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太空时代     
自古中国就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飞天乐舞的千年梦想。神舟六号成功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与“神舟五号”两年前的发射成功不同,这一次“神舟六号”的升空从航天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太空将因为有中国的参与而更加精彩,人类的太空时代已经离我们不远了。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需要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二步的顺利实施。在此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期,认真剖析国外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有助于探索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少走弯路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读来读往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第七届中国航展举办之际,本刊出版了这期航天特别策划。本期的封面文章介绍了新世纪国际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及启示;来自北航的王田苗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机器人技术的情况;本期论坛的主题是航空航天焊接技术,各专家学者和设备生产厂商阐述了焊接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本期专稿由北京工业大学的左铁钏教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激光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2008,(4):12-12
(2008年11月6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段"希望"号将在2008年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从而开辟日本载人航天探索的新纪元。日本虽然不像俄罗斯、美同和中国这样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但也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日本共有8人获得了航天员资格。而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并研制"希望"号实验舱,标志着日本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根据2030年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战略,尤其是2015年~2030年期间逐步进入应用阶段的军用航天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未来发展的能力要求。并在分析美国2005年~2030年NASA空间通信与导航体系结构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对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进行了梳理,如天地一体化测控与信息传输、深空测控通信、航天对抗、航天应急,以及进一步提高测控距离、数传速率、测轨精度,覆盖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系统效费比等。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如航天测控网与空间目标监视网、天文观测网三网合一、发展寂静测控技术和即插即用测控技术等,从而提高航天测控技术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快速响应和支撑能力,对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满足未来多层次、多样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篇章,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奏响的又一壮丽凯歌,也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在当前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进入决战决胜的重要时刻,认真总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十五年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思考和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工程后续研制建设中扎实工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再创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促进载人航天及相关技术开拓创新,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拟于2010年9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第一届《载人航天》期刊学术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按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技术应用、飞行任务组织实施分三个专题进行交流。现将会议组织及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智慧  陈向  闫西海 《载人航天》2014,(6):F0002-F0002
2014年11月13至15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载人航大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载人航天相关领域学术界与工程界的院上、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及研究者约300人齐聚蓉城,共同探讨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发展前沿,交流载人航火技术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载人航天对公众的心理效应成为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基于航天技术推广和民族自尊心两个视角,引入双系统信息处理理论,探索了载人航天空间应用对公众心理移情效应的作用机制:当公众民族自尊心随载人航天的发展而增强,公众启动感情系统对载人航天进行处理;当航天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公众启动认知系统对载人航天进行处理。在双系统信息处理的作用下,公众对载人航天产生移情效应,对航天市场化、航天科普、航天人才培养和航天政策的制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发展和成功业绩,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前进的又一光辉印证.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载人航天工程,对工程建设给予了亲切关怀、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2.
在2021年后疫情时代,国外主要国家不断调整载人航天发展路线,稳步推进载人航天活动.美国Artemis载人登月计划遭遇挫折,航天发射系统火箭首飞延期,登月时间向后推迟至少1年;俄罗斯调整载人航天发展重心,从载人登月转向建设新的俄罗斯轨道空间站,Yenisei重型火箭暂停研制;欧洲计划发展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并启动新一轮...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2014,(6):516-516
2014年9月,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向读者隆重推出英文专刊Human Performancein Space:Advancing Astronautics Researchin China,(《人在太空的能力与绩效:中国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集中展示了我国载人航天人因工程创新性研究的学术成果。专刊分为3个专栏,共收录载人航天人因工程学科论文31篇,涵盖了航天飞行或模拟失重条件下人的能力特性及生理变化,航天人机交互设计与乘组认知行为,人的建模、仿真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国外主要航天国家依据本国国情持续推进载人航天活动,美国完善了载人航天技术顶层规划,俄罗斯继续进行航天机构重组,美、俄新型航天运输系统研制进展顺利;国际空间站延寿至2024年,将继续扮演着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平台的重要角色,发挥人类火星之旅的前哨作用;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快速,未来可承担近地轨道、月球轨道的运输任务;各国深空探测目标与计划更加明确,探测活动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2014,(3):F0002-F0002
为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学术建设,促进载人航天领域学术技术交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拟于2014年10月召开第3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围绕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载人航天基础研究、载人航天成果应用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前沿技术等专题组织研讨交流。现将研讨会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拟于2010年9月下旬在杭州组织召开《载人航天》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会报告,并按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技术应用、飞行任务组织实施分三个专题进行交流。会议具体内容另行通知。诚邀广大作者踊跃撰稿,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值得骄傲;费俊龙、聂海胜获得“英雄航天员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当之无愧。与两年前的神州五号相比,神六的航天员从一人增至两人,飞行时间由一天延长到五天,我国两位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中进行对地观测、空间研究、环境探测和育种搭载等多种科学实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为加强载人航天领域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促进载人航天工程学术建设,展望载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拟于2018年10月在西安召开第五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本次会议以"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技术"为主题,有关征文事项如下:一、征文范围征文应紧密围绕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有关技术,突出创新性、学术性和工程应用。具体包括:(一)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途径及方式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模式设计,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新概念研究,月面着陆与上升轨道优化设计,月面着陆  相似文献   

19.
2022年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成功发射阿尔忒弥斯-1,完成载人登月系统的首次全流程、全系统演示验证;俄罗斯载人航天遭遇进一步挤压,联盟5火箭与雄鹰飞船的首飞任务进一步延迟,规划的新空间站建设任务仍未得到政府批准;欧洲发展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的意愿不断加强,顺利完成新一轮航天员招募活动,以满足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载人航天发展行列,以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空间站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仍能保持合作的唯一项目,目前延寿至2028年已成定局。私人航天员任务成为2022年的新亮点,不仅成功完成首次私人航天员任务,且成为多个国家开展载人航天的主渠道;以SpaceX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载人航天力量发展迅速,将承担更多的深空任务,成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及深空探测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国外主要国家依然持续推进载人航天活动.综述了2020年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概况,总结了载人航天各系统的发展动态,对其政策、规划、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