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应用领域,成功将航天器密封舱体焊接技术和精密成型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供电产品钢铝复合接触轨,实现了产品设计、试制、试验验证、产品鉴定,成功实现了市场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天地接轨"。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及产品的转化过程和经验,为航天技术的转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希季传略     
王希季,火箭总体、航天器系统和航天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之一。1958年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在探空火箭、运载火箭和返回式遥感卫星、载人航天器等方面贡献卓著。曾负责研制成功了中国的15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和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担任过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创始人,太空资源和航天技术体系新概念以及工程设计学和卫星设计学新原理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4.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 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  相似文献   

6.
黄伟 《中国航天》2023,(8):8-15
<正>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航天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飞船、卫星、空间探测器、运载火箭、空天飞行器等。与一次性使用航天器相比,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突出优势主要在于通过多次使用降低单次任务成本,通过维护保障从而缩短研制周期并提高任务的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7.
“九五”计划期间,是我国面对挑战、排除困难、开拓进取、阔步前进的5年,也是我国航天技术战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创造辉煌、迎接新挑战的5年。 从表1和表2可见,与以往各五年计划期间的情况相比,“九五”计划期间中国在航天器方面取得的进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发射的航天器类型数、品种数以及首次发射的航天器类型数、品种数和航天器首次发射成功的品种数,均居首席。 (2)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在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小型卫星和微小型卫星、试验飞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3)发射的卫星性能好,寿命长…  相似文献   

8.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航天器各种运行轨道及返回轨道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阐述了航天器构形设计的主要内容 ,强调了航天器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及实现的环节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反卫星拦截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俊 《中国航天》2000,(4):41-45
自 1 957年1 0月 4日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 ,许多国家和地区性机构组织相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航天器。至今 ,已有 2 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 ,兼有特定军事任务的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的研制与发射 ,导致了外层空间的军事化进程和军备竞赛 ,使其成为美俄争夺制天权的战场。美国发射的卫星中 ,军用卫星占 70 %还多 ,分布范围近至1 50公里的低地轨道、远至 360 0 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能对地球进行全方位的观测…  相似文献   

11.
由于航天器等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耦合现象,使得对复杂产品设计项目的定量化管理成为当前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难点。文章在布尔设计结构矩阵(Binary Design Structure Matrix,bDSM)的基础上,从任务输入信息的稳定性和对输入信息变动的敏感性两方面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耦合任务集进行数字化设计结构矩阵(numeri-cal DSM,nDSM)建模,定量描述任务间的信息关联强度,进而设计了适用于产品耦合设计过程的分解与重构的Epsilon算法,并针对产品设计过程nDSM模型的特点,设计了过程重组的优劣性评价标准,从而完成了对nDSM的分解与重组的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设计中的环境要素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5):82-89
航天器在全生命周期内经历各种各样的环境,用户和工程研制方需要根据任务活动定义所遇到的环境,设计人员则需要根据这些环境对产品的影响进行设计,以满足航天器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文章从环境工程角度分析了环境剖面的制定、分析和环境条件的演化过程,从产品设计角度研究了航天器在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环境要素,给出了典型的航天器环境要素以及需要考虑的特殊环境,总结了单一环境和组合环境对航天器的典型效应,可为我国航天器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探测器是第一个用于探测冥王星、冥王星卫星以及柯伊伯带其他天体的航天器。其在发射、在轨飞行和探测过程中经历了复杂多变的热环境,热控系统须保证探测器及器上仪器设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文章介绍了该探测器热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热控设计的依据、特点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征稿简则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是航天器环境工程科技人员的学术园地。它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报道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开展学术讨论和专业技术交流,并适当介绍国外本专业的有关信息和发展趋势。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航天器环境工程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航天技术、导弹技术的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等。  相似文献   

15.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飞行至距地球380000km的月球,实现环绕月球对其遥感探测。由于任务目标不同,嫦娥一号卫星将遇到比近地轨道卫星更复杂的空间环境和飞行控制过程,所以必须解决面临的所有新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设计、月食、热设计、制导导航、测控、数传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研制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的表面带电及其防带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航天器工程》1994,3(4):42-48
本文概要叙述了航天器表面带电对航天器系统的危害并提出在航天器设计和制造期间所必须考虑的相关问题。随后介绍了国外有关航天器表面带电问题的技术文档,其中包括用于评价和控制航天器带电影响的设计指南、航天器带电试验技术标准及航天器带电手册。最后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文档在减少航天器带电危害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对航天器设计的约束条件及要求 ,同时就航天器的研制周期和成本等对航天器设计的制约作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相变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内部仪器设备的功耗和热流密度不断增大,给航天器热控设计带来新的困难,但为相变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机遇。文章针对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温度恒定、没有运动部件等特点,重点介绍了相变材料分类、特性及其在航天器热控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相变材料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给出了相变材料在航天器热控技术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