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导出了辐射波导加工中的公差与电压驻波比ρ_0的关系式。定义了公差半径R、控制点M_0及控制量f_0等。并分别就裂缝口面上贴有薄膜与不贴薄膜的辐射波导进行了计算。最后还提出了在微波天线加工及测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陟  吕善伟 《航空学报》1987,8(7):363-368
本文讨论矩形波导宽边中心线上倾斜窄缝隙向自由空间辐射问题,根据缝隙口面切向场的连续条件,计入波导壁的厚度,建立了较严格的积分方程,应用矩量法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可获得缝隙口面场分布、散射场以及等效的散射参量和阻抗的普遍表达式。给出了X波段等效散射参量、等效阻抗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及谐振电阻和谐振长度随倾角、波导壁厚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理论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LC并联谐振电路在电子线路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谐振发生时的谐振电阻为最大值,端电压也为最大值。从理论推导出发,借助虚拟实验平台MULTISIM进行仿真,从而论证了实际LC并联谐振发生时谐振电阻并非最大值,端电压也非最大值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激励抑制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进行了低速、低雷诺数条件下等离子体激励抑制NACA0015翼型失速分离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电压、激励电极数目和激励位置对流动分离抑制效果的影响.在翼型吸力面敷设不对称电极布局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在来流速度为4.27m/s,雷诺数为4.96×104的情况下,未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时,从攻角为9°起翼型吸力面发生显著的前缘流动分离;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流动分离在攻角小于26°的情况下均能很好地重附到翼型吸力面表面.实验表明,流动分离越严重,对等离子体激励的强度要求也越高,等离子体激励的电压和电极组数也必须相应增大;给定的流动分离状态下,等离子体激励的电压和电极组数存在一个阈值;等离子体激励的最佳位置在流动分离起始点的前缘;雷诺数增大后,流动分离更难抑制.  相似文献   

5.
振荡管内气柱谐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出振荡管气柱谐振概念。对气柱谐振机理、条件、有关因素对谐振激励频率的影响及谐振状态下管内振荡流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气柱谐振与管内激波运动有关;谐振状态下管内出现最强的压力波并产生最强的冷效应和热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相逆变器输出侧接非线性负载时输出电压的质量易受谐波影响的问题,选用基于降阶谐振控制器(RRSC)的电压控制方法。与谐振控制器相比,RRSC能够进行正负序的分离,然后分别处理,并且计算量小,运算效率高。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次降低输出电压谐波含量,进一步改进了RRSC,并将其用于三相逆变器电压控制。最后,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降阶谐振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一维超声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点、线、面三种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工件进行加载,研究了负载对超声加工声学系统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以点、线的加载方式对工件进行加载时,载荷的变化对声学系统特性各参数的影响不大;而当加载方式为面接触时,机械品质因数Qm、谐振频率fs和动态电阻R随着载荷F的增大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动态电容C和最大电导Gmax却随着载荷F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谐振式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和Q值可以通过其频率特性计算得到,因此需要有一种通用的测试平台来测量各种不同谐振式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本文描述了一种谐振式传感器频率特性测试平台,并提出了一种采用间歇激励方法测试谐振式传感器谐振频率的新方法,采用线性调频信号激励谐振式传感器,传感器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频率即是传感器的谐振频率;测得传感器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频率,即可得到谐振式传感器的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樊尚春  刘广玉 《航空学报》2000,21(5):474-476
对一种以方形硅膜片作为一次敏感元件,硅梁作为二次敏感元件的热激励硅谐振式压力微传感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建立了微传感器敏感结构的工程用数学模型;以所建立的模型实际设计了敏感结构参数 :方形膜边长 4 mm,膜厚 0.1 mm,梁谐振子长 1.3mm,宽 0.0 8mm,厚 0.0 0 7mm;采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加工出了原理样件;采用电热激励、压阻拾振方式对其进行了开环测试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NSRT)采用 Stewart 并联机构实现副反射面(简称副面)五自由度运动调整。为确保并联机构的运动精度能满足射电望远镜高精度的指向要求,对影响副面调整机构运动精度的各项误差进行了分析。几何误差模拟结果显示,为使并联机构达到要求的精度,应保证杆长误差小于0.08 mm,铰链误差小于0.04 mm。