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您知,我知,勿用多言。在太空中会怎么样呢?由12个国家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明年将开始在太空建造,预计2002年全部峻工。到时,空间站将运行在396千米的地球上空,地面上数千名科学家为其提供保障。站上共有1个居住舱、1个服务舱(有居住功能)、6个实验室和2个节点舱,可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或科学家。也许您将有幸成为太空人并到空间站上一游,那么,不妨请您来一份导游图——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空间站在轨已经运行了22年,而美国的自由号空间站也讨论了9年。自由号空间站之所以迟迟不能实施,主要是在研制上遇到重大技术问题和政治障碍,最大问题还是财政负担。1993年9月2日,美国副总统和俄罗斯总理签署协议,两国将在发射和空间活动、能源和导弹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在空间活动中,美国摒弃自由号空间站,改为和俄罗斯合作设计阿尔法俄罗斯空间站。美国航宇局交付白宫一份计划,让俄罗斯成为建造空间站的新的不可缺少的伙伴。1993年10月底,俄罗斯空间局局长尤里·科普切夫访问美国,和美国航宇局局长戈尔丁…  相似文献   

3.
用途广泛的国际空间站□□1998年,将开始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其可为21世纪的地球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场所。由世界各地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构件拟采用3种不同的运载工具分45次送入轨道。在历时5年中,一批国际航天员将建成属于15个不...  相似文献   

4.
易林 《太空探索》1998,(6):8-10
由美国、欧洲(11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和巴西等16国联合研制的国际空间站(ISS)将于今年11月20日开始在太空兴建。届时,将由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它的第一个构件——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建造的多功能货舱(美方现称其为控制舱,为不引起误会,本刊沿用以前的叫法)。 国际空间站重472吨,在轨道运行的平均高度为352千米,运行  相似文献   

5.
寄声 《太空探索》2011,(10):40-43
我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重约8吨、设计寿命2年的天宫一号,它既是用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1个简易空间实验室,为之后建造的天宫二号、三号空间实验室作准备。那么,国外研制过空间实验室吗?在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中,一般人只知道苏联和美国发射过质量在20吨以上的空间站,其实,也研制过质量较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欧空局决心同俄罗斯合作研制载人空间站来代替已不复存在的哥伦布自主空间站。首先是欧洲给和平号空间站提供组部件。然后同俄罗斯共同建造载人轨道结构。为此,德国航空航天集团(德意志航空航天公司)和俄罗斯能源公司建立了联系。这项工业合作项目也是1992年4月9日艾尔诺公司空间部和能源公司签订的合同的一项主要内容。由艾尔诺公司出资,两家公司完成了未  相似文献   

7.
熊健  张连瀛 《太空探索》2000,(11):12-15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正在紧锣密鼓,虽然我们中国是局外人,但作为一个重视航天技术,并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航天国家来说,不应该只当一个旁观者。 有关国际空间站的资料众说纷纭,就连本刊也很难判断真伪,希望两位嘉宾能给大家满意的回答。 ▲为何又不叫“阿尔法”了 为了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多功能永久性空间站”。1986年6月里根总统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建议西方国家参与美国空间站的研制工作,“以共同抵御苏联在空间领域的威胁”。经过反复磋商,美国、欧空局11国、加拿大、日本终于在1988年9月29日正式签署了一份关于联合研制、开发和利用空间站的政府间合作协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宇局现已选定取代宇航员,在轨建造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机器人,它是马丁·玛丽艾塔公司研制的“飞行遥控机器人服务车”(FTS)。两年来,马丁公司与格鲁曼公司竞包此任务,结果马丁公司中标,获得价值2.97亿美元的合同。预计在FTS在轨使用之前,将用航天飞机对它进行验证。计划在1991年底在轨试验第一个FTS的技术,1993年底制造出一个样机。之  相似文献   

