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驾驶员诱发振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驾驶员诱发振荡(PIO)成因和机理,总结了PIO的种类和预测方法,提出了抑制PIO发生的方法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并给出了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应对PIO的建议,为飞机研制过程中如何避免发生PIO现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飞行控制系统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熙 《航空学报》1997,18(1):17-21
着重从飞行控制系统角度谈有人驾驶飞机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分析了系统杆力、传动比、间隙、摩擦力以及飞控伺服作动器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用矢量图简明地反映飞机产生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可能性和趋势。对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现象的分析、处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介绍飞机上出现的各种极限环现象及其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出极限环特性与飞机系统的一些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对于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设计中如何避免产生讨厌的极限环振荡,以满足飞行品质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高频人机耦合振荡抑制的方法。首先揭示了高频人机耦合振荡出现的机理和原因,分析了飞机-飞行员系统中的生物动力学交互作用的现象;然后提出了通过改变飞机操纵灵敏度和人感加载特性抑制飞机-飞行员系统中不良的生物动力学交互作用的方法,并确定了高频人机耦合振荡抑制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飞机操纵灵敏度和人感加载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频人机耦合振荡。  相似文献   

5.
张晓飞  徐惊雷  俞凯凯 《推进技术》2018,39(7):1494-1503
为了研究二元超/高超声速进气道在加速起动过程中流动的非定常特性,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内收缩比为1.63的进气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在加速起动过程中,从不起动到起动转变时流场存在两种类型的振荡,即高频振荡与低频振荡。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流动依次经历无振荡状态、低幅高频振荡状态、高幅低频振荡状态、起动状态。其中,高频振荡的频率为664Hz,低频振荡的主频率在62~100Hz,二次谐振频率低于200Hz,且高幅低频振荡持续的时间远大于低幅高频振荡的。喉道壅塞是造成流场振荡的主要因素,而观测到的二次谐振现象是由唇罩侧分离区的非定常形成和消失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人—机系统闭环控制原理,对J—7Ⅰ飞机的驾驶员诱发振荡(PIO)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驾驶员—操纵系统—飞机本体组合系统及大气紊流的数学模型。其次较详细地分析了J—7Ⅰ飞机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复现了几次较为典型的PIO现象,找出了PIO的敏感区及排除PIO的方法;最后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模拟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高金源  陈宗基 《航空学报》1986,7(5):510-514
一、原理和方法 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由于伺服机构传动中的非线性(如间隙和死区)引起整个系统在某些飞行状态下产生极限环振荡,它是一种0.5~1.5Hz左右的低频振荡,使驾驶员位置处的法向过载的振荡幅值超过±0.05g,不能满足有人驾驶飞机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读者陈林峰问:1、什么是飞行员诱发振荡?答:在人机组合闭环系统中,由于飞行员操纵飞机而引起的非操纵性的持续振荡,叫飞行员诱发振荡,简称诱发振荡,以 PIO(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表示。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通常在飞行员完成要求很高的任务时发生。这时,他要集中精力精确控制飞机的航迹,事故往往在使要求很高的任务中断、或需要更高精度时突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了助力器不灵敏区和速度饱和特性对电传-飞机纵向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分析结果说明NSS工作模态容易发生极限环振荡,PSS工作模态不容易出现极限环振荡。对于静稳定飞机有可能出现高频、小幅和低频、大幅两种自持振荡。在操纵或扰动中,当运动幅值超过某一起始振幅,大幅极限环振荡便会产生。本文给出了NSS工作模态的系统稳定判据和预估自振频率、幅值的解析法;分析了舵机回路和计算机的滞后影响。本文最后简略地提出一些改善极限环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实用的驾驶员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人-机械操纵系统(含杆系动态特性、非线性因素)-飞机以及人-控制增稳操纵系统-飞机组合系统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驾驶员模型中参数变化茄机械操纵系统中非线性因素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对研究人-电传操纵系统-飞机组合系统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中的PIO趋势评估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舰载机着舰安全性,首次提出了舰载机的驾驶员诱发震荡(PIO)问题,结合对陆基飞机飞行员诱发振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舰载机与陆基飞机在该问题上的异同点,构造了速率限制器前置滤波器来改进控制回路中的舵机速率保护结构,重点对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可能发生PIO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史密斯准则评估了过程的振荡趋势,说明了下滑过程发生PIO对着舰安全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所提出的防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飞机单纯加油门后的运动规律做了定量的理论计算,对定长周期运动进行了一定物分析,得出了飞机在小速度时加油后有三种可能的状态,即收敛、发散和中立稳定。并指出飞机加油门后的增速状态是暂时的,一般民政部下增速之后,是一个高度与速度相互转化的振荡过程。同时还指出低空小速度时,在加油门后暂时的增速过程中靠拉杆争取高度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丛戎飞  叶友达  赵忠良 《航空学报》2020,41(4):123588-123588
针对一种类似SR-72构型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机开展了进气道通流状态下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相关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滚转单自由度静稳定性、动稳定性以及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运动下的两自由度耦合动稳定性,研究了飞行器转动惯量以及俯仰运动频率对耦合运动的影响,简要分析了耦合运动的机理。研究发现虽然此飞行器具有滚转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但是在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运动过程中,滚转通道却出现了小幅度振荡与大振幅振荡交替出现的情况,最大滚转角超过70°。小幅度振荡出现在正弦俯仰振荡的上半周期,其振荡频率随轴向转动惯量增加而降低,幅值随俯仰振荡频率增加而增大;大振幅振荡出现在下半周期,其幅值基本不变,而振荡频率与俯仰振荡一致。这种现象基本不受惯性耦合作用影响,可以认为是由气动力主导的。  相似文献   

