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全球温度升高1℃的时候,非洲大陆冰雪荡然无存,北极熊、海象和环斑海豹,从地球的北端销声匿迹。温度升高2℃,从鲭鱼到须鲸淘汰出局,格陵兰冰原彻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2米。  相似文献   

2.
太阳对地球气候和空间天气影响十分巨大,太阳耀斑爆发时可将宇宙粒子喷射抵达地球而中断卫星通信,甚至导致地面供电中断.最新的研究也表明,地球气候为宇宙星体相互作用所致,而太阳对其影响首当其冲,所以监控和研究太阳的活动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太阳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不断向地球辐射电磁波和粒子,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辐射过程、动力学过程以及微观物理过程等. 根据太阳辐射的卫星观测结果和重建结果, 例举了古气候、温度、大气环流和云量等方面太阳影响气候的观测证据, 论述了太阳影响气候的三种可能机制, 即太阳总辐射变化可以影响地表温度, 并通过海-气耦合改变大气环流; 太阳紫外辐射通过调制平流层的温度和风场影响下面的对流层; 太阳通过行星际磁场调制银河宇宙线, 而银河宇宙线通过电离大气影响云量, 进而改变地球的能量收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地球气温的普遍升高是由于大气层的“温室效应”所致。这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的生存至为重要。没有这样的温度,整个地球就会处于永久冰冻的状况。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降雨,从而影响大气层,改变地球的温度。陨石主要来自位于火星...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世界气候的「无情杀手」李振国据世界气象组织1997年8月在日内瓦发布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目前已成为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3个主要因素中超过温室气体排放和森林毁坏的头等“罪魁祸首”。“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厄尔尼诺...  相似文献   

6.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8-19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  相似文献   

7.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人类为什么钟情于火星?这是因为火星在物理、化学物质上最接近地球。在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火星大概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一颗行星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不过它和太阳的距离要比地球平均远7800万千米,因此可以推断它比地球要寒冷些。火星赤道上的温度,白天可能在27℃左右,而夜间就可能下降到-72℃,年平均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未来     
据数学计算证明:假如地球距离太阳再近5%的话,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在37亿年前就会变成类似金星那样炽热的天体,其温度足以使铅熔化;或者地球再远离太阳1%的距离,在17亿年前地球就会变成像火星那样冰冻的天体了,火星夜间温度通常在零下100℃左右。...  相似文献   

9.
冰封的世界     
林林森 《飞碟探索》2010,(12):16-17
<正>洪水之灾大暴雨在全球持续了40余个白天黑夜。当时正是中国古历的十月一日,北半球已进入了寒冬,大降水自然就会导致大降温,天上降水不停,地下也就降温不止。当我们知道那场洪水来自火星系时,更会明白那种来自地球外空水的寒冷。通过火星北极大撞坑内的冰坨可以断定,当时的火星海洋都结了冰,飞来地球的都是些冰块和在地球大气层中刚融化的冰水,这些因素都势必导致降水很快就转为冰雹、暴雪、冰条等。  相似文献   

10.
天地间的事物奇妙地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谁能想到一个相隔遥远、炽热无比的太阳也像地球一样会定期爆发台风?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台风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在北半球,每年夏天,太阳光照北移。赤道以北有些海洋地区,受热辐射较多,热气上升,从而形成低气压区。洋面可形成一股强大的旋转上升气流,形成台风或称强热带风暴。这种台风直径往往可达几百千米。无独有偶,太阳也像地球一样,也会定期地爆发“台风”。科学家早已发现太阳光球层的温度可达6000℃,光球层上常有一种气体活动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叫“太阳黑子”。其实黑子并不黑,…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7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亚利桑拿大学、布朗大学和其他五个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发表了一份科学调查报告:经过研究“伽利略”号太空船传回的大量资料和图片,科学家们发现木星的卫星“艾奥”的火山正喷射出非常热的熔岩,使它的表面温度成为太阳系最热的。科学家们同时指出,最少有12个不同的火山口在喷出温度超过1200℃的熔岩,而且有一个火山喷出的熔岩,其温度高达1700℃这比最接近太阳和最热的水星的温度还要高出3倍。但是,离开了“艾奥”的火山地区,其他的地方都是在零摄氏度以下。“艾奥”在近年依然在不断变热,这可能是它与木星的…  相似文献   