9.
美国防部根据众议院和参议院武装勤务委员会的要求,提供了一份有关空间站军事用途方面的评价报告。国防部对空间站的评价认为,尽管没有确定出空间站具体的军事飞行任务,但是空间站将有助于评定载入在侦察、战略防御及其它方面的能力。报告中说:“国防部不计划使用空间站进行武器系统试验,但是可考虑用它进行某些试验和研制活动,例如支援战略防御研究批准的那些实验。”报告还提出了利用空间站进行添加燃料、保养维修、甚至建造大型军事卫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苏新 《国际太空》1996,(12):7-8
1 俄经费不足,服务舱进度可能推迟按照“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原定的计划,空间站的建造工作将于1997年11月正式开始,届时,将发射一个由美国NASA投资、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机械制造厂制造的称为FGB的多功能货舱。1997年12月,将发射头一个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航宇局(NASA)规划的建造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包括了利用航天飞机向轨道运送空间站舱体。这些舱体将为宇航员提供起居与工作地方,而且还将安装一些试验和生产设备。为了尽量降低天—地往返运输费用,必须经过“深谋熟虑”以保证每次发射或每一系列发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会计室(GAO)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航宇局(NASA)严重地低估了“自由”号空间站计划的总费用。NASA和GAO估算金额相差40%。 GAO认为空间站的研制和建造从现在到2000年期间需经费400亿美元,其中包括从1996年底发射入轨后前3年的管理费。按计划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30年,即2027年后空间站寿命结束,加上后27年的管理费,“自由”号空间站计划的总费用将达到1180亿美元。而NASA的估算是:到2000年时共需300亿美元。另外,每年载  相似文献   

13.
苏新 《国际太空》1997,(6):13-14
1拖期后的发射计划“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原计划从1997年11月正式开始建造,但因俄罗斯服务舱的制造工作拖期,整个空间站的发射计划将推迟7个月。这样,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俄罗斯制造的FGB功能货舱,将推迟到1998年6月由俄罗斯的质于号火箭发射入轨。随后,在1998年7月9日,美国将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第一个美国制造的部件——配备6个舱口的增压节点舱,它用于连接空间站的其他舱段。为防止空间站计划推迟发射后再继续拖期,美航宇局(NASA)希望制造一种称为“临时控制舱”(InterimControlModule)的辅助推进系统,它将以一种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太空》2013,(7):20-26
载人航天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010年,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和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1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总体构想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所属航天员系统负责选拔训练航天员乘组;空间实验室系统负责研制天宫-2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研制进行先期技术验证;空间  相似文献   

15.
1FGB功能货舱已制成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和生产空间中心已按照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的合同,于1996年底完成了FGB功能货舱的研制和制造工作。FGB将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第一个人轨的硬件,定于1997年11月用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发射。它可为初期的空间站提供能源和推进等功能。FGB在完成分系统测试后,将运往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最终测试,并与运载火箭总装在一起。1997年12月,FGB将与波音公司制造的一个节点舱在轨道上实现对接。FGB功能货舱的研制和生产合同签订于1995年8月,整个合同价值1.9亿美元。2美、…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由地面转入太空1国际空间站计划进入关键的一年□□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空间合作项目——“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建造工作已逐步由地面转入太空。按计划,1998年6月俄罗斯将用质子号火箭把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相似文献   

18.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5):694-695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成功迈出第三步,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更宣告中国开启了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按照任务规划,2021和2022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和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近期,空间站任务相继取得重大进展,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5月5日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召开。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进展情况。解读: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迎来"开门红",拉开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向飞 《太空探索》1995,(4):8-12
由美国倡议和领导的,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和加拿大等12国参加研制和建造的阿尔法(Alpha即α)国际空间站计划(ISSA)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历时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国家性载人航天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目的是发展空间科学技术,迎接世界范围内航天商业化和军事化的挑战,为未来的星际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这项始于80年代中期的国际计划现正成为大多数参与国载人航天的核心。为使读者对国际空间站的来龙去脉、结构设施、建造进程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特组发向飞撰写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