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议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途径和办法。方法 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采用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果 从政府、高校和贫困生三方面论述了应承担的责任:借鉴了美国多元化混合型大学生资助模式对我们解决问题的启示。结论 建立一套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配合,高校具体实施的资助贫困生的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文关怀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以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及能力关怀,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时,应采取与市场经济中"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做到"教育公平优先".由于各方的强烈呼吁,国家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而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方法时,以达到资助公平为目标,其前提是必须准确的界定贫困生身份,使真正的贫困生获得必要的资助,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国家助学政策落实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困扰高校贫困生工作的一项难题。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比例也有所提高,使得科学的认定贫困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贫困生认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大学贫困生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不容乐观,国家、社会和高校分别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缓解贫困生的困难。但是,任何的减贫方式若没有贫困生主体的参与和实践,就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效。我们有必要换一个思路来仔细地探讨在缓解贫困这一问题上如何把贫困生的自助与社会性的“他助”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并且敏感焦虑,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相对于物质贫困,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更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更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阐述新时期我国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并对其根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精神解困的现实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校贫困生的感戴现状,并进一步探究其与自尊的关系,选取福州地区五所高校1000名在校贫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马云献、扈岩(2004)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与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感戴总均分较高;理工类贫困生的感戴总分显著高于文史类和艺术类贫困生;贫困生感戴总分及其各维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对感戴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感戴对自尊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高校贫困生的感戴与自尊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国家、社会和各高等学校分别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因难,但是,任何减负的方式如离开了贫困生主体的参与和实践.就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效.笔者以为:现阶段对贫困生的费助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源头上帮助其家庭摆脱困境,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两所西部地方师范大学为样本,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分析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以及领导力、社会服务和个人兴趣对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更大提升,并表现出显著年级差异,没有发现师范与非师范显著的专业差异;其自尊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个人兴趣、社会服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