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弹推进剂加注设备实时智能诊断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炜  张玉祥  黄先祥 《推进技术》2002,23(6):489-491
为了对导弹推进剂加注设备及其操作进行有益地监控,从导弹推进剂加注设备结构和特点出发,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和实时专家系统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提出了实时智能诊断系统模型,建立了某型号导弹推进剂加注设备实时智能诊断系统,并将其应用于“XXX工程加注操作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导弹推进剂加注设备的实时智能诊断。  相似文献   

2.
基于ACMS报文实时监控与QAR数据分析的飞机排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飞行过程中各机载系统的参数被实时监控、采集和记录,这些数据既可以通过ACARS数据链路.按照预先定义的逻辑条件以实时ACMS文的形式下传;也可以存储在机载WQAR设备中,在飞机落地之后自动下发。研发飞机实时监控与维护专家系统,通过对ACMS报文和QAR数据的综合应用.以达到准确判断飞机技术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LabVIEW的超精密磨床嵌入式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精密磨削机床的监控需求,基于NI–sbRIO硬件平台开发了一套应用于超精密磨床状态监测和数据采集的嵌入式监控系统,使用FPGA对温度、振动、声发射等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使用实时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机床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数据存储。通过FPGA编程取代硬件数据采集卡,成本低,灵活性强。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胜任超精密磨床的监控任务。  相似文献   

4.
辅助驾驶员操纵的预见显示及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具有预见、预测能力和驾驶员操纵品质要求,提出了辅助驾驶员操纵的预风显示及预测控制方案。应用预见控制技术对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显示与控制协调性合成设计的预见加速显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驾驶员跟踪目标信号的最优预见控制模型和基于系统状态的预见加速显示的人机预测控制结构。用非零和协调性动态规划法进行驾驶员-显示器-控制器的最优协调性合成设计。可减轻驾驶员的操纵负担,提高了飞行品质和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标采取最优逃逸策略下的空空导弹发射时机决策问题,提出了导弹不可逃逸区模型,并采用半直接配点法计算不可逃逸区边界。然后,设计了一种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对不可逃逸区边界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不可逃逸区DNN生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不可逃逸区DNN生成模型可以实时高精度生成不可逃逸区边界,与样本值的平均误差率小于0.9%,满足战场环境中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为最优对抗条件下空空导弹发射时机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空间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空间推进系统进行了有效的分区,并利用文中介绍的组合红线算法进行故障判定,建立了空间推进系统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离线回放表明此方法具有实时故障诊断、事后故障分析、系统健康监控等功能、可以有效的满足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涡扇发动机全包线范围内具有较高精度的快速实时仿真,结合快速原型技术和发动机非线性模型设计了一种气路部件在线健康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涡扇发动机非线性模型模拟真实发动机进行实时计算,并将基于优化拟合法获得最优的发动机线性化模型融入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对气路部件健康参数进行实时跟踪,将该跟踪方法运用于基于CompactDAQ和CompactRIO平台设计的发动机在线故障诊断原型系统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快速原型技术与发动机非线性模型构建的在线健康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气路部件故障的有效诊断,平均正确率达到98.28%。  相似文献   

8.
李爱  陈果  张强  侯民利 《航空学报》2010,31(12):2407-2416
 通过对智能化诊断技术的研究,提出将人工智能多智体(Agent)技术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中。构建了基于多种油样分析的多智体协同诊断专家系统方案,并开发了飞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控专家系统(AHMES1.0),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的磨损故障监控。专家系统由污染分析Agent、理化分析Agent、铁谱分析Agent、光谱分析Agent、融合诊断Agent及综合诊断Agent构成,综合诊断Agent负责控制和管理其他Agent进行协同诊断。根据飞机液压系统诊断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各Agent的诊断规则。最后用实际的故障案例进行了验证,表明了多智体协同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液氧加注专家系统是建立实时专家系统的第一次尝试。它能在液体系统分析和故障寻找方面模仿 NASA 系统工程师的思维过程。软件的概述介绍了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在其它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可能应用。液氧专家系统现在正处于深入研究阶段,计划在一九八五年底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评估编队歼击机超视距空战效能的多步裁定法。用损失交换比和剩余飞机数量作为效能指标,将最优火力分配与空空反导弹引入到多步裁定模型中。考虑了电子对抗与飞机生存力,计算了歼击机领先发射概率、空空导弹击毁概率和发射次数。算例表明,领先发射一方超视距空战效能通常较高,滞后发射一方若采用最优火力分配、空空反导弹、电子对抗及提高飞机生存力等措施也可提高超视距空战效能。此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系统级芯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电子行业及微电子IC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军用航空电子系统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SOC设计构想,详细讨论了SOC设计过程。并以视频字符发生器设计为例,对航空电子进行了SOC新设计概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Swarm软件系统为编程平台,利用多智能体仿真思想,模拟研究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系统。在不改变智能体行为准则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智能体的数量和遗传特性,模拟了智能体之间在相互合作、竞争关系下系统的演化过程,体现了竞争与合作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作用。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3.
基于FMECA的测试性验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装备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装备测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测试性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维修性,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在对通用处理单元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MECA)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品的测试性模型,进行了测试性验证试验,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舰船空气尾流场对直升机着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船空气尾流场是直升机舰上起降时的主要环境条件,对直升机的操稳性能及飞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某型舰模风洞试验的PIV结果,介绍了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如:等速度场和截面流线图、舰船机库脱体涡等,分析了下冲气流、涡流区及开/关机库大门等对直升机着舰的影响,对保障直升机飞行安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飞机装配进度以一种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提出用三维简化模型展示飞机装配进度的方法.首先研究了三维设计模型的简化方法;其次将生产信息与三维简化模型关联起来,建立了飞机装配进度信息模型;再次研究了在信息模型支持下的组件装配状态信息提取技术;最后通过某飞机制造企业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空气动力学跨音速计算中应用广泛的几种上风格式,同时引入了JAMSON中心差分格式作为比较,针对激波分辨率,格式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对ONERAM6机翼进行了对比性计算,讨论了ROE的FDS格式,AUSM+格式和AUSMDV格式的计算性能,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航空产品基于数据库的CAPP的必要性,介绍这种CAPP的体系结构、数据流程和特点。论述以产品结构树为核心的用户化工艺文件信息模型、工艺文件的表达、面向产品或BOM的工艺设计方法、CAPP与PDM、MRPII之间的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IETM技术的数据要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MIL-D-87269A和S1000D两个标准的IETM数据要求,分析出CSDB是数据库构建的有效解决方案.基于CSDB的IETM系统实现全寿命信息管理"一次生成,多次使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Access—list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访问表是网络防御外来安全威胁的第一关 ,它是通过允许或拒绝信息流通过路由器的接口来实现的一种机制。本文介绍了访问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具有高级安全特性的新一代访问表 ,给出了一个建立应用访问表的实例 ,最后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给出了对策及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承载的应用日趋复杂,飞机对机载设备的计算力和功耗比要求不断提升,这也推 动了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加速应用和普及。多核处理器在航空电子设备中的深入应用,随之而来的是运行的软 件复杂度急剧上升。随着商用领域嵌入式虚拟化的出现,如何将该技术更有效的应用到航空电子领域,成为必 须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航空电子本身的特点,概述航空电子多核处理器平台上嵌入式虚拟化的特征及应用 思路,为航空电子领域虚拟化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