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庞征 《国际太空》2010,(10):1-5
<正>□□2010年10月1日18:59:57,我国嫦娥-2(CE-2)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C(CZ-3C)运载火箭直接送入近地点200km、远地点380000km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2月球探测器传回的嫦娥-3月球着陆器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揭幕仪式并为影像图揭幕。首次公布的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成像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18:25,分辨率约为1.3m,当时嫦娥-2距月面约18.7km。影像图中心位置为31。3′(W),43。4′(N),对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2007年10月24日,长征-3A火箭把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嫦娥-1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了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个月球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24日-11月1日,我国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5T(CE-5T)任务圆满完成,成功着陆在预定区域。嫦娥-5T任务对探月三期下一步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嫦娥-5探测器到底如何"采样返回"?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记者:于总,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请问探月工程三期在最初论证时是否规划了嫦娥-5T任务?于登云:由于考虑探月工程经费规模,所以在探月工程三期立项之前的最初论证时只计划了嫦娥-5/6两次任务,其中嫦娥-6作为嫦娥-5的备份,并未列入嫦娥-5T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只是把高速再入返回作为一项关键技术。但是在后来的立项评估时,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王礼恒  相似文献   

5.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7,(11):10-10
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成功发射 2007年10月24日18:05,嫦娥-1由长征-3A火箭从西昌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宗河 《国际太空》2014,(11):1-10
2014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又称嫦娥-5飞行试验器,简称试验器)以及卢森堡-4M小卫星,把试验器准确送入近地点209km、远地点413000km的地月转移轨道。该试验器的主要用途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5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11月1日,试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它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使我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成功回收探月航天器的第三个国家,表明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5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目前继续为嫦娥-5任务开展在轨验证,它于3月7日完成了第三阶段拓展试验,模拟了嫦娥-5上升器与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前的飞行控制过程,验证了嫦娥-5上升器远程导引控制策略、天地协同控制时序、轨道测量与飞行控制精度等相关技术,获取了试验数据和经验,评估了轨道设计和交会方案,为后续嫦娥-5任务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第三阶段试验于3月3日-7日进行,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通过三次控制,将服务舱飞行轨道由200km环月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轨道中途修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并于11月7日顺利进入了距月面200km的科学探测的使命轨道,原计划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轨道段是地月转移轨道段。要进行2至3次中途轨道修正,而实际的飞行结果只在第41h作了一次很小的修正,所用的速度增量是4.8m/s。基于有关的实测数据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嫦娥4号"中继星是"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的关键,目前正稳定运行在地-月L2点使命轨道上,该使命轨道为平均周期约14天的南族Halo轨道。因任务的需要,中继星本体系+Z轴需调整指向,处于正对太阳和非正对太阳两种状态。太阳光压在中继星+Z轴对日的情况下会加速卫星的角动量累积,增加卫星卸载喷气频次。基于中继星使命轨道段测控支持条件,采用重叠弧段法对两种状态下的中继星定轨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中继星+Z轴非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1.6 km,速度误差为8 mm/s;在中继星+Z轴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0.6 km,速度误差为3 mm/s,这对中继星的长期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嫦娥四号"中继星于2018年6月14日成功进入地月L2点Halo轨道,承担地面测控站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数据传输功能.目前"嫦娥四号"中继星处于稀疏观测模式,平均4~5天进行一次观测.分析了2021年1月"嫦娥四号"中继星绕地月L2点的定轨精度,结果表明:中继星绕L2点轨道精度优于2 km,包含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  相似文献   

11.
博音 《国际太空》2010,(10):6-9
<正>□□嫦娥-2质量为2480kg(比嫦娥-1重130kg),净质量为1170kg(比嫦娥-1重20kg),其中有效载荷质量为140kg,剩下的是燃料(比嫦娥-1多带120kg燃料)。嫦娥-2在嫦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3.
天鲁 《国际太空》2007,(12):13-21
中国已经发射过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但是还没有发射过人造月球卫星.从地球到月球不但距离遥远,将近4×105km,而且月球自身还在围绕地球进行公转,平均运动速度为1.023km/s.因此,如何让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与运动着的月球精确交会,并按绕月的工作轨道运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世界探月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距离月球很远飞过,与月球"失之交臂",也曾发生过探测器未能进入环月轨道而撞到月球表面上"粉身碎骨".由此可见,嫦娥-1飞行轨道的设计是整个工程中一项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0,(11):5-5
<正>"嫦娥2"号2010年10月1日升空的"嫦娥2"号探测器,经过不到5天的奔袭和3次近月制动后,进入周期为118分钟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当年"嫦娥1"号完成同样距离的飞行花了将近14天时间,仅此一项就可看出中国航天技术大踏步前进的趋势。除了已有探测火星的"萤火"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km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郑里 《国际太空》2010,(10):14-21
<正>□□与嫦娥-1任务相比,嫦娥-2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技术上,嫦娥-2共实现以下6大突破,这也是嫦娥-2的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18:05,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顺利上天飞向月球.此举使我国成为世界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暨空间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给出海尔-波普彗星近日点附近大尺度观测的结果.指出:1997年2月16、17和18日海尔-波普彗星等离子尾部分有断尾事件发生.观测时刻的离子尾内物质运动速度约为50km/s;离子尾射线向主尾主轴的并拢速度约为0.080'/s.1997年3月3日海尔-波普彗星离子尾有波动现象发生.波动发生在距离彗星密度中心约130×104km,偏离主轴30°处,振幅约20×104km、其离子束宽度约8×104km、波动的相速度约为200km/s.   相似文献   

19.
曲晶 《国际太空》2010,(8):34-39
□□2010年6月10日韩国当地时间17:01,韩国运载火箭罗老-1(Naro-1)发射升空。该火箭飞行至55s时突破音障,但在137.19s后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络,并在距地面70km处脱离预定轨道,爆炸坠毁。韩国随即宣布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20.
联盟 - TM飞船是苏联 /俄罗斯为适应和平号空间站长期飞行而改进发展的第三代载人飞船。 1 986年 5月 2 1日 ,前苏联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第一艘联盟 - TM新型宇宙飞船 ,这是联盟 - TM飞船的首次不载人试验飞行。飞船进入近地点 1 95km、远地点 2 2 4 km的初始地球轨道 ,运行周期88.63min,轨道倾角 51 .6°。经过机动后的轨道为近地点 1 95km、远地点 2 91 km。5月2 3日 ,这艘联盟 - TM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前对接口对接成功 ,这时的轨道参数为 :近地点 331 km,远地点 342 km,周期91 .2 2 min,轨道倾角 51 .65°。联盟 - TM飞船首次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