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载机服役环境恶劣,容易遭受微生物腐蚀。从舰载机油箱和电子元件材料腐蚀产物中取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提取与鉴定,筛选出 7种典型菌株。通过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初步研究了其中 3种菌对 7B04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菌对 7B04铝合金腐蚀有抑制作用,而鲁氏不动杆菌和副干酪乳酸菌具有促进腐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中植物不可食秸秆等固体废物处理问题,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小麦秸秆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对发酵温度、初始含水率及碳氮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采用BLSS固废生物转化器进行验证,并分析固废生物转化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目及群落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55℃、初始含水率60%、碳氮比30:1,该条件下摇瓶和固废生物转化器中降解效率分别为42.5%和56.3%。微生物总数达到3.27×10~(7 )个/mL。基质中微生物多样性显著,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种属多样性有下降趋势,而与纤维素降解等功能相关的优势菌群Bacillus(芽胞杆菌属)、Thermolactis(热乳芽胞杆菌)、Scopulariopsis(帚霉属)及Aspergillus(曲霉属)等丰度明显上升。研究结果为BLSS中植物固废提供高效的生物处理方法,并为植物固废处理微生物菌剂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载人航天器座舱中微生物的危害会越来越严重,环境微生物监测对保障乘组健康和航天器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载人航天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培养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ATP、LPS、DNA等分子生物标志物为靶点的非培养法检测技术被设计应用于载人航天器环境微生物监测。回顾了在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目前在轨应用的以培养法为基础的微生物评价方法和以非培养法为基础的微生物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以期为中国在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磁脉冲压接技术成形速度快、效率高,适合高强钢和铝、碳纤维等轻质材料的连接,在飞机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针对磁脉冲压接管件的在线检测方法较少,不利于该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针对磁脉冲压接管件压接质量的在线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4–Tiny(You only look once v4–Tiny)检测网...  相似文献   

5.
MPEG-4最重要的特点是用音频-视频对象来描述内容和进行编码。这就需要按照视频对象进行视频图像分割,而视频对象具有时域和空域这两大特点,而时域分割又占主要的地位。研究了一种时域分割算法,即研究了一种运动检测技术方案,采用Til Aach,Andre Kaup提出的基于概率模型的运动检测技术,用Gauss模型描述噪声引起的像素值变化,将运动目标和有噪声的背景区别开来。最后,采用二值开闭重建滤波器来去除前景和背景中的“小洞”,从而获取了最终的运动检测掩码。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似理论研究了引信62mm模拟弹丸检测技术,建立了全弹道相似准则并设计了存储测试系统,对条件参数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弹射击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模拟检测技术为高价值弹药的引信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水质金属切削液中 ,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油质添加剂和防锈添加剂等 ,其中有无机盐类物质 ,也有有机化合物。水质金属切削液的成分为微生物 ,如细菌、酵母菌、霉菌等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在温度适宜时 ,微生物便会生长和繁衍 ,导致水质金属切削液腐败变质。本成果针对微生物生长繁衍条件 ,对水质金属切削液防腐败变质的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水质金属切削液的质量保证应该在原液的配方上和生产后的储存、运输以及使用的全过程及日常管理中采取措施。本成果通过调整原切削液的配方、加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偏光金相显微镜和超声探伤仪对高性能机械密封用块体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中的缺陷进行表征和无损检测.偏光显微观察发现,各向同性热解炭材料中的主要缺陷主要包括三种:各向异性夹杂、裂纹和各向同性夹杂.超声实验研究表明,利用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测技术可有效检出各向同性热解炭制件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各向同性热解...  相似文献   

9.
现有基于Lattice Reduction (LR)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检测算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MIMO系统的误比特率(BER)性能,但其检测性能与最优的最大似然(ML)算法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道分组的线性Lattice Reduction辅助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信道分为两组,对通过条件最差子信道的信号采用最优的ML算法检测,然后将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消除,再采用Lattice Reduction技术对第2组信道进行优化,最终并行地对剩余信号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在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和64QAM调制下,对于4×4的MIMO系统,该算法的误比特率性能达到了最优;对于6×6的MIMO系统,该算法相比最优的ML算法其检测性能相差不到0.5 dB.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石墨材料的制造工艺和缺陷类型,并结合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的工作特性,阐明了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必要性。对目前通用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缺陷的X射线检测方法,并对X射线检测过程中图像灰度、对比度、电压、电流、滤片及积分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石墨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工艺参数设置准则及高精度检测方法,实现了石墨材料内部孔隙的可视化仿真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石墨材料气孔率统计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端面密封用石墨材料内部典型缺陷的特征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