14.
梁东山 《飞行力学》1992,10(3):49-55
本文论述了BW-1变稳机空中飞行模拟H-7飞机发生两次纵向摆动时飞行状态特性,通过试飞研究其飞行品质,校核驾驶员诱发振荡(PIO)发生的可能性;并对解决PIO的方案进行了验证试飞研究,提出了排除PIO较适宜的参数值.试飞证明,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是研究PIO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范灵 《飞机设计》2021,(2):68-73,80
飞机项目研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设计过程是飞机项目研制的关键过程之一.设计过程质量是飞机项目质量的源头,如何开展项目研制设计过程监视与测量活动,提高设计过程能力和设计过程质量,是项目研制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文章以飞机项目研制设计过程质量为研究对象,对飞机项目设计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金档案     
<正>【项目编号】2005ZA27001【项目负责人】卜忱【依托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飞机平尾可控运动试验技术研究完成情况简介:开展了动态标模平尾小幅振荡测量动导数、大幅振荡和操纵面运动非定常气动力三种动态测力试验研究和平尾大幅振荡过程中的非定常流场片光流场显  相似文献   

17.
现代飞机气动布局的设计导致其荷兰滚运动模态的振荡阻尼减小,使其侧向机动性、协调转弯等控制性能变差。为改善侧向控制系统性能,提高飞机的协调转弯能力,在简要分析早期侧滑转弯姿态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基础上,基于飞机协调转弯原理,采用开环补偿加闭环负反馈控制思想,设计了一种飞机协调转弯控制方案,该方案增大了飞机荷兰滚运动模态阻尼,减小或基本消除飞机转弯过程中的侧滑,提高飞机协调转弯控制性能。大量仿真显示,所设计的飞机协调转弯控制方案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解耦模糊控制方法及在飞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某型飞机为对象,控制飞机纵向定高恒速飞行。由于模型是非线性的,采用模糊控制,并具有两个输入两个输出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找出了解耦控制规律,并结合PID控制器综合构成了模糊PID控制器。仿真结果显示控制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振荡小,为飞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产生驾驶员诱发振荡(PIO)的原因,并以某飞机发生PIO为例,分析了产生PIO的机理——法向过载相位对纵向杆力的滞后接近于180°,驾驶员模态和飞机短周期模态出现了严重耦合。操纵系统时间延迟、相位滞后、质量不平衡力以及驾驶员的输入等,都会对飞机的动态特性产生影响,在飞机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就能极大地降低产生PIO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飞机飞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干扰(如风扰动等)的影响。在外界干扰作用下,飞机飞行状态呈现不规律振荡,导致飞行稳定性变差。而飞机结冰后,冰层积聚在飞机表面,改变了飞机气动外形,进而改变了飞行控制参数,往往使飞机稳定性能更为恶化。飞机飞行时,一般均需在操纵系统中加入增稳控制系统,抑制飞行状态振荡,以更好地保持稳定性。飞行控制系统基于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设计,需事先已知飞行控制参数。而对于结冰后的飞机,目前的结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