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微波频率源的发展历程,叙述了高稳定度固态微波频率源对现代雷达发展的必要性。对影响固态微波频率源频率稳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其稳频的原理,并提出改善频率稳定度的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个X波段的高稳定度固态微波频率源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晶体管分谐波注入锁相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基射之间PN结非线性建立了锁定带宽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也介绍了应用实例。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单点频或窄带频综源应用中,分谐波注入锁相振荡器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相位噪声性能优良和工程实现容易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频高稳晶振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宇航应用为目的的小型100MHz低相位噪声高稳晶振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低相位噪声设计、高可靠设计及小型化设计的具体措施。样机体积50mm×50mm×25mm,重量小于100g,实测相位噪声£(10Hz)≤-100d Bc/Hz,£(10k Hz)≤-160d Bc/Hz。该成果已应用于部分型号初样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Ku波段串联反馈式GaAsFET介质稳频振荡器(简称KuDRO)。该振荡器由一个Ku波段FET振荡电路及一个高Q、低耗的介质谐振器串联反馈电路组成。其性能指标:在13~18GHz频带内用不同尺寸的介质谐振器在一块MIC基片上分别制出5种点频率的高稳定振荡器,功率输出为10~20mW;室温频率稳定度达2×10~(-5);在-45℃~+70℃温度范围内频率温度系数达±2PPm/℃,功率温度系数为0.02dB/℃相位噪声达-75dBC/Hz;杂波抑制度小于-60dBC;体积为36×30×16mn~3;重量为35g。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非自振型铷原子频标信噪比和短期频率稳定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同时还介绍了用分离高性能滤波器和集成高性能滤波器对系统进行的测试。最后的结论是由光检测器中的光谱灯造成的散弹噪声是观察到的限制频标短期稳定度的白噪声频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未来卫星领域对高频率、低相位噪声微波本振源发展需求,提出一种适应于星载应用的光电振荡器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光电振荡器应用背景、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之后详细分析了星载光电振荡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光电振荡器的振荡阀值、产生毫米波频率、幅度数学模型等,最后对光电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表明,利用光电振荡器能够产生超低相位噪声(-163d Bc/Hz@10KHz)的微波本振信号,且光电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和振荡频率无关,星载光电振荡器为未来卫星领域提供一种可行的微波本振信号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忠良 《上海航天》2000,17(6):21-25
介绍了采集相位测频的速率以及等间隔相位采集实现测频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利用相位延时方法的相位延时滤波器和双回路解调的测频技术,讨论了随机相位波动产生频率的变化,以及衡量频率波动的测量频率范围内的最大均方根值误差。  相似文献   

8.
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测控数传分系统中的高稳定频率源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频率源的晶振选取,以及主要电路与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对研制的频率源的稳定度、相位噪声、老化率等常规测试,模拟环境中单机及整器的高低温、力学、热真空等环境试验,以及星地对接试验的结果证明:高稳定频率源满足星地通信及甚长基线干涉(VLBI)测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频率源噪声特性和幂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通过频率源目标稳定度反向生成虚拟钟差序列模型,利用虚拟钟差序列模型可以快速、高效地生成目标频率源的长期钟差数据。针对不同类型频率源的组合噪声特征,采用传统的噪声模型生成5种频率源噪声,然后利用仿真分析验证虚拟钟差序列生成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比对仿真结果可知,基于铷钟、氢钟和铯钟的虚拟钟差序列的稳定度与实测钟差序列的稳定度基本相符,重建虚拟钟差序列能够准确地反映其频率噪声特性,因此,文中采用频率源目标稳定度生成其钟差序列的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宽带锁相频率合成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末制导雷达的宽带锁相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方案的选择以及系统的相位噪声指标,详细介绍了锁相频率合成芯片的特性以及环路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参数计算和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了电路实物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符合系统指标。该频率合成器具有输出频带宽,相位噪声低,杂散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5cm高稳频介质谐振器振荡源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C波段介质稳频振荡器的相关理论,给出一系列决定振荡器频率的理论公式,并通过设计实例证明了反馈型振荡器具有易于设计、调试及批生产的工程应用特性,同时发现该振荡器的另一优良特性:低相位噪声。  相似文献   

