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 《国际太空》2014,(3):21-23
全电推进卫星是指星箭分离后完全依靠电推进系统变轨进入工作轨道,且入轨后位置保持也采用电推进系统的卫星。2012年3月,波音公司(Boeing)在一次商业通信卫星竞标中,首次推出全球首款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卫星平台,拉开了全电推进卫星研制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正>3月2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中型火箭成功将首批两颗全电推进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两颗卫星分别是欧洲电信(美洲)公司所有的Eutelsat 115 WB和香港亚洲广播卫星公司(ABS)的ABS-3A,均采用波音公司的BSS-702SP卫星平台。这次发射价格约为6100万美元。太空探索公司将低廉发射价格由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欧洲阿里安公司在小型卫星发  相似文献   

3.
刘悦 《国际太空》2015,(3):9-10
<正>2015年3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猎鹰-9(Falcon-9)火箭携带美国波音公司(Boeing)研制的两颗全电推进卫星(A l l-e l e c t r i c p r o p u l s i o n satellite)—亚洲广播卫星-3A(ABS-3A)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115西B"(Eutelsat 115 West B)卫星升空。全电推进卫星的概念由波音公司于2012年最早提出,波音公司的BSS-702SP全电推进平台一经推出即获得了4颗卫星订单,采用波音公司的专利技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从而引领了全球全电推进卫星的发展浪潮。此次发射的亚洲广播卫星-3A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115  相似文献   

4.
刘悦 《国际太空》2012,(11):38-40
在通信卫星制造领域,波音卫星系统公司(BSS,以下简称波音公司)是勇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21世纪初,波音公司便在早期的BSS-702卫星平台的太阳电池翼上率先采用聚光器设计,以期获得更大功率。事实表明,聚光器设计是一项失败的设计,导致卫星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很快大幅降低。无独有偶,波音公司的BSS-601卫星平台较早采用了电推进装置用于南北位置保持,其电推进产品为13cm直径氙离子推进器(XIPS)。而统计发现,在2000年以来全球通信卫星发生的电推进  相似文献   

5.
4月4日,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21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空军的“宽带全球卫星通信”2卫星,是“国防卫星通信系统”3的后续卫星系统,共包括6颗卫星。首颗卫星“宽带全球卫星通信”1于2007年10月发射。卫星由波音公司建造,采用BSS-702型平台,重5987千克。  相似文献   

6.
李强  吕强 《国际太空》2016,(7):46-52
2016年6月15日,波音卫星系统公司(BSS)制造的亚洲广播卫星-2A(ABS-2A)和欧洲通信卫星-117西B (Eutelsat-117 West B)2颗全电推进卫星由猎鹰-9(Falcon-9)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电推进技术在商业通信卫星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夏亚茜 《国际太空》2012,(11):44-46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成立于1982年,主要以研制可靠、创新和经济可负担型小卫星系统为主要业务。该公司的“星”(Star)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星-1卫星平台仅应用于4颗卫星,从开发N-星-c(N-Star-c)卫星开始,轨道科学公司采用了星-2卫星平台,至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最新一颗卫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23(Intelsat-23),另有10颗采用星-2卫星平台的卫星在研。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6月1日发射的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卫星172B"全电推进卫星在发射了4个月之后成功完成定点,创下了全电卫星最快定点纪录。该卫星是首颗发射入轨的空客造全电卫星。在此之前,波音建造的4颗较小卫星已经采用过电推进轨道提升技术。这4颗卫星用了6  相似文献   

9.
由于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双重原因,亚洲卫星通信公司(Asiasat)的亚洲2号卫星的发射日期将比原计划推迟8个月。该公司称,为了安全可靠起见,不急于在匆忙中发射。从卫星方面来说,推迟的原因是修改了卫星上推进系统的一组阀门。亚洲2号卫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采用M7000系列卫星平台。去年第二季度发射的、也是采用M7000卫星平台的Telstar-402卫星,在入轨后不久,整个卫星报废,现怀疑是推进系统阀门故障所致。从运载火箭方面来看,亚洲2号选用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系列火箭。亚洲卫星通信公司尚未为…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星的电推力及力矩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电推卫星的姿态轨道动力学方程.利用此模型描述全电推进卫星的姿态运动状态及轨道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卫星的运动性能,该模型已应用于我国亚太6E卫星研制中,应用该模型对卫星进行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符合测试及分析结果,且该卫星在轨控制效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5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ECA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由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和天空完美日星公司共有的"地平线"3e,以及由阿塞拜疆国有卫星运营商阿塞航天公司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共有的"阿塞航天"2/"国际通信卫星"38通信卫星。"地平线"3e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采用BSS-702MP平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时间2015年8月28日14:44(北京时间19:44),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的国际移动卫星-5 F3(Inmarsat-5 F3)由"质子"(Proton)火箭发射升空。Inmarsat-5 F3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该卫星基于波音卫星系统-702HP(BSS-702HP)平台设计,质量6.07t、功率15k W、设计寿命15年。卫星携带89台Ka频段转发器,将为太平洋地区提供海上、空中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卫星通信服务,卫星同时支持高分辨率视频、音频和数据通信。Inmarsat-5 F3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旨在提供全球高速卫星移动宽带互联网服务的"全球快讯"(Global Xpress)系统部署完成。  相似文献   

