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2月14日,民航总局高宏峰副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了我国民航改革与发展的情况。高副局长介绍说“,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完成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题为“中国民航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出席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主持。王国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今天,我们请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给新闻界介绍一下中国民航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情况。杨元元: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克服“非典”疫情等重重困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中国民航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  相似文献   

3.
第二章放松管制、扩大开放——我国民航改革和发展的主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中国民航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机制,就是以放松管制、扩大开放为主线的民航体制改革。中国民航成立50多年来,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1980年,民航脱离了军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14日,中国民航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06年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洪峰向新闻界介绍了中国民航的“十五”成就和“十一五”展望。会上,民航总局首次对外提出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宏伟构想,即保证中国民航在本世纪头20年为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过程中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提升,而且在质量上也有较大的飞跃。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将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改造、优化和提升现有的民用航空服务体系。它更多地强调民航运输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同时利用技术创新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安…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1996,(5):20-21
在今年3月于深圳召开的中美机场发展与管理研讨会上,中国民航总局基建机场司徐存辛司长介绍了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九五”期间中国民用机场建设的情况。一、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及其对机场的影响据统计说明,亚洲已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又是亚洲航空运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迅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民航完成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中国民航总局与直属的航空公司、服务保障企业和机场脱钩,实现了政企分开。原来“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区、市)局”三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空中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了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三级管理与运营的体制框架。为加强航空保安工作,组建了空中警察队伍。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民航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宇 《国际航空》2006,(4):24-26
在"十五"期间,中国民航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与2000年相比,中国民航2005年的旅客运输量翻了一番,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增长111.6%和89.2%.到2005年底,我国又与42个国家签署了新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或航权安排.然而,本文的相关统计表明,目前中国民航与有竞争力的外航相比,在航班数量、通航城市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逆差.中国民航距离航空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航空运输繁忙的东部地区建立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管制中心,是从根本上缓解京、沪、穗大三角地区空中交通拥挤状况的需要,也是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作为“十五”期间民航的重点工程现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5年世界排名上升至第2位。与此同时,公众对中国民航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更加关注,特别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安全、价格、服务等问题,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中国民航今后能否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来讲,三个问题里安全工作做得比较好。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民航每百万飞行小时发生重大事故的次数是0.42,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7。“十五”期间,中国民航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的次数为0.29,与世界航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民航实施科教兴业的重大举措,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近日正式宣布成立。4月26日下午,沈元康副局长及总局有关司局领导高宏峰、段继延等一行来到民航一所,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并公布了“中心”筹建领导小组名单。“中心”主要由原中国民航局第一研究所、适航中心及航医研究室组成。沈元康副局长亲自担任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在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充满激  相似文献   

11.
王知 《国际航空》2001,(5):42-44
到2050年,中国年人均乘飞机的人次将达到16亿,基本上人年均乘机一次,实现多数中国人的飞行梦想。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航空运输强国 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创建 于1949年11月2日,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民航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辉煌业绩令世人注目 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初创时期的中国民航规模很小,基础薄弱,仅有12架小型飞机。直到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中国要改革开放,航空运输才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2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727万人,货邮运输量195万吨。在1…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运输持续 快速发展,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 均增长18.2%,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4年中国民航(未含港澳台地区)运输业务量的三项主要指标已跃居世界第3位,预计今年将升至第2位。“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年均将增长14%,航空运输总量将进一步提高。民航运输机队方面,截至2005年8月31日末,中国民航全行业拥有各型运输飞机889架。根据波音公司最近发布的《2005年度当前市场展望》的预测,鉴于中国航空客运和货运市场的持续高增长率,中国在未来20年将需要价值2130亿美元的2600多架新飞机,因此如何解决飞机引进问题已…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将有新的发展,到2005年,中国民航机场将达到160多个,2010年将超过200个。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申奥、中央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及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4.
我国A股市场第一家“航空运输股”──“东方航空”A股27000万股流通股于11月5日在上海市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标志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继今年2月成为中国民航首家海外上市公司之后再次成为中国民航首家国内上市公司,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民航为壮大实力,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迈出的新的一大步。民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属重点发展行业,发展速度两倍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2000年前,中国民航将新建、改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机场,逐步实现航行系统现代化。东航作为中国民航首家国内上市公司,主要得益于中国民航事业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用航空》2006,(3):77-78
“十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261.3亿吨公里,比2000年增长113.3%,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1.4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105.7%。在此期间,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如航班正常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82%;5年间,共有22个单位次获得“旅客话民航”用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是中国民航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关键的一年,民航各方面工作继续取得较快发展,促进中国民航业进入较长的稳定增长期。一、安全形势平稳发展,实现第二个航空运输安全年。1996年,民航系统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防范关口前移,严格飞行训练,改革飞行执照制度,严格机长技术标准,改革飞行教员任免制度,严格飞行检查考核,严禁超时飞行,  相似文献   

17.
航空运输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西部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大力发展西部航空运输事业,国家在“十五”期间及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西部机场的规划与建设为度,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支线航空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成  郑兴  颜明池 《中国民用航空》2005,(7):10-10,12,14,16,18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四期连载《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中国民航和世界民航发展现状及前景“、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SWOT分析);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结论,提出增强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措施;第四部分根据前三部分的论述,提出提高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十五”期间,提出了以建设“八大工程”为重点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目前这八大工程的基础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这些系统全部完成后将大大提高中国民航全行业的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建设在中国民航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规划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在民航信息化建设方面将斥资60亿以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并随时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保证信息化“十五”建设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分析现有有关信息化评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航信息化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