备了大量的智能测试仪器,为建立船载测控设备自动化测试标校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基于PXI总线的虚拟仪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未来航天测控设备的自动化测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船载测控设备远程测试标校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频率源特性导致的误差是影响干涉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基于频率源稳定性详细分析了频率基准对CEI (Connected-Element Interferometry,连线端站干涉测量)精度的影响机理,针对差分单向测距/双差分单向测距、本地相关/互相关等各种干涉测量模式,给出了频率源稳定性对测量精度影响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典型条件量化了频率源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大小,给出了能够满足CEI的频率源稳定性指标的建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要解出载波相位延迟量,在其他误差因素不会导致相位模糊的情况下,针对X频段差分单向测距,频率源稳定性优于8.5×10^-12/s即可;针对双差分单向测距,对频率源稳定性的要求可进一步放宽.由此可以认为:在CEI模式下,较好的铷频标即可满足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整数分频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无法在单个环路实现高频率、低分辨率和低相噪的目标,小数分频锁相环在提高鉴相频率的同时减小分频计数值,从而降低相位噪声。针对USB统一测控系统的需要,本文提出基于单片小数分频锁相环的微波频率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小数分频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具备良好的信号输出特性,可以为测控系统提供低成本频率合成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国内外主要测控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动态,梳理出了目前我国在月地及月地以远距离测控通信技术遇到的挑战:面临测量精度尚不能满足科学探测更高的要求,数据传输能力难以满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关键器件自主可控较为薄弱,激光通信高精度快速捕获手段单一,以及星载终端设计与关键技术在轨验证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天线组阵、激光测控通信技术、Ka波段及毫米波低温接收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深空光学跟瞄系统、窄线宽激光光源的产生技术、光通信调制技术和高功率低噪声放大器的迫切需求,并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用于深空测控通信的新概念与前沿技术,即一体化微波/光学混合通信系统与微波光子射频信号稳相传输技术。最后,结合我国现状,讨论了我国测控通信重点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的建议,可供构建月地及月地以远测控通信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是解决中低轨道航天器大范围、长时间、多目标测控的有效途径,但用户星到中继卫星的时延误差、多普勒频移校正误差等参数会对多目标测控带来干扰。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了定位误差引起的时延误差、多普勒频移校正误差等因素,设计了天基多目标前向链路遥控SMA(S-band Multiple Access,S频段多址)信号形式和反向遥测链路SMA信号形式,选择与时延校正误差相匹配的LAS(Large Area Synchronous,大区域同步)码作为反向遥测信息的扩频码,建立了导航辅助的终端时延和频率预校正方案模型,可以有效消除多用户干扰。仿真表明,当Eb/N0≥10.5dB时,前向遥控信息误码率pe≤1×10~(-6),反向遥测信息误码率pe≤1×10~(-6),使用LAS码比Gold序列约有2dB性能改善,为基于我国天链卫星的中低轨道卫星稳定运行、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以及后续空间站建设等任务的测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消息中间件技术进行探讨,然后基于测量船应用需求,从测控信息交换体系结构、测控软件系统软件部署、测控消息流管理3个方面展开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设计.最后对基于该模式的测控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易管理性等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BDD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二值决策图(BDD)的航天测控系统任务可靠性分析模型和算法。将航天测控系统视为一个多阶段任务系统,采用任务剖面描述任务时序逻辑关系。根据各阶段的可靠性逻辑结构建立了单阶段的BDD,依次对各阶段的BDD进行运算得到系统的BDD,据此计算系统的可靠度。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靶场测控网的精度是衡量和考核测控设备作用,制定测量方案,评估数据处理方法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现有测控站点位置受海岸线地貌地物限制的条件下提高航路的测控精度是数据处理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论文引入动态规划中的最短路径理论,通过对试验航路上不同测量段落、不同精度设备的优化组合,设计了某航路的最优测控精度,对提高靶场的综合试验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系统将在我国航天测控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对支撑天基测控系统发展、引导技术及应用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基于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系统应用需求分析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天基测控系统应用现状,对我国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和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今后应加强中继链路设计分析与模拟验证工作,建议重点开展抗干扰抗截获技术、更高码速率传输技术以及多用户网络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船载测控雷达天线伺服系统中采用传统PID控制存在超调量大、响应时间长等不足,比较了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不同特点,讨论了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辅助设计与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快速性和平稳性,有效增强船载测控系统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9.
冗余链路技术在测控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余链路技术的应用对保证测控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有着重要作用。介绍了冗余链路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测控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结构,结合测控计算机系统对网络链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重点论述了冗余链路技术在测控计算机系统中的多种应用模式,包括网络链路的不同冗余连接方式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duction-oriented chip-set to be used as the circuitry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necessary RF functionalitie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S-band satellite transponders for telemetry tacking and control (TT&C) applications. The RF hardware section integration is achieved by means of a customized chip-set of just four multi-chip multifunction MMIC (MCMM) modules. The functions contained in the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MMICs) include the active circuits needed for the front-end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the RF and IF converters, all the variable gain amplifiers (VGAs), the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for both transmit and receive sections, the frequency prescaler and multiplier needed to synthesize the frequency plan as well as the Local Oscillator (LO) amplifiers. The selected technology is GaAs, mainly due to its radiation hardness, essential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 and good reliability. Issues such as suitable circuit topology, efficient dc biasing, circuit area minimization, cost-oriented system design and advanced pack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addressed during the design. Measurements and yield results from the manufactured circuits will be presented showing that these components, even though especially designed in the frame of the GALILEO TT&C transponder predevelopment, are suitable for a variety of missions, from Deep space to near Earth, including spread-spectrum transponders with precision rangi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