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9月11-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化"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应用与产业国际化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和区域卫星用户专家、学者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举行了广西高分中心成立暨卫星数据共享与区域应用推广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  相似文献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星导航发展中的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十分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短消息     
正近日,在湖北武汉市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表示,未来三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和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促进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商业航天时代,卫星应用和服务贸易将引领航天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新的资源、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利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的机会,于5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本届会议,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国际合作。本届会议主题为"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必将是大众卫星通信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9月6日,华为公司产品发布会展示了新款Mate50系列手机将通过北斗卫星系统短报文服务,实现卫星短消息功能。9月8日,苹果公司(Apple)发布的i Phone14系列手机正式宣布将依托“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实现卫星通信功能。以上两场产品发布会,首次将卫星通信业务引入大众消费电子终端,在全球通信服务领域为“手机直连卫星”(satellite-to-cellular service)业务的概念进行了宣传推广,本文将从频轨资源的视角探寻国际商业卫星公司引领的新兴卫星移动通信浪潮发展概况,并对我国卫星移动通信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动态珠海一号03组卫星首发高光谱影像9月19日,我国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入轨3天后,卫星已顺利回传首批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珠海一号"卫星工程是商业遥感卫星项目,规划研制发射34颗卫星组成星座,具备视频成像、高光谱成像、SAR成像、红外成像等观测能力,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应用提供服务。此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3月6日,高分-2卫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数据政策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高分-2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1卫星及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并推动数据应用和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高分-2卫星自2014年8月1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业务范围正从传统的商业卫星发射、商业卫星应用,扩展到政府从私营企业购买商业发射服务和发展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等领域,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轨道科学公司(OSC,现更名为轨道-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简称轨道-ATK公司)、天空盒子成像公司(Skybox Imaging)等为代表的新兴航天企业快速崛起,以谷歌公司(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进军航天。商业航天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对传统航天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建设航天强国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目前已推进至深入发展阶段。商业航天是我国航天强国的必经阶段。我国商业航天涵盖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等环节。运载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年底,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为我国各行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位置、导航、时频信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的纽带。经过五年多连续稳定的运行,北斗系统的建设已从区域迈向全球,并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从走出国门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国家名片,这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12.
正5月30日,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微小卫星商业化论坛"。来自国内外航天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商协会"、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及泛区域的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会议。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大会以"共享天基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商业航天与国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13,(9):2
8月初,全球领先的移动卫星通信运营商海事卫星组织宣布,"阿尔法"1-XL大型通信卫星已成功进入工作轨道,该星将加强海事卫星组织现有的I-4系列卫星星群,提供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L波段覆盖。自2009年以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L波段卫星群已为政府和商业客户在陆地、海洋和空中提供宽带连接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随着微电子、微机械、纳米等技术的发展和卫星设计思想的创新,卫星正变得越来越小。从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技术的小卫星实践—5研制立项算起,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现代小卫星已经成为我国装备体系和业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的商业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小卫星的商业化潜力越发明显。我国小卫星研发起步虽然落后,但是此后发展的速度、应用水平提升的势头却非常迅猛,从兴起开始,先  相似文献   

15.
刘韬 《国际太空》2016,(1):67-74
天基光学测绘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具有全球性和高时效性,在遥感产业方面蕴含巨大的商机。目前,主要航天国家纷纷发展了具有光学测绘能力的卫星,为本国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商业航天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或按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1-2]。当前,全球商业卫星及应用产业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火箭和星座计划百花齐放[3-4]。测控的主要功能包括跟踪测量卫星,确定其运行轨道;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4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浙江中心成立暨卫星数据应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高分专项浙江中心将与浙江航天泰坦空间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建设,"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对数据实行统一管理。高分专项浙江中心主要负责高分数据的公益应用,浙江航天泰坦公司主要负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太空》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
  此次卫星服务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介绍我国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减灾卫星、遥感卫星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内容、合作方式及合作愿景。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广泛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的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世界空间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已从试验阶段走向了应用阶段。空间技术国际化市商业化的趋势已很明显,发展空间应用技术,注意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开拓空间技术商业市场已成为世界各空间技术发达国的共同战略决择。空间技术向民用、商用的转移,不仅是卫星系统本身,还包括了空间技术的各个单项研究成果其及衍生产品,在这方面也有广阔的国际民用产品市场。我国的空间技术从整体上看,已经有了发射各类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能力,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具备了研制各类卫星和多种卫星有效载荷的技术基础。我国的空间技术在国内服务的基础上,己具备了走向国际空间技术市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太空》2016,(10):73-73
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通信、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以及空间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推动了空间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空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空间数据系统可以定义为对航天器获取的、产生的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可靠、安全的处理、传输、存储、分发等各部分的集成。既不仅是“空间数据的系统”,因为它包含地面数据穿越空间网络;也不全是“空间的数据系统”,因为它还包含地面处理的系统。更全面地说,它是航天器内部各分系统(含有效载荷)之间、航天器之间、航天器与地面系统之间信息流动涉及的数据和软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