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由轴流压缩机驱动运行,具有运行范围宽、流场品质高、运行时间长等优点,是国际上最主要的跨声速风洞类别。近年来我国飞行器型号研制对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试验需求快速增长,为了弥补我国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备短板,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建设了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该风洞是我国第一座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为了获得最佳的风洞流场品质和气动性能,航空工业气动院研发了多项适用于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气动外形设计技术,包括风洞的喷管、试验段、二喉道等高速部段的气动设计技术和低速部段气动设计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总体设计要求和主要部段的气动设计方法,并通过CFD计算和风洞试验开展研究与验证。通过应用先进风洞气动设计技术指导风洞建设及调试,2.4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流场均匀性、噪声和湍流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数据品质与国际先进风洞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大展弦比和飞翼类等大载荷飞行器风洞试验的准精度,中航工业气动院在FL-8低速风洞开展了三点支撑系统研究。两种空间形状和截面形状支杆的风洞试验表明:三点支撑增加了试验系统纵横向的刚度,使得试验精度有所提高;支杆形状对横向试验结果影响显著,精细地设计模型附近支杆对提高试验准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俄罗斯民用飞机起落架噪声特性及控制技术联合研究中所使用的5.5 m×4 m声学风洞(FL-17风洞)为例,介绍了大型声学风洞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FL-17风洞的研制历程与各项性能指标;然后基于中俄联合研究中的大尺度起落架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概述了起落架噪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FL-17风洞开展的起落架噪声机理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试验、数值模拟和噪声预测数据库,以及基于非常规截面方法和空气幕方法的起落架降噪技术等;最后,对于大型声学风洞的科研使用给出了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气动院FL-9低速增压风洞尾撑支架干扰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生成了YF-16模型的分区对接网格.计算对模型的典型安装状态进行研究,获得了全机气动特性和支架干扰量,探讨了此安装状态下弯刀对飞机气动力的干扰特性,并重点研究了Re数对干扰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包括气动院低速风洞动态试验技术的新进展,并根据大迎角动态气动力特性研究对风洞试验技术的需求及现有能力,提出动态试验技术研究课题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FL-9低速增压风洞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技术设计和方案设计.该系统基于数据库,对风洞资源、试验过程拥有全面而强大的控制能力,是.NET框架的Web Service技术以及工作流技术在国内风洞领域的首次系统应用,是针对航空生产性风洞的通用性数字信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航空科学技术》2006,(6):45-45
低速增压风洞建设项目是我国"十五"期间固定投产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航空空气动力学领域的一项大型基础试验设施。10月26日,一航气动院实现低速增压风洞常压试验、增压试验一次性试车成功。本次风洞试车是分常压试验与增压试验两部分连续进行,并一次试车成功。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风洞轴系在最大转速和最高压力下运转平稳,风洞的冷却系统、增压系统、动力系统、水路气路系统、密封系统、测控系统、供电系统等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无论是常压试车还是增  相似文献   

8.
