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某型飞机轮胎充气过程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安全性不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飞机轮胎充气装置.本文介绍了该充气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充气原理,针对旧充气装置反复充气才能完成充气工作的不足,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程序,使飞机轮胎充气时不用反复拆卸充气设备,整个充气过程一气呵成,更加安全、方便、块捷.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飞机轮胎的充气与检测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操作时的安全性.研制了一种飞机轮胎自动充气与检测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可靠、工作安全、使用范围宽、使用效率高,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飞机轮胎充气工作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放气控制的飞机轮胎自动充气装置,介绍了基于此种方式的充气及检测控制过程,针对以往充气装置的不足,此控制方式能够提高轮胎充气及检测的精度。并通过实验证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设计要求,且系统效率高、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航空工业航宇研制的某型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当日,某型直升机应急漂浮装置控制组件依令点火,充气组件瞬间触发,巨大的前、后浮筒应声开包并顺畅展开,不到4秒充气成形,稳稳悬挂在全尺寸直升机模型上,各部件连接状态正常,外观正常,浮筒压  相似文献   

5.
充气式减速技术试验器的设计和飞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充气再入与式减速技术的原理和返回工作程序,研制了基于多充气环结构的飞行试验器,介绍了试验器的设计方案、技术指标、飞行试验方案,并对试验器的核心装置——充气锥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开展飞行试验对部分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并对地面试验和演示验证飞行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充气环结构的充气式减速系统方案合理,折叠包装效率较高,与运载平台分离后快速充气展开,返回过程满足气动减速要求,着陆速度达到预期要求;柔性气动减速技术、刚柔耦合结构设计技术、多充气环结构加工制造技术、高效折叠包装及有序展开技术、快速充气技术、地面试验技术等关键技术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碎片跨尺度、柔性、自适应捕获的需求,根据任务功能分析及仿生学启示,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章鱼充气软体机器人的碎片捕获装置,主要由仿章鱼触手和伸展臂组成,具备远距离可达、末端位姿调整、跨尺度碎片抓捕、目标碎片的测量与识别等能力。捕获装置采用仿章鱼单支链捕获及多支链协同缠绕的方式实现对跨尺度目标的可靠、灵活捕获。捕获触手采用充气软体机器人的机理实现对非结构化碎片的可靠捕获、相容,可实现捕获过程中对碰撞冲击的减缓和能量吸收。伸展臂采用充气驱动的方式展开,具有轻质、大收缩比的特点。触手表面还采用仿壁虎脚趾刚毛实现对碎片的可靠粘附,进一步确保抓取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任务仿真验证了碎片柔性自适应捕获装置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参考气动弹性剪裁思想,通过将充气翼内部气梁沿展向偏转一定角度设计一种新型斜掠气梁充气翼。针对充气翼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需要对考虑周围空气影响的湿模态进行分析,在考虑空气附加质量影响和流场对于系统刚度贡献的前提下,发展了一种针对柔性充气结构湿模态快速建模分析的附加质量-刚度法。在柔性充气管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传统直梁充气翼和斜掠气梁充气翼湿模态的仿真研究,并与地面振动试验(GV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充气翼湿模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充气翼结构固有频率随充气内压上升而增加,同时相比于传统直梁充气翼,斜掠气梁充气翼第1阶与第2阶模态具有更低的固有频率之比,且弦向模态能够显著消除,对改善充气翼飞行器的气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光固化复合材料制备充气展开器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了8种热固化剂的固化工艺条件对环氧树脂/玻璃布预浸料经预热固化、紫外光固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70酸酐为预热固化剂、碘鎓婧盐为光引发剂,用玻璃布/环氧树脂预浸料制成的空间充气展开器件,经预热固化后,具有较好的柔顺性,表面不发粘,有较长的贮存期,能堆叠成很小体积,在充气展开后经紫外光固化照射能迅速光固化,光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满足空间充气展开技术的要求,从而为紫外固化复合材料在空间充气展开技术中的应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固性树脂基体在玻璃态转变温度(Tg)前后表现不同的材料特性,制备了Kevlar29芳纶织物/E5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三根充气展开支撑管。给出了芳纶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支撑管制备工艺,其中基体温度采用电阻丝加热控制,管体固化形状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内胆充气加压方法控制。研究了支撑的折叠和展开特性,当T>Tg时卷曲折叠并冷却定型用于储存,然后采用二次加热T>Tg和充气加压方法控制展开,最终支撑管形状回复率100%。采用模态分析讨论了温度、树脂含量、织物铺层厚度和充气内压等参数对悬臂状态下支撑管的固有频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充气压力增加、树脂含量提高、织物铺层厚度增加、基体温度降低,芳纶织物增强环氧树脂支撑管的固有频率增大。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固有频率随充气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可为充气展开支撑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降落伞充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莉  史献林  明晓 《航空学报》2007,28(1):52-57
 基于降落伞的重要应用与设计的实际需要,降落伞的数值模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充气过程是其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本文建立了平面圆形伞主充气过程中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与结构动力学的MSD(Mass Spring Damper)之间的耦合模型。流场求解采用稳定性较高的标准k-ε模型,在多块贴体坐标下,获得某时间节点处的流场,并将该流场中的压力数据引入MSD模型,以获得下一时间节点的伞衣形状,最终获得主充气过程中伞衣形状和流场之间的动态关系。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及经验值比较,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充气过程的数值求解有助于提高对降落伞充气过程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介绍网带炉在静态不充气、充气及动态充气等状态下,温场的测量方法;并就冷态空载、负载运行时间及加热空载、负载运行时间的测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双过临界喷管充气混合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过临界声速喷管充气混合装置能够快速、均匀地混合两种气体,其背压适用范围比临界声速喷管提高了40%,性能良好,结构简单。经边界层修正、实态标定和色谱检验、混合效果良好。适用 种燃烧、爆轰实验的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金属有机骨架(MOF)吸附储氢罐充气过程中的热效应会降低吸附效果、恶化充气过程的问题,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MOF-177低温吸附储氢罐的充气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改变充气流速、吸附剂热导率以及添加换热片的方式,分析了充气过程中温度、压力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先快后慢的充气方式能有效降低最高压力;提高吸附剂热导率以及添加换热片能够明显降低充气过程中的温升和压升。  相似文献   

