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音速时修正空速与马赫数的换算及加速度因子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超音速飞行时修正空速与马赫数的换算公式,并根据导出的公式计算了0—32000m各高度上的修正空速与马赫数、真空速对应的数值表,该表与文献[2]中给出的数值表(表25)完全一致。此外,也给出了在超音速时等表速爬升的加速度因子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气动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因此速度是飞行性能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变量,不同的速度名称表示的含义是大不相同,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工程应用的角度阐明指示空速(IAS),当量空速(EAS),校正空速(CAS),真速(TAS)及地速(Vs)5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华勇  苗文中 《飞行试验》2000,(3):12-15,22,29
考虑真实大气与标准大气的差异,在水平航线上引入气压高度常值偏差及航路气压修正系数,建立GPS几何高度与气压高度的关系,提出“GPS高度法”,解算出气压高度真值;由GPS测得的地速通过“往返试飞”消除风速求得真空速,运用近似理想气体理论,建立M数真值与真空速、大气总温的关系,提出“GPS速度法”,解算出M数真值;从而分别得到各修正方法对应的气动激波修正量。通过对某型飞机的飞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余俊雅 《飞行试验》1998,14(3):32-33
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测量是飞机性能试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科目试飞的基础,因为没有空速系统位置误差修正量,就无法对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进行校准,确定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方法有多种,如雷达法,经纬仪法,照像法(参考的法)标准机伴飞法,拖锥法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GPS方法是一种既快又省的方法,特点是改装方便,数据处理速度快,工作稳定,故障率低,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精度的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空速是非常重要的飞行参数,大飞机空速异常可能引起严重的飞行事故,并且难以通过地面检查完全排除空速异常故障。针对空速异常发生频率高、故障类型多、对飞行安全影响大,且空速异常发生后飞行员处置负担重等问题,设计一种大飞机空速异常辅助决策功能。在不同飞行阶段和飞机性能下,设计余度表决判断算法、飞行状态符合性判断算法、基于风速的空速重构算法和基于升力方程的空速重构算法;并以大运飞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GPS速度法确定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测定,飞行试验中有多种常规方法,但期精度只能满足常规型号空速系统的验证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GPS速度法,叙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实施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方法的系统精度并给出了误差估算结果。通过对某型飞机的验证试飞,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满足气动补偿型空速系统的试飞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上海 201323) : 民机首飞空速校准问题直接影响首飞安全,得到了相关从业者的普遍重视,然而系统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各公司内部。通过对首飞空速校准的意义进行总结,对拖锥法、伴飞法和GPS四边法等常见的首飞空速校准的方法进行系统性介绍,并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针对空速校准,在首飞准备、首飞任务设计、首飞安全保障以及首飞机组训练等方面的建议。此外,针对国内民机首飞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PS空速校准方法,给出了改进的GPS空速校准法的具体试飞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对该方法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他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试飞动作和测试改装,可以节省宝贵的首飞时间,同时大大降低实施的难度,可供其它民机型号首飞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华勇  苗文中 《航空学报》2001,22(3):256-258
通过“往返试飞”消除风速影响从而由 GPS测得的地速求得真空速,运用近似理想气体理论,建立Ma数真值与真空速、大气总温的关系,解算出 Ma数真值,得到“GPS速度法”;或者考虑真实大气与标准大气的差异,在水平航线上引入气压高度常值偏差及航路气压修正系数,建立 GPS几何高度与气压高度的关系,结合“速度法”求得的任一 Ma数点的校准量,解算出气压高度真值,得到“GPS高度法”。通过对某型飞机的飞行试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多条航路上下降至同一航路点的多架飞机最后巡航阶段和下降阶段的运行总成本,同时要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研究了多架飞机下降至同一航路点时降低总运行成本的参数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飞机性能参数计算方法;其次,为了提高寻找飞至同一航路点各架飞机使得总运行成本最低的合适指示空速的计算速度,建立了考虑间隔约束的参数优化模型,并通过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运算;最后,用某型民用飞机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计算出各架飞机使总运行成本最低的指示空速,对航空公司处理多架飞机下降至同一航路点降低总运行成本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场动力补偿器对自动着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保持迎角恒定的动力补偿器(APC)能否兼顾保持舰载机进场空速的问题,结合H-dot指令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工作特点,对舰载机自动着舰过程中最常见的3种指令响应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H-dot指令ACLS的控制器基本构型,通过仿真研究了保持迎角恒定APC中各类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APC指令信号对ACLS纵向控制的影响程度不同;只要稳态飞行时舰载机航迹角不变,保持迎角恒定的APC就能维持进场舰载机的空速恒定。  相似文献   

11.