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的模型气动试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绳牵引并联机构的优点,建造了一种新型的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飞机模型绳牵引并联支撑系统,研究该系统中模型的空气动力参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文中对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建立了描述实验模型气动载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通过测量绳系拉力求得模型空气动力参数的解算方法;设计并构建了绳系拉力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将该系统置于开口式回流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吹风试验,采集了模型在不同姿态和不同风速下的各牵引绳的拉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通过解算得到了不同吹风条件下模型的气动载荷参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绳牵引并联机构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支撑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0风洞的背景噪声,在风洞稳定段、收缩段、风扇前、拐角处设计了若干降噪方案。通过实现对FD-10风洞的降噪改造,为以后FD-09风洞降噪改造提供经验依据,也为本课题组气动声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边条翼作俯仰运动时翼面吹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m低速风洞中通过测力与微丝显示方法,研究了在边条翼的边条和主翼上吹气对机翼作大攻角快速俯仰运动时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在不同迎角下开始吹气的作用。结果表明,翼面吹气能有效提高机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和缩小机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迟滞回环,特别是在小迎角下开始吹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可调叶片推力转向对大攻角纵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利用某战斗机的1∶11模型对可调叶片的偏角、长宽比及纵向位置的影响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试验是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Φ3.2m低速风洞中进行的。试验风速为60m/s,相应的Re数为2.1×106,喷流落压比为2.11,攻角范围为-4°~48°。本文给出了主要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FL-9低速增压风洞是“十五”国家批准建设的大型航空基础设施,笔者简要介绍了该风洞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应力、变形和模态分析,并与风洞气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中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模型简化、边界约束等处理方法合理可行,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最大薄膜应力为147.6MPa,低于许用值42.1%,风洞结构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风洞的前六阶模态分析为风洞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动院多次采购GF阿奇夏米尔的数控机床 气动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唯一的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单位,主要从事航空气动力基础技术与应用研究、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技术研究、CFD技术研究与应用、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以及专用试验设备、设施的研制与建设;承担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型号的高低速风洞试验任务,为型号研制提供风洞试验数据和气动力特性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14.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0低速风洞中建立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和对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的情况。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组合式滚转轴承系统和舵面作动系统的缩比模型以及悬挂支撑系统技术。分别进行了模型滚转运动和偏航运动的风洞试验,对模型姿态随舵偏角变化的实时响应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虚拟飞行的可行性,为建立生产型风洞的虚拟飞行试验装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先进战斗机研制的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岑飞  聂博文  刘志涛  郭林亮  孙海生  李清 《航空学报》2020,41(6):523444-523444
高机动性先进战斗机气动布局与飞控系统设计面临愈加严峻的流动/运动/控制耦合问题,大迎角飞行以及推力矢量等高新技术应用也使其在研制过程中面临更高的技术风险,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是实现飞行器气动/飞行/控制一体化研究、降低研制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试验技术主要特点及其在支撑先进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应用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为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发展和应用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有利于充分挖掘战斗机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降低试飞风险,是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噪声的测量技术在气动院(沈阳)FL-2风洞某型号飞机受油探头降噪实验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战术导弹折叠翼两种展开方法及测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型号设计的需要,掌握战术导弹折叠尾翼在发射初始时的展开特性,对两种折叠翼快速展开的测试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说明了两种测试方法的原理,测试量之间的比较,测试结果的分析。两种方案均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BIA)的一座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熟可靠,可以用于战术导弹的实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栅格舵气动与操纵特性高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飞行器单独栅格舵全尺寸模型气动特性,考核、验证舵控系统操纵性能,在FL-24风洞(1.2m×1.2m)开展了专项试验技术研究。首次在国内高速风洞建立了全尺寸栅格舵高速风洞试验平台,主要内容包括:风洞大载荷侧壁支撑装置设计、高速风洞模型保护装置设计、高灵敏度气动测试天平研制、模型风载条件下变形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动态气动力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等。该项试验技术实现了模型气动与舵控系统以及气动与结构一体化试验验证,为栅格舵尾翼布局飞行器相关专业设计及飞行试验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低速全模颤振试验悬挂支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日益增多的低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的需要,发展颤振试验技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3.2m 风洞建立了一套通用的悬挂支撑系统。该悬挂系统分为垂直和水平两部分,水平悬挂系统由水平钢索装置和张紧机构组成。系统可提供模型沉浮、俯仰、横侧向、偏航和滚转5个方向的自由度;可单独改变模型某一方向的自由度而不影响其它方向的自由度;可确保模型上下、左右、前后位置都处于试验段正中心;可方便地调整模型的迎角和滚转角。对采用该悬挂系统的颤振模型,文中提供了技术要求和参数选择方法。采用同一颤振模型在3.2m 风洞与TsAGI的T-103风洞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的颤振临界速度、频率基本一致,证明该套悬挂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应用于低速全模颤振试验。  相似文献   

20.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液晶膜流动显示技术,并且较全面地介绍了在低紊流度风洞,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中,进行应用试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