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载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是一种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可有效对付防空导弹的电子战装备。针对如何对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进行试飞考核的问题,在分析其干扰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试飞剖面,分析了影响飞行试验的若干因素,有利于该设备的后续试飞。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外机载电子战系统的销售在防务费用普遍削减的情况下略有上升,因为军方需要用这些系统来增强现有飞机的生存能力。保护飞机对付红外制导导弹的定向红外干扰及对付雷达制导导弹的拖曳式诱饵是机载电子战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有的不久将开始交付,有的即将投产。在属于硬杀伤电子战的压制敌方空防(SEAD)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发展。总之,最近这段时期,机载电子战系统的发展相当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电子战系统。定向红外干扰初露头角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AAQ—24定向红外对抗(DIRCM)系统最近进行的实际发射试验,成功地演示了DIR…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在美国AOC年会上展出了几种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的新型机载拖曳式诱饵及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一次性诱饵。拖曳式诱饵称得上是对付先进单脉雷达制导导弹十分有效的干扰手段。作为拖曳式诱饵的先驱,美Tracor宇航公司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这类产品。美海军在1987年与雷神公司签订了一份开发ALE—50拖曳式诱饵的合同,现在F/A—18E/F、B—1B及部分F—16飞机上广泛采用。与第一代拖曳式诱饵不同,新一代诱饵均设计成可发射欺骗性的信号给敌方导弹,将其引向诱饵所在位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光纤拖曳式诱饵已开始在F一4和“阵风…  相似文献   

4.
拖曳式诱饵是对付防空导弹的有效手段.探讨了拖曳式诱饵干扰雷达导引头的角度跟踪系统和速度欺骗原理,介绍了国外拖曳式诱饵的研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许多预计能增强飞机生存力的新电子战项目是各军种的联合研制项目,旨在通过公共性而节省费用,而且有一个是英美联合研制的系统.但其中有些联合项目遇到的障碍很可能得不偿失.一些项目集中研究红外制导导弹的对抗,由红外导弹造成的战斗损失现已占很高的百分比.另一些计划是采用“灵巧”拖曳式诱饵来欺骗机载和地面的单脉冲型制导雷达.某些新项目是为了增强飞行机组的“态势意识”,以  相似文献   

6.
飞机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发展现状及配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攻击型武器发展很快,这将对飞机的防御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介绍了机载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诱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诱饵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格鲁门公司正在向国会和国防部建议对现有F-14进行改进,以提高对地攻击能力,减小易损性,用它及时地去替代海军目前使用的纵深攻击飞机A-6。改进后的F-14称之为F/A-14D,如果此设想能得以通过,将有约200架F-14D、F-14B和较新的F-14A参与此计划。 此计划不与F/A-18E/F发生冲突,它将成为实质上与F-15E和被取消的F-14快速攻击飞机能力相同的海军舰载机。F/A-14D采用现有的设备和系统,比如,将采用在F-15E、AV-8B和F/A-18上已获得的设备(以及某些软件),因而该计划的风险性较小。从F-14A升级至F-14D布局需要对约1/3的部分作发展。而据  相似文献   

8.
这次集结海湾的美国主力战斗机是美国海军最新装备航空母舰的F/A—18和加装了夜视作战系统的F-14,其他舰载军用机还包括E-2C预警机、EA-6B电子战飞机、ES-3反潜机和各种军用直升机.英国航空母舰自前配备的主要是“狂风”攻击机.美国空军已经集结了首次参战的B-1B战略轰炸机以及其他进行改进的军用机包括F-117A隐身战斗机、装备了精确制导导弹的F-15E和F-16CJ战斗机,装了空射巡航导弹的B-52G轰炸机.高空侦察机U-2一直在空中进行连续侦察,包括C-17的各种美国  相似文献   