12.
谢贤 《飞碟探索》2004,(5):14-14
在我们脚下2900千米的地球核心,是由非常热的铁熔岩组成的,而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已硬化的固体铁,直径约2400千米,温度高达3800℃以上,内层被充满高温熔岩的外层包围。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论。科学家观察了过去30年的地震所产生的地震震波,发现南北方向行走的震波比东西方向的快。科学家相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导向性的,当震波经过地球核心的内层和外层时,便会产生折射。从震波折射的情况,科学家便计算出地球核心的内层及外层的大小。科学家相信,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较重的铁熔岩慢慢地往地球核心下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测地球整体的辐射温度变化,即在空间把地球作为一个辐射点源对待,同时又将地球分成几百个局部,视为一个面源,进行实时的比较;又分别对太阳和宇宙背景的辐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来了解地球表面和地气的热温度状况和太阳对地球、对宇宙背景能量传输的情况。从而研究地球上大规模灾害性事件(包括火山的爆发、地震、大气环流、气候变异等…)在整个地球上所能反映的热温度效应。探测地球在宇宙空间非平衡热状况下(太阳温度6000K;地球温度300K;空间背景3K)的耗散结构,研究在这种状况下物理力学的一些自会聚和自组织现象(即地球上灾害性事件形成过程),形成一门非平衡宇宙热力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文章着重介绍为此目的实施的探测方法和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士元 《国际太空》2010,(12):24-30
近年来,地球气候反常,灾变频传,"地球末日"之说造成人心惶惶。2010年8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就非常罕见地发出警告,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而且就在3年后,即2013年。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太阳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更加重视对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探测器的研制和应用,因为它们可以不受大气层干扰,对太阳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以便采取有效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特别是攻克有关太阳的重要难题,俄罗斯和美国在2010年纷纷提出要研制和发射能近距离探测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探测器计划,这将使人类对太阳的认识在技术手段和研究深度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颇有竞争、竞赛的味道,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入冬以来天气偏暖,许多人认为是气候异常所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暖冬”将持续下去,可能要延续30年。他们说,和本世纪初相比,全球平均气温约提高了0.5℃。由于今后几十年内,温室气体(主要是CO2)还将增长,因此,全球升温的势头不会停下来,到2030年,估计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将升高1.5℃,夏季将升高0.7℃左右。全世界气候变暖,气象学家们都在关注这一现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气象专家小组,考察了北极后发现,若温度上升2℃,将使北极冰原释放出超量的CO2,这些CO2转而再使气温升…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5,(4):6-9
<正>"猎鹰"9发射美深空气候观测卫星2月11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深空气候观测台"卫星,但原定再次进行的第一级火箭海上漂浮平台着陆试验因海况不佳而被取消,改为在海面上着陆。"深空气候观测台"是NOAA、NASA和美国空军的联合项目,是一颗空间天气与地球科学卫星。卫星重570千米,将部署到距地球约150万千米的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L1),用于开展至少2年的空间天气和太阳风监测,对来袭的太阳暴发活动进行预警,可为可能受  相似文献   

17.
地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球瞩目,它事关人类的命运。对它的成因,人们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可能要归咎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和过度排放,由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固然是个原因,但是否一定是主因?目前,全球科学家仍在致力于对此问题的广泛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认识或研究这个问题的视角基本上是放在人类活动和地球大气层上,很少从其他层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球搬家记     
波特 《太空探索》2012,(8):46-47
地球本来应该是一颗冰天雪地、毫无生气的星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在46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还不稳定,当时太阳向外辐射的热量只有目前的70%,太阳不像现在这么亮,此后,太阳辐射量才逐渐增加到现在的水平。因此当大约43亿年前地球上积累起最初的海洋时,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海水应该迅速冰冻,冰面会把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再反射到太空中去,这进一步加剧了地球的寒冷状况。  相似文献   

19.
那里是一片永久的黑暗,太阳成了60亿千米之外的一束遥远的光线。温度在-230℃左右——比液氮还要冷。如果你从那里发出求救无线电信号,要经过5小时才能到达地球。  相似文献   

20.
太阳敏感器的测量精度主要受地球反照的影响。通过建立大角度入射光能衰减模型,结合地球反照辐照度峰值的计算,从理论上说明了这种影响与太阳入射角的关系。以CCD太阳敏感器为例,当太阳出现在敏感器的视场边缘时,而地球反照处于最坏情况,地球反照和太阳在CCD上产生的辐照度具有可比性。最后提出了改进太阳敏感器的结构参数来减小地球反照对太阳敏感器测量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