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定常不可压粘性绕流积分解法中的涡量迭代过程、涡量边界条件的提法以及压强系数的计算等方面都作了改进,使数值解更易于稳定收敛并提高精度。为了验证本文的方法,对低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效率是高的,迭代过程是稳定的。将本文方法推广到三维流动没有原则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约束迭代法以改进不可压分离流计算中的迭代收敛性。在每个时间步的迭代中,对涡量传输方程的边界涡量,预先进行近似估计。因此它相当于一种隐式的边值算法。 两个翼型的算例表明,约束迭代法具有高的收敛速度。由于无需寻找最优松弛参数,因而节省人力,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热线风速仪(HWA,Hot Wire Anemometry)测量了D300mm×2000mm圆管内旋转流切向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测量结果表明在圆管的中心区域,瞬时切向速度随时间的波动变化较大,而靠近边壁区域瞬时切向速度随时间的波动变化较小,中心区域瞬时切向速度的脉动幅值远大于壁面区域的脉动幅值。通过对瞬时切向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可知,瞬时切向速度的波动频率沿径向和轴向基本一致,但在出口区域频率有所增大,圆管内的瞬时切向速度出现低频波动是旋转流的摆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粘流与无粘流的相互作用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粘流/无粘流的各种计算方法和结果。重点在于介绍定常流动中的弱相互作用。首先叙述了弱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不可压流动和跨音速流动中粘流/无粘流相互作用的某些正耦合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在分离区附近边界层正方法失效的原因。然后介绍了边界层反方法和适用于带分离的流动中半反方法耦合的粘流/无粘流的相互作用方法。文中也简单地总结了三维情况的应用和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求解涡度流函数形式的定常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半隐式指数型差分格式。涡度方程用上述格式求解,而流函数方程用多层网格法求解。这种组合求解方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较快的收敛速度。本文对Re=100,400,1000,3000,5000的驱动方腔及Re=400,1000的驱动长方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有的计算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Taylor-Galerkin有限元法在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两方面作了改进,与多级有限元法相结合,构成了多级Taylor-Galerkin有限元法。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平面跨声速叶栅流动,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势流-边界层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低速翼型的分离和失速。势流用对称面元法。边界层用改进的滞后掺混法,考虑了高阶项影响,适用于计算分离。文中对粘流-无粘流耦合方法作了改进,改进的半反-局部联立耦合方法。考虑了相邻点之间的作用,收敛性较好。计算了NACA4412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压力分布和气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算例表明,翼型高升力状态计算必须包括尾流的作用,也应用对势流计算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了二维扩压器中可压湍流附面层分离流动 ,得到了时均速度和湍流量 ;表面摩擦系数沿程分布及时均速度分布与经验关系式做了比较。预测中应用准同时粘性 /无粘流匹配模型 ,并比较了两种形状因子 H1=H1( H)的经验关系所得的预测结果。在最大反流以前 ,所预测的附面层特征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关于由四条不规则边界线封闭的平面区域的通用网络生成数值的方法。生成了某型小涡扇发动机环形燃烧室的平面网络,应用在该燃烧室的CFD计算中。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计算快速、准确,在由复杂形状边界组成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CFD/Nozzle软件包是一套专门的二维轴对称跨音速喷管流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工具。它采用高度集成化的操作环境,将网格生成、数值计算、图形显示全部过程集于一体。具有西文环境下的全中文用户界面,操作环境同时提供详尽的彩色图文方式下的中文提示。数值方法稳健,兼具源程序开放与编译连接自动化特点。叙述了CFD/Nozzle软件包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并给出了流场计算、参数分析、功能扩充几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紊流模型来封闭N-S方程,它们分别是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发展的隐式K-ε两方程模型和基于RNG方法的紊流模型。与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相比,发展的K-ε两方程模型通过在紊流耗散率方程中增加一项,来说明若干时间尺度,以提高对壁面附近流动的预测能力;基于RNG方法的紊流模型在紊流耗散率方程中增加一项R,能较好地体现大剪切率所产生的强烈的各向异性效应及非平衡效应。应用3种紊流模型对三维压气机叶栅通道紊流流动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后两种紊流模型计算得到的值与实验数据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计算机在分析与仿真中的广泛应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许多复杂而难以观察的现象已能得到揭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设计与研制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应用计算机在一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预示、设计优化、性能检验和故障分析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我国在设计与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如何加强计算机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出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辅助制造的流程图,并认为结构装药设计的性能预示和热防护计算是发动机理论和结构设计的中心内容,计算机制图是设计思想的最终表达。性能预示的核心是考虑燃烧和流动相互作用的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热防护设计的核心是烧蚀,传热和强度计算。CAD和CAM系统应当随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核心研究成果,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预示的准确度和理论设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