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是美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于2016年9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前往小行星贝努开展研究并计划采集60克样品于2023年9月返回地球。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研究小行星的起源和资源,寻找生命起源的答案,以及研究提高小行星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保护人类和地球家园免遭恐龙的厄运。 相似文献
2.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类天体.与地球、火星这样的大行星相比,小行星的体积相当小.目前,在已经发现的约100万颗小行星中,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的直径只有约1000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的十三分之一,而大部分小行星的直径均在10千米以下.小行星可能出现的位置从地球轨道内侧一直延伸到太阳系的边缘,但绝大部分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2023年10月13日,美国“赛琪”(Psyche)小行星探测器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赛琪”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 Program)的第14次任务,将探测金属小行星——灵神星(Psyche),帮助解答有关太阳系起源和形成等基本问题。按计划,“赛琪”将于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并开始为期26个月的科学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前往"贝努"小行星.与"隼鸟号"选择的坚硬目标不同,"贝努"是一颗松散结构的小行星,质地不算很软也不算很硬.于是美国宇航局为它设计了一种奇怪的采样方式,简单说就是"吹"加"吸". 相似文献
8.
小行星也是太阳系家族中一类成员。通过小行星探测,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情况,认识小行星的构成和运行情况,为开发小行星资源或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提供基础信息。本期特制作\"小行星探测专题\",对近期人类小行星探测的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探测活动进行展望,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2017年6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龙"(Dragon)飞船送入初始目标轨道,执行该公司第11次"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任务(SpX-11)。执行本次任务的"龙"飞船曾于2014年9月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停留34天后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史上首次实现货运飞船加压舱重复使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6日16时44分,宇宙神-5(Atlas-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成功将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以下简称轨道-ATK公司)执行第4次“商业补给服务”合同任务(OA-4任务)的“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送入轨道。此次任务从发射开始就创造了多项纪录:它是继2014年10月第3艘“天鹅座”飞船发射失败后,轨道-ATK公司的首次“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也是首次由“宇宙神”火箭发射,还是首次升空的增强型“天鹅座”。 相似文献
13.
太阳对地球气候和空间天气影响十分巨大,太阳耀斑爆发时可将宇宙粒子喷射抵达地球而中断卫星通信,甚至导致地面供电中断.最新的研究也表明,地球气候为宇宙星体相互作用所致,而太阳对其影响首当其冲,所以监控和研究太阳的活动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2(VRSS-2,又名"苏克雷"卫星)由长征-2D(CZ-2D)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该星是继委内瑞拉通信卫星-1(Venesat-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VRSS-1)之后,中国和委内瑞拉在航天领域合作的第3颗卫星,也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2颗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考虑J2摄动影响的改进Hill方程数学描述,将最优机动问题转化为标准线性规划问题,为在轨服务系统对非合作目标的接近过程进行路径规划,针对卫星跟踪以及悬停的特殊相对运动状态设计控制方法,实现近距离相对轨道的精确控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氏地球轨道环境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影响和航天器表面材料的低地球轨道环境寿命评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试验环境下,有无保护涂层的业胺所受冲蚀作用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该工作对航天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航天员,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徜徉于星海之中,我的梦想是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教他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10月30日,随着5个怀揣梦想的孩子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可测试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国内外可测试性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航天器可测试性设计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探讨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中国航天器的可测试性设计的技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平台与附件同时机动的复合控制技术是航天控制领域潜在的发展方向.分析了该技术的需求与研究内容,建立了该技术最简化的适用对象--两刚体对象的完整动力学方程,从问题复杂性、平台姿态描述、复合控制器设计用模型、系统耦合特征等角度展开讨论,并进行了系统控制器初步设计与仿真,得出关于模型建立、前馈策略、带宽选择等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3月27日10点09分,美国航宇局(NASA)从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发射了一枚用于试验的探空火箭。火箭进入亚轨道之后,成功释放了两颗由学生建造的立方体卫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