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接触焊:日本由于能源危机,目前在接触焊方面重点是发展节省电力的工艺和设备。(一)次级整流式点焊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交流变压后再进行整流,由于直流迴路的感抗小,故与单相交流式相比,输入功率仅有1/3—1/5,线电流只有1/5以下,功率因数可达85%以上,且三相负荷平衡。与低频式相比,焊接时间不受限制,没有两个脉冲电流之间的冷却时间,  相似文献   

2.
突扩型燃烧室的结构简单可靠,近年来已引起广泛注意。为了计算时均流场和湍动流场,必须考虑迴流区及附面层全方位的压力梯度,给计算方法带来困难。 本文由时均的N—S方程和—ε湍流模型出发,将Patankar解耦技术推广到可压缩流,采用牛顿迭代法和稀疏矩阵技术,由连续和动量方程直接求解压力和速度场,继而获得温  相似文献   

3.
前言对一些加工精度高的大尺寸圆形工件,圆度仪是无能为力的,若用在位测量或其他临时测量装置,由于迴转轴的精度低,环境条件不好,测量中的偶然误差往往很大,以致淹没了工件的形状误差。从统计概念上看,这种偶然误差是一种非平稳随机过程,用对时间平均的办法不能予以渭除,必须在它出现的同时立即清除,不允许它渗入信号之中。因此需要找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某型燃机喷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某型燃机喷嘴Ⅰ路供油、Ⅰ路与Ⅱ路共同供油和Ⅰ路供油与Ⅱ路供气的雾化特性.得到以下结论:Ⅰ路供油量基本满足工作要求,锥角误差大约为14.7%,锥角变化相对较大;Ⅰ路与Ⅱ路共同供油锥角满足要求,而供油量相对变化较大,流量误差为12.2%;在Ⅰ路供油与Ⅱ路供气中,Ⅱ路供气压力从0.1MPa上升到0.4MPa时,燃油雾化锥角由70度减小到40度.这对燃机喷嘴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湿度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理量,多路温湿度的远程测控应用十分广泛。无线多路温湿度测控系统利用Labwindows/CVI 2012开发平台,以C8051F350单片机为数据采集控制芯片,通过ESP8266无线WiFi模块将3个DHT11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3路数据送往上位机,上位机对3路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6路继电器模块对负载进行控制。系统具有对3路温湿度进行检测、无线传输、控制、存储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民机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持续大流量输出导致安全阀开启后瞬时向回油管路泄压这种回油管路压力较高的典型场景,基于AMESim软件平台建立了安全阀下游回油管路动态压力分析模型,对一些可能影响安全阀下游回油管路动态压力的液压系统元件及参数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液压系统中元件的液容和液阻效应可以降低回油管路动态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船燃气轮机气路性能监测诊断的有效性要求,归纳总结了气路测量参数选择要求,提出了1套系统完整的燃气轮机气路测量参数的理论选择方法。在可测量和易测量要求及测试精度要求的初步选择基础上,依次采用影响系数、相关系数和条件数对气路测量参数的敏感性、相关性和诊断误差等进行了分析,最终从理论上选择了某舰船3轴燃气轮机气路性能监测诊断的测量参数。实例表明该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工程应用价值,对燃气轮机气路测量参数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某型涡轮轴发动机稳态气路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是涡轮轴发动机稳态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的结果。根据监控功能要求 ,应用气路参数分析法 ,确定反映部件性能参数变化的测量参数 ,建立故障诊断模型 ,探讨分别应用 6个和 4个测量参数诊断气路部件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邵荣士 《飞机设计》2001,(1):39-45,60
针对某机自动驾驶仪定型试飞出现的高空振荡问题,揭示了空速管气路延时是造成高度稳定(定高)系统高空振荡的根本原因。文中研讨了飞行包线内运动粘性系数及与其关联的气路延时的变化规律。推导了相位超前网路的参数特征,给出用超前校正网络补偿气路延时的设计方法,试飞证明该法有效地补偿了气路延时,解决了自动驾驶仪高空振荡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路可测信息的有限性及不确定性易导致航空发动机气路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源诊断信息融合机制,以提高气路部件故障诊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介绍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气路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用于多源诊断信息融合的气路分析贝叶斯网络,即以常规的气路可测参数为主,而其他诊断信息则借助故障模式先验概率表引进贝叶斯网络,实现多源信息的融合.仿真实验表明:通过融合多源信息能够准确地诊断出传统的气路分析难以识别的故障,同时降低了健康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提高了诊断结果的精确度;在观测噪声放大一倍、健康参数变化量小于1%的情况下,通过融合多源信息仍能准确的估计出健康参数变化量,且标准差均于0.1%.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是提高当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可承受性的关键技术,是实现发动机视情维 修的重要方法之一。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作为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先进航空发动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研 究价值与前景。基于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50余年的发展成果,梳理了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的总体实施流程,包括气路 测量参数的选择及参数预处理方法、基线值的计算及基线模型的构建方法;介绍了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的基 本原理和典型成果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对气路故障诊断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性能预测、在线气路故障诊断、信息融合 以及过渡态气路故障诊断的基本思想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国内外研究表明: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已经形成了以基于模 型和基于数据驱动为基础的诊断方法体系,得到了较全面且系统的发展。中国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航空发动 机全寿命周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建立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体系,增强产、学、研、用等多方协作,为先进航空发动机健 康管理系统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淼  李斌  邢理想 《航空学报》2020,41(2):123393-123393
基于热力学不平衡两流体六方程模型模拟了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燃气射流在氧路系统泵间管路液氧流体中的冷凝过程,获得了燃气射流冷凝特征参数沿管路流向的分布规律。根据Rayleigh-Plesset方程和燃气射流特性建立了泵间管路燃气冷凝过程的传递函数模型,并与氧路管路、泵等组件模型联立求解,分析了发动机氧路系统频率特性。研究了在不同氧路入口压力和液氧温度边界条件下,泵间管路燃气射流冷凝过程对氧路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高入口压力和过冷液氧改变了射流气体的惯性和柔度,使得氧路系统特征频率增大。不同边界条件下发动机热试车结果表明,提高氧路入口压力或降低液氧温度使得氧路系统频率从8.3 Hz提高至11 Hz,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泵间管燃气射流冷凝过程是影响氧路系统频率特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航电系统的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模拟多路数据总线(MIL-STD-1553B总线)的通信过程,完成对多路数据总线通信系统消息传输的优化设计,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讨论了多路数据总线通信系统消息传输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多路外渗式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研制过程.详细阐述了多路外渗式湿度发生器的渗透管选择、多渗透管气路选通方法及硬件结构.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该装置工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正1 STS产品基本介绍静态开关(Static transfer switch,STS),又叫静态转换开关,是实现两个独立电源间快速转换的无触点电子式开关装置,为电源二选一自动切换系统,第一路出现故障后STS自动切换到第二路给负载供电,第二路故障时STS自动切换到第一路给负载供电。适合用于UPS+UPS,UPS+发电机,UPS+市电,市电+市电,市电+UPS等任意两路交流电源的不断电  相似文献   

