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政 《推进技术》1988,9(1):67-71,95
三模态热管式喷气发动机是在同一热管(燃烧室)中,按照航天飞机在起飞,加速爬升到高空高速和进入稀薄大气层飞行阶段,依次进入脉动式、冲压式和火箭三种工作模态。计算表明:用液氢燃料的三模态热管式喷气发动机,完全满足单级入轨、水平起降航天飞机从起飞到入轨全航程的推力要求。  相似文献   

2.
南英  肖业伦 《飞行力学》1997,15(2):27-32
基于Sanger的气动外形,推进系统模型,质量模型等,采用飞行力学,最优控制理论及其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了二级入轨水平起飞载机最小起飞质量的上升轨迹,得到了给定任务需求条件下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总体性能要求。合理分析了载机最优上升轨迹,任务需求对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总体性能的要求。得到了一些明确而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谭建国  徐万武  王振国 《推进技术》2003,24(6):488-490,504
通过对推进剂组分进行连续控制,渐变式三组元发动机能够很好地满足单级入轨对比冲和密度比冲的要求。建立这种新概念发动机实现单级入轨的控制方程,得到了液氢燃料比和余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渐变式三组元发动机比传统双模式发动机或渐变式氢氧发动机的性能分别高25%和11%。  相似文献   

4.
李兵科  沈赤兵  周进 《推进技术》2003,24(3):228-231
三组元发动机和塞式喷管发动机均是实现单级入轨的关键技术。针对三组元(液氢、液氧、煤油)直排塞式喷管发动机提出了一套系统结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计算。发动机采用泵压式燃气发生器动力循环系统。利用蝶形活门关闭煤油管路、利用可调气蚀管调节氢氧流量转变工况,利用可调气蚀文氏管和涡轮排气进行推力矢量控制。以已有的三组元塞式喷管发动机推力室设计、分析为基础,继承了三组元发动机和塞式喷管的研制成果,是技术先进、性能高、可在短期内实现的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液体火箭发动机对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给定的飞行任务,计算了推进系统采用国外现有、改型以及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时,主推进系统发动机的组成方式对单级入轨运载器干质量的影响。对推进系统采用改进SSME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计算了在运载器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有效载荷的影响,以及在有效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子质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推进系统采用双燃料双膨胀发动机的单级入轨运载器具有最小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6.
NASA称 ,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和洛克达因公司通过地面试验 ,验证了实验型吸气式火箭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得到改善。这种火箭基组合循环 (RBCC)发动机将作为未来“第三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动力。在低速时 ,RBCC作为装在函道内的火箭发动机 ,速度逐渐提升时再向吸气式冲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转换 ,然后作为传统的火箭发动机推进飞行器离开地球大气层。一半的飞行都由吸气式推进进行 ,这样就减少了飞行器所携带的氧 ,减轻了发射重量 ,降低了发射成本。最近的一些试验评估了实验型发动机改进的方面 :改进了空气加力火箭模态时的性能 …  相似文献   

7.
唐大全 《飞行试验》1996,12(4):15-19
滑跳式起飞是舰载固定翼飞机实现无弹射短距起飞的有产方法,本文对固定翼飞机在上翘式跑道上进行的滑跳式起悄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上翘式跑道的设计原理及短距起飞对飞机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了把近代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冲压发动机的控制,以提高冲压发动机工作的性能。并提出了冲压发动机最优控制的某些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祁锋 《推进技术》1997,18(5):1-4,21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术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比冲可达35000m/s,其关键是成功地解决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的不匹配,其液化效率比普通LACE循环提高了5~7倍。可借用成熟火箭技术,推重比高是低速阶段(Ma=0~5)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导治 《航空学报》1989,10(4):113-121
 本文综述了用脉冲激光等离子体发生器为航天推进动力的可能方案。由外燃式推力器起飞,磁流体风扇升空,等离子体火箭加速。发射同样的有效载荷入轨,起飞重量只及目前航天飞机的1/20,携带燃料只需目前的1/40。先进的航天飞机将加速太阳能站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NASA的“超高速X”计划,明年将进入飞行器机体与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综合一体化,目前正在用高超音速研究飞行器(X-43)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测试试验。“超高速X”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和验证能够把空气发动机用在高超音速飞机和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上的技术。NASA认为以空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高速音速飞行器的重量要比常规的火箭发射系统轻,所以能载运更多的有效负荷。“超高速X”计划的主要技术是为了获得三个目标:1.对预设计的飞行验证;2.改进设计方选,继续发展改进由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的设…  相似文献   

