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空心球与钢管焊接件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三维数值动态模拟。不同阶段具体控制措施的准确运用使焊接模拟这一复杂过程得以实现,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钢球及钢管弧线方向不易变形,管球焊接焊缝应力水平较高,焊缝较易发生脆性破坏,合理的焊接速度与分段施焊法的应用均能有效降低焊接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弧穿孔熔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传热学机理,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运动等离子弧作用下穿孔焊接熔池流场、温度场的三维瞬态数值分析模型,根据计算出的温度场,模拟并图形显示了熔池形状和穿孔熔池的形成过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可用于等离子弧穿孔焊接熔池流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熔池形状和穿孔熔池形成过程的模拟,为等离子弧穿孔焊接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适用于真空电子束焊接有限元模拟的由高斯面热源与拋物体热源复合的热源模型,对厚度为6 mm的GH4169高温合金平板进行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研究,并获得了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及焊接过程热循环曲线。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焊缝形貌特征与实际焊缝形貌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立的热源模型在计算电子束焊缝形貌特征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weld,建立数值模拟的材料属性、热源模型、数值模型、熔池参数,对304/Q345R复合板的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试验对数值模拟的应力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大纵向残余应力值要高于最大横向残余应力值;复层最大拉应力值出现在焊接热影响区,而基层侧的最大拉应力值出现在焊缝中心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改变电弧加热有效半径进而影响焊接温度场分布。为了得到外加纵向磁场作用TIG焊的电弧加热有效半径,采用拍摄TIG焊水冷铜阳极板时电弧外观形态照片并对比照片的方法,测得外加纵向磁场对电弧加热有效半径的影响系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外加磁场TIG焊温度场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6.
搅拌摩擦焊焊缝区温度分布及对材料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搅拌摩擦焊三维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温度场分布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采用的热源模型考虑了输入的热量随温度和位置变化的情况 ,所得的结果能更准确描述搅拌头附近温度分布情况。搅拌头前端的高温区比后端的温度高温区小 ,促使焊接过程中前进边的材料逆着搅拌头旋转方向向后流动 ,返回边的材料沿着搅拌头旋转方向向后流动 ,二者在偏向前进边侧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产生推力的机理和变化规律,通过在动态网格上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前后双扑翼在不同水平距离、相位角、扑动频率和来流攻角下推力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总结出推力随各参数变化的规律,为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各种功能的卫星研制和应用中,热控制技术是重要的系统组成部分,目前星上热控分系统工程中普遍应用的热分析方法是以热网络方程和专业软件为主.但这种方法计算量大、软件难以离线使用,不适于卫星总体实时仿真平台,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设备等效动态特性的双层集总参数模型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将卫星解耦成内层环节和外层环节共计5个参数环节以模拟整星温度场,并可与总体仿真平台集成进行温度预测.最后对等效动态特性模型进行了实例说明和结果分析,并提出了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的方法,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盲腔状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双时间步”方法进行了内外流一体化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利用彩色纹影系统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流场进行显示,并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了飞行器内流道的壁面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盲腔构型在高超声速飞行中会出现周期性的激波振荡现象.数值模拟所得流场变化特征、内流道壁面压力振荡周期和壁面压力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非均匀弹性地基上预应力中厚矩形板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eissner-Mindlin一阶剪切变形板理论,讨论在预加面内机械荷载和温度场作用下,非均匀双参数弹性地基上中厚矩形板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用一组数学上完备的二元多项式作为位形函数,采用pb-2Rizt法求得四边自由中厚矩形板的动力响应,并讨论了初应力对板的动挠度和动弯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