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2010,(3):36-39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是虚拟的,可是它的逼真程度。  相似文献   

2.
高云逸 《航天员》2013,(1):64-67
2010年,奥巴马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指挥棒指向了火星。已经在档案馆中沉睡了40年的一个伟大设计——核火箭发动机,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载人航天黄金时代,它因人类的火星远征而生,又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向而归于沉寂。核火箭发动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3.
《航天》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5位月航31天日员~送6月上3月日球,。世迄界今月为球止大,会月将球在是北人京类召到开访,过本的刊地特球别以刊外发的"唯世一界一月个球星大球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诏曰 《航天员》2009,(4):78-79
在千变万化,甚至瞬息万变的地球生存空间里,人们的好奇之心得不14充分的满足、探索脚步也不会止步,这样,我们就把眼光投向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并且设想着有天能听到来自太空其他生命的友好之声,我们航天、出舱、探月、遥步像更深的空间迈进是的,地球人不愿独享宇宙,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相似文献   

5.
嵇少丞 《航天》2011,(5):28-31
2011年3月11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9.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日本,大自然在人类面前又一次显示它巨大的神威。  相似文献   

6.
黄志澄 《航天》2010,(2):8-13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晓利 《航天员》2014,(1):64-66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上映,一时间名声大噪,并一举拿下奥斯卡多项大奖和提名,随着3D特效技术的应用,票房冲击下的商业化电影已层出不穷,那一年的《星球大战》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江燕 《航天》2010,(1):29-31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终将于年内竣工,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进展,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丰碑,但是关于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关于应不应该开展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开放的美国,始终争论不断,时缓时剧。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8,(3):77-77
美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倾力打造;美籍华裔科学家王阿莲博士热力推荐;美国火星探险车项目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一本写给所有有思想、有激情、渴望体验太空探险的朋友们的书……  相似文献   

10.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兼评论家,因其特殊身份,其作品中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他的小说创作多有评论,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的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女权主义中"自我"和"他者"的观点评析戴维洛奇的《换位》。  相似文献   

11.
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将先进的教考模式与策略思想融入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双层项目驱动的‘二四四’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