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时间7月11日23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2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成功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升空约26 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发展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链一号"03星成功入轨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基本形成。作为中继卫星运行管理和数据中继服务的主体,地面应用系统发展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中继卫星系统应用效益的发挥。在总结地面应用系统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系统在资源可用率、任务服务模式和任务保障可靠性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发展建设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2月2日15时许,"远望六号"测量船结束了154天3万余海里的总航程,顺利抵达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港口。至此,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测量船已全部凯旋。 自2011年9月2日起,"远望三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测量船相继出征,布阵太平洋预定海域,联袂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等12次海上测控任务,累计海上作业539天,安全航行12万海里,创造单船一年执行任务次数最多、两次任务间隔时间最短、一次出航时间跨度最大、连续测控时间最长等4项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1月9日11时1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配置了三线阵测绘相机和多光谱相机,采用三线阵测绘方式生成立体测绘影像。三线阵测绘相机的前视、后视全色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为4m,正视全色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为2.1m;多光谱相机的正视多光谱影像地面像元分辨率为5.8m。"资源三号"卫星将提供高几何定位精度、高品质成像效果的卫星影像以及相关的地理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9月29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VRSS-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也是中委双方继2008年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之后的再度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已经完成"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与"天地图"的顺利对接。并在截止4月11日,共计接收卫星影像28650景,存档数据超过16TB,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华北、长三角和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部分影像已经在"天地图"得到了应用,主要对应第11~16级地图,后续还将不断地为"天地图"提供更多最新的高分辨率影像。  相似文献   

7.
3月30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发布会,表明经过半年来的在轨测试和试应用,"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26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我国公开发布了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参看本期插页)。温家宝总理亲临发布会,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嫦娥一号卫星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环月轨道,传回了清晰的可见光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九次成功发射的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科学实验9号”、“科学实验10号”和“科学实验11号”,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入轨。这是我国第一次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初始轨道参数为近地点地面高度: 230 公里远地点地面高度: 1610 公里轨道倾角: 59.4 度运行周期: 103.4 分钟“科学实验11号”卫星,由于它的面质比特别大,因此轨道寿命很短,已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六日陨落。它在空间总共运行约六天,86圈多。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系统,根据国家任务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科学实验11号”卫星,进行了重点的光学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积累了具有丰富轨道信息的大量观测资料,取得了对特大周期变率的卫星进行准实时测轨预报的实践经验。本文就是一份对“科学实验11号”卫星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3月4日,"金牛座"XL型火箭搭载NASA的"辉煌"号卫星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由于整流罩没有分离,导致推进装置速度不够,无法进入预定轨道,几分钟后便坠入南太平洋。2009年发射一颗气候监测卫星时出现过同样的事故,当时使用的是同一型号火箭。NASA为此损失了4.2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7月8日23时30分,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启动其太空之旅,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绝唱,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此前,"发现"号和"奋进"号已分别于今年3月和6月退役。"阿特兰蒂斯"号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其任务期为12天,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一年的给养。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2颗卫星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卫星的第12、第13颗,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12年5月26日23时5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A"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中星2A"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一颗通信广播卫星,承担"中星2A"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于9月27日在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发射场发射升空的"战术微卫星"4号是由海军研究实验所开发的拥有10个频道的超高频通信卫星。该卫星质量为450kg,制造、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空》2008,(3):66-66
2月21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在上海研制成功。“领航一号”由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发,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首个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  相似文献   

18.
近来,围绕导航定位卫星的消息不少。其中最让国人高兴的是今年5月25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第三颗备份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这说明,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已经全部就位。尽管这种双星定位系统无论定位精度还是覆盖范围都无法与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相提并论,但它的自主性对我国未来长远利益来讲却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9.
三向测量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三向测量技术(包括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阐述使用三向测量的工程背景和重要意义,给出利用三向测量数据进行实时定位的数学推导,并分别对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原始数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在"嫦娥一号"试验轨道段采用三向测量技术得到的残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未进行站间时间同步的情况下,"嫦娥一号"卫星100km×100km环月轨道段三向测距误差约200m,三向测速误差约2cm/s,利用三向测量数据可以单独进行轨道确定,验证了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中应用三向测量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4):13-13,42,47
随着"阿特兰蒂斯"号2011年7月8日升空,美国航天飞机迎来了最终谢幕的时刻。回顾其30年历程,有人称赞它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也有人斥之为劳民伤财。无论怎样评价,一个时代即将落幕。1登场与谢幕1957年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发射,拉开了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按照美国的设想,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阿波罗"登月的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启动航天飞机项目。1972年美国开始建造航天飞机。4年后,首架航天飞机"企业"号问世,它只进行大气层内滑翔试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