12.
应用迎风格式有限体积方法求解N-S方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引射模态进气道/混合段/燃烧室/尾喷管/引射火箭内的流动过程,分析了引射模态流道中的复杂流动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了火箭引射模态工作过程机理,讨论了RBCC实验模型的混合性能,最后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这些结果为RBCC发动机火箭引射模态工作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性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舰载机起飞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固定翼舰载机的主要起飞技术,包括局部/全通式甲板自主式滑跑起飞、弹射外力助飞起飞、滑跃起飞等技术,主要研究了弹射起飞和滑跃起飞技术的发展及特点,探讨了对航母舰载机起飞技术的未来方向及新的起飞技术。  相似文献   

14.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直连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在直连式实验台上,通过液态煤油流量的线性变化,开展了飞行马赫数4.5条件下燃烧室不同工作模态的转换实验。通过对特征位置和参数的监测,实现了燃烧模态的实时判别,获得了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燃烧模态转换过程中滞环现象明显,燃烧室压力和发动机推力性能存在突变。在燃油流量以相同的速率增加和减小过程中发生模态转换时刻的燃油当量比存在差异,分别为0.55和0.488,两个转换点燃烧室比推相差8.05%。在滞环区间内,对于同一当量比,会存在两个不同燃烧模态,对应不同的发动机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推进技术》1994,15(5):40-40
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飞行器达到马赫数8在进行一系列缩尺寸、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试验后,吸气式喷气发动机首次突破了马赫数5.5的记录。加利福尼亚EISegundo洛克威尔国际公司防卫系统业务部和加利福尼亚利弗莫尔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正合...  相似文献   

16.
莫宫 《推进技术》1999,20(1):102-102
1998年是电推进系统有大幅度前进的一年。4种类型计78台电推力器发射入轨,包括66台肼电阻加热电离式发动机,9台肼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射流推力器,2台氙离子推力器和1台氙霍尔推力器系统。摩托罗拉完成15次铱星发射,67颗铱星用Primex航天公司的肼电...  相似文献   

17.
RBCC-RKT两级入轨飞行器起飞质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建刚  何国强  吕翔 《推进技术》2013,34(5):603-608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真空比冲基本不变,火箭基循环组合发动机(RBCC)比冲随着飞行条件不断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将增广拉格朗日遗传算法优化第一级飞行弹道与传统液体火箭质量估算方法估算第二级起飞质量相结合,获得水平起飞两级入轨RBCC-RKT飞行器第一级起飞质量的估算方法,为总体方案初步设计论证提供参考.通过算例,分析了一级RBCC飞行器惰性质量比、最高动压,气动特性与起飞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表明,降低RBCC飞行器惰性质量比、提高一级飞行器最大飞行动压、提高飞行器升阻比,都能有效地降低一级起飞质量.  相似文献   

18.
涡轮风扇发动机减推力起飞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推力起飞(也称灵活推力起飞)是目前大型、重型民航飞机较为常见的起飞方式。在飞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减推力起飞可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大大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发动机空中停车率,对确保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SABRE技术的高超声速预冷飞行器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热力循环过程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SABRE技术的佩刀发动机方案并对发动机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发动机模态特点和特性优势,综合文献资料,对佩刀发动机的飞行器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佩刀发动机有希望为多种飞行器应用方向提供动力,包括为临近空间巡航飞行器和亚轨道载荷发射/投放、空天入轨等飞行器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姚开棣 《航空学报》1988,9(4):105-114
 本文介绍单级入轨航天飞行器地面加速器和垂直起飞、水平起飞飞行器着陆装置的设计,包括:地面加速器的设计要求;系统组成;功能和性能以及着陆装置的结构强度;着陆载荷;设计要求和重量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