12.
DS/FH扩频测控信号同步方案的捕获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测控信号的高动态以及由载频跳变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周期跳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频率识别和辅助机制的直扩/跳频(DS/FH)混合扩频测控信号的一种同步方案。建立了跳频图案,伪码相位及多普勒频率的三维同步捕获状态转移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三维捕获的平均捕获时间表达式,及在伪码相位误差、多普勒频移和高斯白噪声条件下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表达式。仿真分析了在采用时域匹配滤波、频域多通道的直扩捕获方式下,信号和捕获系统参数对三维捕获性能的影响。理论推导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同步方案的有效性,并为信号设计及捕获系统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3.
Ku频段介质稳频谐波振荡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Ku频段介质稳频谐波振荡器的原理、仿真和试验结果。设计中采用电磁仿真和电路仿真结合的方式对推-推(push-push)型介质振荡器进行了整体非线性仿真,得到振荡器的输出频谱、相位噪声和输出功率的仿真结果,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二次谐波输出的方式提高了BJT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得到了较好的相位噪声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特殊的直接耦合式介质稳频振荡器。它是在耦合型加载带阻滤波式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性能更为优良的高稳定振荡器。这种直接稳频振荡器,电路简单,便于调试,并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其性能指标如下:振荡频率2.75GHz;机械调谐100MHz左右;频率精度优于5×10~(-6);电压推频系数130kHz/V;在室温下连续工作5小时,频率稳定度达3×10~(-6);输出功率5~25mw可调;在温度-50℃~+60℃范围工作4小时,频率温度稳定度达1.0ppm/℃;功率稳定度达0.015dB/℃;频谱纯净,与测试仪表BP-9型频谱分析仪的频标相似。  相似文献   

15.
高动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多普勒频移,传统的GPS信号捕获方法捕获时间较长。为了快速捕获到信号,提出将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辅助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结合的快速捕获算法。该算法通过外部IMU的位置、速度辅助,预先估算高动态载体产生的多普勒频移,缩小频率搜索范围;利用二维FFT方法同时搜索码相位和多普勒频率,降低计算复杂度,加快捕获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显著减少捕获时间,提高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稳频率源如何影响雷达测速精度问题,构建基于频率源分析雷达测速精度的理论模型,利用同步校频和互备双锁相环(PLL)改进方案实现了高稳高可靠频率源,然后通过静态模拟试验和动目标跟踪试验,分析频率源幅度、准确度、稳定度及同步校频、锁相环等模块对多普勒和测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锁相环能够提升频率源短稳,降低雷达测速随机误差,同步校频能够减小本地铷钟与外部基准的频差,减小雷达测速系统误差,通过双源和双锁相环的设计,频率源切换或锁相环路切换时,也能够保证测速雷达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综述适用于雷达系统要求的频率合成器(简称频综)。讨论一些直接影响频综结构选择及其元器件选用的要求;阐述直接和间接合成两种方法,同时列举两者的优缺点和一些代表性实例。在简要讨论其分析过程后,总结了频综的关键元器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段差频正弦信号提出一种基于频谱相关的频率估计算法,用以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短时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精度,扩展多段信号融合法的适用范围.首先,设计差频修正矩阵消除各段信号频率不等对频谱融合的影响,使同频化处理后的多段差频正弦信号频谱等同于多段同频正弦信号频谱;其次,构造加权因子消除各段信号相位不连续对频谱分析的影响,使得到的最优加权积累频谱近似于与多段差频正弦信号长度相等的相位连续信号频谱;然后,通过对最优加权积累频谱和多段差频正弦信号累加频谱的相关处理,抑制虚假谱峰和噪声干扰.最后,峰值搜索频谱相关谱,实现频率的精确估计.实验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估计精度高、抗噪性好、普适性好,特别在低信噪比、短时时宽下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某航天测控系统中Ka下行链路对频率综合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对参考频率、L频段本振、S频段频综和Ku频段频综分别设计的方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充分利用锁相环、DDS、窄带VCO和正交混频等技术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对频率的精确控制、精密步进和良好的相噪特性。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7日,由航天科工集团科技质量部在南京主持召开了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2004年度科技成果鉴定会,江苏省国防工办、南京市国防工办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军方、用户以及高校和兄弟单位等30余名专家、代表。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XX武器抗干扰试验环境系统”、“XX型被动探测系统测频接收机”、“XX武器系统高机动诱饵”、“XX毫米波频率综合器”、“XX雷达信号分析器”等5个项目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