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0年,奥巴马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指挥棒指向了火星。已经在档案馆中沉睡了40年的一个伟大设计——核火箭发动机,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载人航天黄金时代,它因人类的火星远征而生,又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向而归于沉寂。核火箭发动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3.
4.
在千变万化,甚至瞬息万变的地球生存空间里,人们的好奇之心得不14充分的满足、探索脚步也不会止步,这样,我们就把眼光投向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并且设想着有天能听到来自太空其他生命的友好之声,我们航天、出舱、探月、遥步像更深的空间迈进是的,地球人不愿独享宇宙,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9.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日本,大自然在人类面前又一次显示它巨大的神威。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3个国家的领导人,长达十几天的会议,围绕“全球变暖”这一话题,讨价还价,争夺本国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和时间。与这次会议形成呼应的是一部名为《2012》的美国灾难片在会议开幕前全球公映,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展示了预言中地球大灾难令人恐惧的一面和美国人一如既往地“救世主”角色——带领世界各国打造“诺亚方舟”,成功逃生。2012年在向我们走来,面对可能的大灾难,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上映,一时间名声大噪,并一举拿下奥斯卡多项大奖和提名,随着3D特效技术的应用,票房冲击下的商业化电影已层出不穷,那一年的《星球大战》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终将于年内竣工,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进展,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丰碑,但是关于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关于应不应该开展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开放的美国,始终争论不断,时缓时剧。 相似文献
9.
10.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兼评论家,因其特殊身份,其作品中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他的小说创作多有评论,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的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女权主义中"自我"和"他者"的观点评析戴维洛奇的《换位》。 相似文献
11.
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将先进的教考模式与策略思想融入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双层项目驱动的‘二四四’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