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两种文化接触撞击时,一方面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自身所不具备的特质和优势;同时,对于其他民族的人身上的不足和缺陷,我们既要认清,又要在不伤害自己民族感情的基础上加以宽容、理解,从五个方面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1)克服文化优越感;(2)克服成见思维定势;(3)避免种族歧视;(4)发展移情,进行文化融入;(5)识别差异文化,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文化冲击之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对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育中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学习兴趣及两种文化的教材、课堂覆盖现状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并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暴露出的缺憾提出了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背景下解决我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发展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翻译涉及两种完全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从风俗习惯、历史、地理和宗教四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文化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等值翻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这种文化视角的翻译方法对英语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个人都有心理学家所谓的人格,个人的人格是由一套长久且稳定的特质所组成。同样地,组织也有一套长久且稳定的特质,此即为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形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组织文化是一种价值组织文化符号、语言,是组织成员与组织互动的规范,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驱使员工产生动力,以达到组织要求之目标。Robbins强调,现代职场中,组织文化在影响员工行为上所扮  相似文献   

5.
姓名文化是人类文化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别探究中英两种语言中姓氏的起源、姓名选择的条件、意义以及中英两种姓名模块所呈现的内在特点,挖掘了姓名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政治和历史等时代信息.发现了存在于东西方姓名文化中的巨大相同点。使东西方文化研究的璀璨星空更加闪烁。  相似文献   

6.
史学家包括科学史学家大多同意,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者。然而如何对待中国和西方两种科学形态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学界长期鲜有评论者。这首先需要考察中国和西方有没有科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受容,有没有文化交流的阻滞和隔膜。它们是怎样在科学“走向一体”中发生作用的,或者说,按照李约瑟的观点,它们是怎样表现中国人对于世界科学的那种巨大贡献的。我们将整理李约瑟的这些研究。要指出的是,在李约瑟的这些研究中,拒斥“欧洲中心论”是他着意要申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大型民用飞机传统的定义是指座位数大于100和重量大于15000千克的民用飞机。全球大型民用飞机工业包括西方两个大的和一个小的制造商以及俄罗斯两家主要的制造商。西方两大制造商指的是以波音公司为基础的美国制造商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另一家小的西方制造商指的是英国宇航公司,该公司仅在小于128座级的飞机领域中进行竞争,它算是一个小角色。两家主要的俄罗斯制造商是指伊留申和图波列夫科技生产联合体,这两家公司都在设计和生产其国内大型民用飞机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为前苏联飞机市场作出过大的贡献,并且竭力扩大其出日。目前,大型…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用词和修辞形式。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而修辞学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表现,修辞方法因文化而异,文化思维模式决定了修辞学的方法及方式。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而亚里士多德哲学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非母语英语课程的学习者总是无意识地把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修辞形式应用到英语写作中,因此产生学习和交流上的障碍。了解文化差异对修辞的影响,会缩小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9.
英汉礼貌准则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方语用学和社会学对礼貌的诠释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貌的内涵,同时比较了英汉礼貌准则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围绕英汉文化中冲突较大的4种礼貌用语(敬谦辞、称呼语、委婉语、称赞语),结合汉译英翻译实例,探讨了汉英礼貌用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受到冲击和影响。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流行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李杨 《机场建设》2009,(2):3-7,23
前言 2007年11月底至12月初,笔者有幸前往欧洲考察学习国外机场建设的优秀成果。考察过程中,我们先后经过了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德国法兰克福、海德堡、曼彻斯特、慕尼黑以及法国巴黎7座城市(建筑图如图1-图5所示),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些城市之中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并存,共同谱写着每个城市中凝固的建筑艺术乐章。由于专业原因,笔者借此机会对欧洲所见到的西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结合我国的建筑文化特征,对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书法与绘画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门类中两种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强劲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延续至今。本文从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画互补、书画尚韵、书画传神这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为理解以及把握这两种文化形态的内涵与实质理清了头绪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产业正向全球特别是欧洲和亚洲发展。然而忽略文化差异的美国商业模式简单转移在其扩张发展中屡遭挫折。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特别是“第三文化”在主题公园全球发展中产生着重要影响。所谓“第三文化”模式,并不是把两类文化简单相加,而是拥有自我特征的第三种文化。事实证明,全球主题公园跨国管理正在经历第三文化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整个文化的基础,语言的变化往往可以追溯到文化上的原因。翻译做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必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从5个方面简略地阐述了汉英翻译中,原语及译语文化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语义及表达形式上的非对应,以及所需采取的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徐则臣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运河一直是一个掩藏着的重要角色,直到《北上》才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运河既是徐则臣及其笔下人物站在故乡想象世界的方式,也是站在世界回望故乡的开始。徐则臣以运河为路,打通了“花街”与“北京”这两个地理坐标,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东方与西方的大融合。本文从徐则臣小说文本内部所呈现的新旧冲突、城乡畸变问题入手,分析和讨论了徐则臣“运河”书写中所展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召唤以及对现代化问题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认为,中国将成为文化霸权,但是文化霸权并不是霸权文化.文化霸权应该是在认真反思和积极汲取"物竞天择"的西方工业文明价值观基础上,是以中国为典范的族群和谐共处的东方文化伟大的复兴.文化霸权不是"物竞天择"理念下另外一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是要求在国际关系中遵循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中,成语往往是翻译的难点。为了提高成语的翻译水平,对成语的译法进行了分类的研究。指出了中西方文化对成语翻译的影响,提出应先区分中西方文化的相通或不同,并依据各种成语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分别运用死译、直译、活泽和意译等译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背景下 ,孙中山主张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 ,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 ,在批判地继承中西文化的基础上 ,“集合中外的精华” ,建设融贯中西、博采众长的中国现代文化 ,为后人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百年上流     
邰藓  何斯乐  陈健 《航空港》2014,(5):42-47
<正>老克勒,指中年、在洋行工作、高薪、职业安全、有见识、有教养的职业人士。旧上海的老克勒,他们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的一群人。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老克勒"中的"克勒"是外来语,是"Color"彩色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杂志或是电影里描述的老克勒,他们的生活一贯是悠闲的,雅致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贵族的气息。在上海滩,他们有着宽敞的洋房和漂亮的花园,可以随意驾驶着小汽车在上海穿梭,他们疯狂地热爱西方的爵士乐,狂热地收集爵士乐的老唱片。他们走路笔直、穿花格子的衬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裤子上的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丝不苟擦得非常亮。他们再穷,也会保持一种绅士的风度和生活状态,在想象的空间里,消费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