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齿轮轮齿的一阶作用的普遍规律如果将有关齿轮轮齿的作用的某些基本概念弄清楚了,那么锥蜗杆蜗轮是比较容易了解的。实际上,锥蜗杆蜗轮就是这些概念的系统化的阐述,用这些概念来发展新的齿轮。大多数的齿轮是绕固定轴转动的,它们之间的角速度比是恒定的。这些固定轴可以是平行的、相交的或交叉的,而各类齿轮就是按这些相对位置的运动加工出来的。所有这些齿轮的共轭作用可由与之完全通用的齿轮轮齿的一阶作用的普遍规律表示,关于这个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正如大家所熟悉的,在层流边界层的情况下,只要主流是定常的,那么分离的位置就是确定的。但是湍流边界层则不同,即使主流是定常的,分离的位置也是变动的,并且不会是二维的。湍流边界层的这个性质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对于分离概念的  相似文献   

3.
飞控系统的模糊模型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akagi-Sugeno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控系统的模糊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整体渐近稳定性,给出了判定该模型的整体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满足一定条件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对国产某飞机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系统的分析说明本文的模型是合适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尽管在发展的硬指标上新型城镇化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城镇化的软指标,即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文化观念的转换,传统文化的观念系统存在着诸多影响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开展持久的关于现代文化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领域实现彻底的现代转型,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圃 @ ② @ x w g 一 w M @ X 彬 @ W ④ ③ w26·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齿厚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6.
温度、密度对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效果影响的FDT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近似,给出覆盖目标的不均匀的、各项同性的、热的、碰撞的、等离子体的电磁反射的三维FDTD算法的公式。在一维条件下,计算了不同密度分布、不同温度的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给出了温度、密度对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碰撞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将有利于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增大吸收的带宽,减小等离子体覆盖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  相似文献   

7.
对地攻击飞机是现代战争的主力,在最近几次局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将攻击飞机作为发展空中力量的重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对地攻击飞机提供了更多的发挥优势的机会。对地攻击既是进攻的主要方式,也是防御的积极手段。利用我方的攻击力量,对可能会袭击我方的敌方作战力量予以摧毁,是阻止敌人进攻的最有效的手段。为了适应作战环境的变化,发挥攻击飞机的作战优势,要求采用高新技术,提高攻击飞机的作战性能,为攻击飞机的作战方式的变化提供物质基础。现代战争对攻击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技术的发展为飞机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协调统一构成了攻击飞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民航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民航行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从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等方面,结合我国民航的具体情况,阐明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引入民航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引入对民航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一什么是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人性的、持续发展的组织。它具有如下几个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建有多元回…  相似文献   

9.
在参数的部分先验信息已知的条件下所获得的Γ极小极大估计是一种介于有确定的先验分布函数的Bayes估计和无先验信息的极小极大估计之间的估计方法,因而更切合实际.以往的研究对二项分布参数的线性组合及负二项分布的参数在某些限制条件下的Γ极小极大估计做了讨论.本文给出了独立指数分布的期望参数在一般的先验矩限制下的Γ极小极大估计,同时讨论了两种特殊情况,即给出了在仅有先验二阶矩限制下的以及有确定的先验一阶矩和二阶矩限制下的指数分布的期望参数的Γ极小极大估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的活动的前提,而且揭示了前提本身的否定方面,即"非人的"社会关系的存在,亦即人的实践活动的批判维度,从而实现了对抽象的"人"及其关系的彻底颠覆。而主体际交往观所规定的主体本质上是虚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