通过对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比较,得出回零误差是造成并联机构误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并联机构的回零检测装置主要由增量式编码器与限位开关组成,其中限位开关反馈信号的异常,会引起并联机构的回零误差,分析得到该因素是造成NSRT副面并联机构工作偏差的主要原因,这对并联机构的误差补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栅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布局优化和影响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流动控制能力,基于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流场特性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对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激励布局进行优化,通过选取典型激励布局,实验揭示了不同因素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力面激励布局中,靠近前缘流向激励的作用效果强于展向激励和尾缘激励,沿流向分布多组电极的激励效果最佳;端壁激励布局中,横向激励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流向激励;组合激励布局中,基于端壁横向激励和吸力面流向激励的组合布局的激励效果最佳.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作用效果随着激励电压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攻角的增大其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变弱;变定常激励为非定常激励,通过耦合流动的不稳定性,可以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流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设计了一种采用静电激励(下同)和电磁检测的平面振动陀螺仪,该陀螺仪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并且可以采用表面微机械技术,大规模微机械技术和常规加工技术来加以制造,本文推导了陀螺仪和电磁检测系统的方程,该方程可决定采用静电激励和电磁检测的平面振动陀螺仪的输出特性,当驱动频率等于检测频率时,输出最大,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由支架刚度地AC驱动电压为3V,电路放大倍数为2345,DC偏置电压为15V,DC场电流为5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RLC串联电路中通频带与RLC参数的关系,说明在设计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时,在给定谐振频率,电感量和频带宽度时,上下边界频率不能只满足通频带宽度而任意假定,还应满足通频带与RLC这些参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从品质因数的原始定义出发,分别计算出简单RLC串、并联电路的品质因数,得到两个结论,并将其推广,提出了两种简单的计算品质因数的方法,最后通过求解一个实际的LC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半球谐振陀螺精密集成组装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球谐振陀螺零件制造的高精度和对称性是保障产品性能指标的关键,当前制造技术的短板是制约半球谐振陀螺性能指标提升、高合格率和低成本制造,以及批量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集成组装是半球谐振陀螺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出了面向半球谐振陀螺装配的"六心一线"目标,即半球谐振子几何球心、质量中心、谐振中心、激励罩的激励电极中心、读出基座输出检测中心以及形成的静电场中心必须做到同心、同轴,探讨了保证"六心一线"的集成装调技术,为保障半球谐振陀螺的装配精度、性能和装配合格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景辉 《机场工程》2005,(4):14-17,27
首先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各种裂缝做了分类与特征分析,进而对道面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板面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提出预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PLC串联电路中通频带与RLC参数的关系,说明在设计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时,在给定谐振频率,电感量和频带宽度时,上下边界是频率不能只满足通频带宽度而任意假定,还应满足通频带与RLC这些参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从诱导气流速度和体积力两个方面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动量特性研究,对不同激励参数下的诱导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与结果分析;通过对体积力的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对比研究了体积力的变化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增大气流速度,但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加速效果减弱;激励电压或激励频率增大,体积力均表现为线性增加,但激励电压增大时可以更好的增大体积力;与增大电极内间距相比,增大下层电极宽度可以产生更大的体积力.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了解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和开关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aN-HEMT并联的航空电机驱动系统,开展了GaN-HEMT并联的驱动电路及数字控制器平台设计与实践。搭建了试验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合成射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及在燃烧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热线风速仪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流场进行了较详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流场可划分为2个不同的区域。在距离激励器出口10~15倍出口缝宽之前,流动具有强烈的非定常性;在此位置下游,流动特性与常规射流相似。在流向中心线上,随着向下游距离的增加,时均速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湍流度则单调递减。当激励电压有效值40V、激励频率980Hz时,时均速度在15倍缝宽处达到最大,约14.2m/s,激励器出口附近湍流度近80%。在展向上,时均速度、湍流度均剧烈改变,梯度变化明显高于常规喷流。适当参数的合成射流激励可以改善扩散燃烧器出口温度分布、降低NOx生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