14.
对阻力伞、气囊等柔性减速器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清晰地记录了阻力伞在M=1.0条件下的开伞过程、气囊在M=6.0条件下充气过程的外形变化,准确地测得了气囊在M=6.0条件下充气过程的阻力时间历程,且气囊充气过程外形变化的时间历程与阻力时间历程相符。此外,对阻力伞高速风洞试验的堵塞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为柔性减速器的气动特性测试建立了新的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充气测压气枪是我厂自行没计制造的,专供飞机轮胎充气和测压用。这种气枪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操作简便、充气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充气测压气枪结构剖视图见附图。飞机轮胎充气时,首先用胶管将进气嘴11与气源相接,充气接头2套在轮胎的气门嘴上,顶杆3打开气路,使两端接通。此时,再打开压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用于Fe-C高温共晶点装置复现的三段加热立式高温均热炉,包括炉体的设计结构、温度控制系统、复现用腔体的密封结构设计和冷却水与充气保护系统等。对炉体温场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炉体能够满足设计的预期要求,实现Fe-C高温共晶点的复现。  相似文献   

17.
回顾和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的充气型飞行器的型号、用途、特点、主要参数、结构形式和发展状况。分析了充气型飞行器的关键技术和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展望了此类飞行器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     
可发光充氢气物在南京问世一种被称之为“人造月亮”、“人造太阳”的可填充氢气的充气发光组合件日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氢气充气物中不能安装使用发光部件的历史。 各式各样的充氢气物因其可飘浮于空中而被广泛地使用于庆典、广告等场合。但因氢气易燃易爆,迄今为止还不能在充气体内部放置有源发光部件,致使在夜空中黯然失色。而氦气虽不会爆燃,但其成本高昂,约为氢气的 20倍,制约了商业应用。为此,南航经过 3年多的研究试验,攻克了在氢气中安装发光部件的难题,研制成功分别以氢气、氦气、普通空气为填充气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网格增强薄膜材料的概念应用到无人机充气翼中,提出了复合材料网格增强充气翼的概念,通过试验测试着重分析了复合材料网格增强充气翼梁的抗弯承载和极限耐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网格增强充气梁抗弯承载性能优异,复合材料网格增强充气梁的极限耐压能力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20.
球形气囊展开和折叠过程复杂,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展开过程存在诸多不便。建立以单侧内折方式折叠的球形气囊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球形气囊折叠后充气展开的动态应用特性,比较相同充气条件不同折叠层数和相同折叠层数不同充气条件下气囊展开动态特性的差异;对影响气囊展开过程中体积和内压曲线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讨论折叠层数、充气速率和充气量对球形气囊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侧内折折叠次数增多会导致气囊内压最大值增大,应用时设定气囊折叠次数应考虑气囊材料最大内压承受能力;充气速率和充气量均会影响气囊展开的稳定性,充气速率的影响主要在充气及气囊展开初期阶段,而充气量的影响主要在充气完成后的自由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