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8,(4):21
太空武器的威慑作用要大于其他常规武器,以至于同核威慑有几分相像。完全可以预计到太空武器化对世界安全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引发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影响国际安全环境和恶化太空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太空环境对人的生存虽然十分不利.但是人类毕竟已经进入了太空,正如前面介绍过的,人类在太空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了连续生活了438天。  相似文献   

3.
晓临 《国际太空》2006,(10):25-26
在第1位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之后,太空旅游成为了热点,虽然昂贵的太空旅游费用和冗长的特殊训练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承受,但普通人能够进入太空也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0,(5):61-61
航天育种技术是一种培育优良种子的新技术。是通过返回式卫星把农作物的种子带到太空环境当中,利用太空微重力、太空辐射、无空气等特殊环境,对种子诱发变异,返回地面选育新品质、新材料,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帮助人类加深了对外层空间的认识,而且大大拓宽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致使太空环境尤其是太阳系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雷鹏  王俊 《国际太空》2008,(4):26-31
1引言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不断深化,各种形式的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逐渐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任务长期化的特点.但是,由于太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恶劣,如何保证航天器安全、长期、稳定地在轨工作已经成为空间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太空领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野 《国际太空》2006,(7):24-28
□□近太空对现代战争有革命性的影响,它像太空那样持久地影响战争的潜力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将为航天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当然,要真正运行近太空系统并将其用于战场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寻找航天和近太空能力综合的协同途径.  相似文献   

8.
太空环境对肿瘤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3种肿瘤细胞搭载于“神舟4号”的卫星返回舱内,经过7天太空飞行,回收后对存活细胞进行单克隆化,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了细胞周期、黏附力及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显示,经太空飞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周期发生改变,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并表现多种细胞形态;人肺鳞癌细胞L78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力明显减弱,但经传代培养其黏附力恢复且超过对照组细胞;Caski细胞IL-2、IL-8、TNF和TGF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L78细胞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太空环境可影响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理特性,但可否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仍需做进一步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3月初,我国唯一专门针对“太空垃圾”的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将为我国在太空领域建起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人在太空能呆多久 ?医学专家对宇航员进行了大量的身体检查和测试,他们从人体主要的三大生理系统 (神经的前庭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肌肉和骨骼系统 )在太空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生理反应中得出结论认为,人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时间最好在 90天~ 120天之间,这样返回地球后,经过一定的恢复时期,还可以再次上天。如果在太空呆的时间过长,将造成后遗症,且终生不能恢复正常。从医学的观点看,这是不允许的。   医学家们发现,人体三大系统中,只有心血管系统能承受太空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不受太空时间长短的影响。而另外两大生理系统要想经受…  相似文献   

11.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4-35
太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氧气,有着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和极端的温度环境,并且存在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造成的威胁等等。因此,当人类进入太空,就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航天服装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研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一架太空望远镜。在研究过程中,天体生物学家借助的设备便不是太空望远镜,而是显微镜。天体生物学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进化、分布和未来。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将目光聚焦于寻找太阳系的适居环境和系外适居行星,寻找火星及太阳系其他天体生命起源前的化学迹象和生命存在证据,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进行实验室和实地研究,同时研究生命适应地球和太空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太空     
在太空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方式自然与在地球上时迥然不同,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既有不少惊险,又有许多奇趣。 太空中如何穿衣 ? 宇航员在密封的座舱中穿的服装与在地面上穿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衣服失去了重量,将衣服展开,它可以在空间中保持原状,只要将手臂伸进袖筒就穿上了。 宇宙空间几乎是一个真空的环境,若宇航员要走出座舱,进入宇宙空间,就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能生存和工作。宇航服实际上是宇航员个人的独立生命保障系统,每件造价高达上百万美元,重约一百多千克,真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4.
微型载人航天器众所周知,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强辐射等环境对人体来说是一个的致命环境,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4大危险,所以,人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5,(8):14-15
第六节 清除太空垃圾 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来谈论清除太空垃圾,防止太空污染,保护太空资源的问题,是否为时过早,甚至有点“杞人忧天”呢?  相似文献   

16.
月表太空风化会改变月壤光谱特征, 影响月壤元素遥感反演精度. 研究太空风化对月壤光谱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月壤成熟度光谱解耦算法, 提高月壤成分遥感反演精度. 直接对比月壤风化前后光谱的变化能最真实反映太空风化对光谱的影响, 但无法获取未风化的月壤样品, 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开展研究也存在缺陷.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研究太空风化对月壤光谱的影响, 并以月海样品为例进行探讨. 利用Hapke模型对月海样品组成矿物光谱按照实测含量进行非线性混合, 并通过对比混合后的光谱与实测的月壤光谱, 研究太空风化过程对月壤光谱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月壤在遭受太空风化后反射率降低, 波长越短降低越显著; 月壤背景吸收斜率增大, 月壤变得更红, 月壤矿物特征吸收峰深度降低, 光谱对比度变弱, 长波吸收峰(2.0μm附近)深度降低程度超过短波吸收峰(1.0μm附近)深度. 未来在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月壤元素含量时, 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时间17日上午9时14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云雾迷茫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了这次堪称完美的13天的太空之旅。这使所有关注它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是自“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第二次重返太空。也是“发现”号第32次出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坪、人工湖的面积就会一天天地扩大,地球的面貌也一定会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19.
神舟飞船和舱外航天服的任务,是在茫茫太空中创造出一个人能够生存的环境。航天员的地面训练设备则承担着相反的使命——在地面上创造出一个模拟太空的环境,让航天员在其中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20.
太空照片美得令人窒息太空,一个充满了神秘、幻想的地方。参加太空任务的航天员们可以看到从脚底下划过的流星、充满迷幻色彩的极光、城市上空闪烁的光线、远方不眨眼睛的星星、失重环境下日常生活中的奇异现象……这些景色在地面是绝对看不到的。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