16.
二、三轴运动模拟转台的动力学三轴转台作为三个自由度的、级联的迴转刚体组合体,其动力学问题可以应用已经发展了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诸如拉格朗日—尤拉方程、牛顿—尤拉方程和叠代的拉格朗日—尤拉方程以及通用的达朗贝原理等)加以解决。上述这些方法都已成功地用来描述多关节机器手的动力学。本文对三轴台动力学的研究旨在得到明确、具体的动力学解析表达式。比起通过数值计算进行分析的方法,解析表达不但以公式给出结果,而且可以给出物理意义和工程上意义的解释。一般说来,欲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路协调加载试验技术在进行结构强度试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设备及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针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油源污染、系统激振、伺服作动器选取、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试验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就影响多路协调加载试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本文提出的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富氧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目前推力调节范围窄的问题,以某型富氧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为原型,建立了发动机非线性静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分析了5种推力调节方案,其中调节推力室供应路流量的方案不可行;调节燃气发生器燃料路流量会引起燃气发生器混合比严重偏离稳定工作点;联合调节燃气发生器燃料路和氧路流量使得系统复杂;调节涡轮燃气流量可获得较宽推力调节范围,未来将针对该调节方案开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某机高度稳定系统的高空振荡及气路延时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荣士 《航空学报》2001,22(5):396-399
揭示了空速管路延时是造成某机高度稳定系统高空振荡的根本原因,研讨了飞行包线内运动粘性系统及与其关联的气路延时的变化规律,给出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特征以及用该网络补偿气路延时的工程设计方法。试飞证明,该法成功地解决了该机高度稳定系统高空振荡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燃气涡轮发动机在航空、地面和舰船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发动机气路诊断的发展以及当前的主要气路诊断方法如故障方程法,基于非线性模型的诊断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等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航空发动机气路诊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