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概述  GB/T4249-1996《公差原则》是在GB4249-84的基础上,按照等效采用的原则,根据ISO8015:1985《基本的公差原则》修订而成的。GB/T4249-1996《公差原则》和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两项标准,对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规定。GB/T4249-1996规定了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中尺寸要素的包容要求。对于相关要求中尺寸要素的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只作了概略的说明。GB/T16671-1996中,不仅详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宣贯国家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过程中,发现标准的第三部分即“相关原则”中的最大实体原则的论述与应用举例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如对应用举例的示例(5)的解释就与前面的最大实体原则中的第(2)条不符。  相似文献   

3.
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是等效采用ISO2692《技术制图———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可逆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制定的。它给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规定,并替代了GB1183-80中的“相关原则”部分。GB/T16671-1996根据GB/T4249-1996《公差原则》中对“相关要求”的原则规定,分别对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以及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最小实体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出若干应用示例及图样表示方法。有关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互关系,在贯彻实…  相似文献   

4.
最大实体要求既可以应用于被测中心要素,也可以应用于基准中心要素。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如图75a)所示;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内相应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如图75b)所示。图75  (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即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也就是说,实际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而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  相似文献   

5.
最小实体要求既可应用于被测中心要素,也可应用于基准中心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图90a)];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内相应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图90b)]。图90(1)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即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也就是说,实际被测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I-MVS)。而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  相似文献   

6.
你刊在1983年第1期上,登载了《对GB1183—80中最大实体原则的理解和异议》一文。此文对《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的最大实体原则部分提出了异议。笔者对此也另有不  相似文献   

7.
在TM公司的发动机零件设计图上,大量采用了相关公差。在该公司的技术文件中规定:“为了避免重复标注相关公差符号(M),凡是图纸上未特别注明的位置公差、同轴度或形状公差都按相关公差考虑。即说明这些公差是在假设这些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的前提下确定的。”由这条规定也可以反映出设计图纸上相关公差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  相似文献   

8.
相关公差在机械工程界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试行国标GBll83—75《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及GBll82—74《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中的有关内容和ISO/DIS 2692《技术制图,形状和位置公差》(1973年发表)的第二部份“最大实体原理”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对于附有(?)符号的公差,允许将形体实际尺寸未足最大实体条件的部份补偿给形位公差。而有些国家为了扩大使用相关公差,更进一步研究将形体的实  相似文献   

9.
为使所设计的综合量规能符合GB1985-80《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中的第五种检测原则,并统一综合位置量规的计算方法,我们编写了“综合位置量规设计与计算统一化”的技术资料,该资料的主要特点是:1. 量规公差带属于不超极限的量规体系,能保证被测零件的功能和装配互换性要求;2. 量规公差带分布合理,工作尺寸计算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在工厂现有检测条件下,对于较大尺寸复杂环形零件孔组位置度公差的检测,的确是一个极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中,有许多尺寸较大而结构复杂的环(或圆)形零件,具有较高精度的孔组位置度公差要求。但是往往又不  相似文献   

11.
基准?的补偿     
关于最大实体原则应用于基准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定向或定位公差如何从基准要素的状态变化得到补偿问题,各种说法不尽统一。本文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国标GB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中,对平面度有高精度要求的小平面提出了采用平晶测量(见检测方案1-3)。  相似文献   

13.
位置公差,无论是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还是跳动公差,都是研究几何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或者说是研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关系的。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的依据,离开了基准,要素之间就没有确定的几何关系,被测要素的位置就无从谈起。位置公差  相似文献   

14.
《对延伸公差带的一点疑问》一文所提出的问题很值得研究。正如文章中所说的,延伸公差带对被测要素本身没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它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可能相当大,甚至远远超出未注公差的范围。这种现象在有  相似文献   

15.
1978年第5期《航空标准化》刊登了余道良同志的文章《按孔组找正与位移度的图解计算》(以下简称“孔组找正法”),对我们在本刊1977年第6期发表的《用坐标法和图解法检定位移度误差》(以下简称“两孔找正法”)一文中用两孔找正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的分歧意见展开讨论,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是有益的。 本文就“两孔找正法”与“孔组找正法”作一比较,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基本概念形状和位置公差带是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变动的区域。我国形位公差国家标准是建立在几何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几何区域———公差带来体现对零件的几何精度要求。实际被测要素必须全部位于设计给定的形位公差带内,其几何精度才是合格的。除非另有附加的要求,实际被测要素在形位公差带内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在一般情况下,形位公差带是对整个被测要素的要求。如果只对要素的一部分有要求时,应按规定予以标明。随着坐标测量机的广泛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提出了用矢量公差来表达零件几何精度的新方法。矢量公差的应用将对机…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形状位置公差理论及其检测原则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以独立原则,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形位公差理论,标志着形位测量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在GB 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的附录一 检测方案5—1的公差带与应用示例图中(《形状和位置公差》国标第141页),有一基准(A-B)(M)。就其中的(M),目前还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对“独立原则、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的统一解释”已经国家标准局于1982年5月25日批准实施。各单位在宣贯“公差与配合”和“形位公差”两  相似文献   

20.
在位移度标注中,对于孔组内各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孔组的定位精度要求并不高的零件,常常采用尺寸公差和位移度混合标注。这种注法的工艺经济性较好,但对单件和小批量生产的检验计量却带来一定的困难。本刊对此作过一些很有启发的讨论,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