9.
战斗机电子战(EW)设备在增强现代战斗机能力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正在使用、制造或订购的大部分战斗机还是非隐身战斗机,都需要对抗面空导弹的 EW 保护。F/A-22和 F-35虽是隐身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也离不开 EW 设备,更何况 F-35在需要外挂武器执行许多任务时,这时它充其量只算中等隐身,更离不开 EW 设备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非寒 《国际航空》2004,(6):39-40
第60批次的F-16E/F的原准机是第50批次的F-15C/D,两者相比,后者至少对70%的结构作了修改。在外形上,F-16E/F最抢眼的改进特征是在飞机机体两侧肩部安装了保形油箱,同时还换装了新的核心航空电子设备、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综合前视红外和瞄准系统(IFTS)和电子战(EW)设备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电子战内涵的新发展以及我国机载电子战技术发展的现状,对航空工业自主发展机载电子战设备系统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供有关方面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军械部拥有几架独特的机载红外测量系统,用于各种武器计划的试验和鉴定。本文将评述目前使用的两种红外系统及其测量技术:波束引导寻的器鉴定系统(BASES)和超音速机载红外测量系统。这两种复杂的数据采集系统都装在专门改装的F-4D飞机上。本文介绍了采集飞机,曳光弹和地面目标特征数据的常用技术,还介绍了鉴定导弹反对抗性能、末段跟踪、寻的器捕获范围的一般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目前正在研制的另外两个系统:机载红外标定空间测量系统(IRCASMS)和机载红外光谱测量系统(ASIMS)。前者将装在NC-130A飞机上,是一种高空间分辨率辐射计,主要测量地面目标;后者将装在F-4D飞机上,用来测量飞机、戈光弹和干扰器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对为其研制中的两种隐身战斗机 F/A-22和 F-35发展新型导弹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种新型导弹的性能与“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差不多,并能装在这两种隐身战斗机的内部武器舱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JASSM 导弹,是一种大型的隐身防区外空地导弹,射程超过371km,若装到 F/A-22和 F-35的内部武器舱可能会有麻烦。尽管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也可外部悬挂 JASSM 导弹,但美国空军要求这两种隐身战斗机应当尽可能多地内挂武器,不使隐身性能受影响,从而限制敌方雷达的观察能力。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对发展一种“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JDRADM)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该导弹不仅可用作防区外空地导弹,还具有现役空空导弹所具有的某些空对空攻击能力。美国空军对 JDRADM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外主要反辐射导弹的现状、性能以及它的发展趋势,针对反辐射导弹的缺点以及部队装备的现状提出了诱饵对抗技术,分析了诱饵抗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对雷达模拟伺服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15.
EA-18G“击落”F-22对未来空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媒体报道了EA-18G在演习中“击落”F-22的消息,但却未公布相关细节。本文分析了EA-18G“击落”F-22的可能过程,认为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相结合是EA-18G取胜的关键,并提出了该事件对未来空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装备前视红外导航吊舱,特别是精确制导瞄准吊舱的F-15E、F-16C/D和F-117等战斗机在海湾战争中,利用夜幕掩护投放激光制导武器空袭伊拉克,令人震惊。此后的10多年来,空对地作战战术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是建立在机载瞄准系统的技术进步之上  相似文献   

17.
机载火控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发展,使得全向攻击的概念正在从以目标为中心的全向攻击向以本机为中心的全向攻击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对机载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与评估,对机载电子战系统的理论技术、试验设施、测试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围绕设计与仿真、等尺寸飞机模型试验、电子战分系统试验、系统综合试验,以及机上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初步研讨了机载电子战系统的综合试验技术。最后,提出加强人在环技术、重视柔性仿真试验、减轻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以及提高飞行试验有效性电子战系统测试与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了一系列战争,经过这些战争的洗礼、机载电子战装备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几次局部战争 空军电子战情况的回顾,可以清晰地看到机载电子战装备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战术的应用上也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航空拖曳式诱饵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根据诱饵的运动状态,将释放过程划分为自由状态、放索状态和拖曳状态。利用Kane方程建立了拖曳式诱饵释放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拖索离散为若干段刚性杆,诱饵视为刚体与拖索铰接,其上的作用力包括铰约束力、气动力和重力。针对放索过程中第1个索段质量时变引起的变质量动力学问题,采用Generalized-α算法进行时域求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机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拖索释放速度以及拖曳点位置对诱饵释放过程中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空高速下释放,诱饵的俯仰角幅值较小,质心相对位置变化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但载机飞行速度过大时,诱饵容易靠近载机尾流区并受其影响;放索速度增大时,诱饵俯仰角幅值增大,质心会出现纵向沉浮运动;拖曳点远离重心时,俯仰角震荡幅值增大,当靠近重心时,收敛性变差,应合理设计并优化拖曳点位置和放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