以概率论为工具,利用飞行速度偏差对飞机纵向位置误差的影响分析,研究飞机速度分布情况,建立纵向安全间隔的概率模型。通过仿真算例和分析讨论,得到了有关时间、初始间隔时间、飞机速度均方差等影响飞机之间发生危险情况概率的定量分析结果,结论可以作为确定合理的航空器间空中交通管制纵向间隔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空中最小操纵速度,并以PA-34飞机的一次飞行试验为例,对空中最小操纵速度试飞的试验目标、试验方法和条件以及试验结果进行了论述。从飞机实际操作影响、FAA适航条款(14CFR23部)[1]等方面对该飞机的空中最小操纵速度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表明,PA-34飞机的空中最小操纵速度满足FAA适航条款要求,飞机向好发动机方向适度倾斜会减小最小操纵速度。  相似文献   

13.
孙宏 《飞行力学》1999,17(4):66-70
结合典型飞行事故案例,讨论分析了在实际飞行中导致民航客机着陆性能恶化的主要因素,即高高度大速度进场,不正确的接地技术以及刹车使用不当等。并以737-300型飞机为例具体分析了高高度、大速度进场的特点及对着陆距离的影响,讨论了带平飘轻接地,不正确的接地技术导致着陆距离增长的原因,这些对帮助飞行员改进着陆操纵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虞飞  陶建武  钱立林 《航空学报》2015,36(4):1285-1298
 为实现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速度的统一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声传感器的新型测量方法。首先,根据声波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中的传播特性,利用特定的测量装置建立了声波传播时间与气流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将气流速度的测量问题转化为声波传播时间的测量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时法和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来估计声波传播时间;其中,计时法在实时性上优势明显,而MLE方法则在可靠性上优于前者。最后,分别从阵元位置扰动性、计时误差和克拉美-罗界(CRB)3个方面对所提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气流速度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飞机在要求精度下完成进场着陆(着舰),需要使飞行速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简述了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分析了飞行速度控制的几种主要构成方案,建立了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及Simulink仿真结构图,运用数字仿真方法,对该速度控制系统的内、外回路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获得相应速度控制系统的良好控制规律传动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升降舵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方案及其控制规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孙瑞山 《飞行力学》1999,17(3):65-69
针对一起由静压孔堵塞造成的空难事故,对飞机全静压系统静压孔堵塞后,座舱仪表显示的空速九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静压孔堵后仪表显示和马赫数的特点,给忆堵塞后不准确的座舱仪表显示数值估算起初空速和马赫数的近似公式,以及判断静压孔堵塞的方法和静压孔堵塞后应采取的措施,可供飞行训练部门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终端区内空管单位燃油消耗的有效评估,结合综合航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航迹数据的终端区真空速的估算模型.首先应对综合航迹数据处理,提出了对综合航迹处理的方法;通过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获取机场上空风的数据,利用插值法建立机场上空风场的模型;分析航行速度三角形,推导出真空速计算模型.最后分别以离场和进场的QAR数据,用Matlab对真空速进行仿真估算.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综合航迹数据进行真空速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李杨 《航空发动机》2020,46(1):61-64
为了解决某型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高空小表速转速摆动问题,对发动机转速控制原理开展深入分析,利用AMESIM工具软件建立发动机转速控制数学模型,并对转速控制通道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确定了通道参数对转速控制影响量值,通过对比同系列发动机控制参数,提出在现有系统构架基础上,对低压转子转速控制通道进行分段控制改进措施,经半物理试验、高空台模拟试验和试飞验证表明,改进措施既能保证发动机地面加速性要求,又解决了高空小表速转速摆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速度分布的纵向碰撞危险REICH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缩小间隔标准,提高空域容量和减少航班延误。针对纵向间隔,为计算飞机间的纵向碰撞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首先,研究了飞机速度分布情况,建立了纵向碰撞概率模型;然后,以概率论为工具,根据纵向碰撞概率和REICH模型,建立了纵向碰撞危险模型,推导出了计算纵向碰撞率的方法;并利用概率论中的3 s法则,分析了初始距离、纵向碰撞概率、飞行时间以及飞机速度均方差等对纵向碰撞率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和分析讨论得出130 km的纵向间隔安全可行,可为确定航路飞行过程中飞机间纵向间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