13.
刘豪 《国际太空》2012,(11):2-6
卫星总体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卫星平台研制展开的,它对提高卫星性能、节约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卫星平台系列型谱,但型谱的覆盖性不够完整,产品化、通用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为了加快构建我国卫星平台配套产品型谱体系,加强卫星平台技术升级,促进卫星平台更好、更快地发展,本刊特别推出了卫星平台专刊,介绍国内外各卫星半台最新发展动态。以供有关领导和专家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卫星平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太空》1997,(4):12-13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要求拥有自己的小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小卫星日见走俏。作为欧洲最大的空间制造商、拥有研制Spacebus公用平台丰富经验的法国宇航公司自然不会熟视无睹,最近推出了名为“PROTEUS”的小卫星公用平台(“PRO-TEUS”是法文“可重构的观测、通信与科学平台”的缩写)。该平台经法国空间研究中心评审,已被选为该中心计划发展的小卫星平台。PROTEUS平台的概况、任务、组成和性能可参见本刊1996年12月号“法国宇航公司小卫星计划”一文。小卫星之所以吸引人,是由于它具有“较快、较好、较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最近推出新的卫星平台HS-702。该卫星平台与目前正在使用的商业卫星平台相比,有效载荷重量增加1倍,功率增加两倍。休斯公司总裁D.Cromer说,这是该公司直接与用户打交道,征求用户对通信卫星需求的结果。HS-702卫星平台平均可携带60~70台高功率转发器,而目前的商业卫星一般为30~40台转发器。如果将位置保持推进系统的重量减轻,HS-702可携带的转发器数目可增加到90台。它重4.6吨,太阳翼跨度2米,可以与世界上主要的中型和大型运载火箭兼容。休斯通信公司已经获得了两个H…  相似文献   

16.
在太空预警卫星方面,苏联在1972年9月发射了第一颗实验用的早期预警卫星“宇宙”520号(Cosmos-520)Cosmos-520与美国的预警卫星一样,都是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来侦测导弹尾焰发出的红外线辐射信吃。1972-1976年间,苏联发射了数枚实验用的预警卫星,以测试多种近红外线及紫外线传感器。1978年后,苏联开始使用一套部署规模较小,运行能力较为有限的US-KS“眼睛”(Oko)式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含有5枚卫星,称为SPRN较力量观察专用设备。而由9枚Oko卫星组成的第一代完整系统于1982年完成。苏联的所有预警卫星都是由中央科学研究所(Tsni kometa)负责设计,而Lovochkin NPO(科学研究制造机构)则负责研究卫星平台本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国际太空》2016,(12):42-45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研制的“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在实践-17卫星上完成了全部在轨飞行验证工作,这是世界首套完成在轨飞行验证的“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采用新一代霍尔电推进技术,代表着国际上目前的主流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我国新一代通信、全电推进等卫星平台。相比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化学推进系统,“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技术比冲高出6倍以上,对于同样的宇航任务,电推进消耗的推进剂约为化学推进的1/6,甚至更少,可显著提升航天器有效载荷,延长航天器在轨寿命,降低航天器发射成本。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2013年,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制造市场依然以美欧为主,从年内发射的和签订的订单情况来看,美国占据的份额都是最多,欧洲位列第二。随着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航天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欧洲航天局(ESA)推出了在欧洲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先进研究”(ARTES)计划,涵盖了包括“阿尔法平台”(Alphabus)和“新卫星”(Neosat)平台在内的多项平台研发计划。除卫星平台技术以外,欧航局还主导通信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灵活有效载荷的研究。
  近年来,国外兴起了针对通信卫星灵活性的研究,以欧洲为主要典型代表。所谓灵活卫星,主要是指采用了灵活有效载荷技术的卫星,其关键在于载荷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高宇 《国际太空》2012,(11):35-37
自1989年发射第一颗采用LS-1300卫星平台的卫星以来,截止到2012年10月6日,劳拉空间系统公司LS-1300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射84颗卫星,年均发射3.7颗。其中采用基本型LS-1300卫星平台的卫星共发射59颗,另有7颗订单;采用扩展型LS-1300S卫星平台的卫星共发射25颗,另有13颗订单,其中2012年新增3颗订单。  相似文献   

20.
王余涛 《国际太空》2012,(11):27-31
自从首颗采用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的"欧洲星"(Eurostar)卫星平台的卫星—国际移动卫星-2(Inmarsat-2)于1990年10月30日发射以来,截至2010年11月,已有45颗采用"欧洲星"系列卫星平台的卫星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累计在轨服务时间超过370年。作为与欧洲"空间客车"(Spacebus)系列卫星平台齐名的"欧洲星"卫星平台,不仅孕育出了众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著名卫星,并曾多次引领全球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堪称欧洲航天产业的一张名片,"欧洲之星"的名号可谓当之无愧。如今,尽管欧洲已研制出了下一代卫星平台—"阿尔法平台"(Alphabus),其首颗星也将于2013年发射,但"欧洲星"卫星平台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