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航天装备作战试验是装备试验鉴定新形势下的新规定动作,面临极大的难度。文章针对航天装备作战试验的固有特征和客观问题,对近年来美军航天装备作战试验活动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美军采取的按系统层级螺旋式递进开展作战试验、按系统复杂性分类开展作战试验等多种针对性策略,以及采用的专项开展面向太空威胁表征的试验鉴定资源建设、建模仿真与实装试验相结合等多种举措,旨在为我军航天装备更高效、更有效地开展作战试验进而快速列装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是航天装备研制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是指为了获取、核实和提供航天装备研制进展、作战效能、体系贡献度(率)、作战适用性或作战生存性等决策数据,针对被试系统或部件所采取的步骤或行动,并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关决策信息的过程。通过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不仅可以完成既定的决策目标,还可对航天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天装备复杂程度高、研制周期长、试验鉴定难度大的现实问题,美军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体系.文章以美军天基红外系统的试验鉴定工作为研究案例,对其试验鉴定程序、研制鉴定试验、作战鉴定试验等工作进行梳理,以期为中国航天装备试验鉴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太空是国家安全的高边疆、新边疆、远边疆,发展航天力量"关乎我国战略安全和军队未来",必须加速建设和尽快形成太空作战能力。航天装备发展及运用在太空作战体系和天基信息体系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航天装备必须在实战化环境中进行试验,才能充分考核其效能、检验其在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航天作战力量只有在实战化环境中进行训练,才能提升作战能力、形成高智优势,成为能打胜仗的新型作战力量。因此,有必要开展航  相似文献   

5.
电子装备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开展电子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意义、作战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提出了电子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系统的主要构成有典型作战试验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准则体系和试验系统,并对如何开展作战效能评估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航天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够显著压缩研发时间与成本的商用货架产品(COTS)在航天装备中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因此如何对COTS开展试验鉴定以保证航天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从横向范围、纵向深度及存在问题3个维度全面立体地对美军航天装备COTS试验鉴定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开展航天货架产品试验鉴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的测控天线试验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航天装备的快速发展,航天测控装备试验鉴定对试验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人机作为重要的配试设备,在装备性能鉴定、测控设备标校、复杂战场环境模拟和通信中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地基装备试验鉴定评估系统,探讨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测控设备试验鉴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鉴定方法,并对基于无人机平台搭载的多基线测量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试验鉴定系统能够为测控设备的精度鉴定提供高精度标准数据,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航天电子侦察系统是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其作战效能对于提升天基侦察监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PFT的分析方法与基于信息能力的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准则。通过分析系统作战流程,建立了侦察流程剖面图,构建了高完整度、低冗余度的航天电子侦察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开辟航天工程应用新领域建设航天作战应用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安全形势、建设武器装备作战实验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美军作战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军事航天装备体系的结构组成及军事航天作战应用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开展天战理论与应用研究,创建航天作战应用实验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航天装备用户培训是作战人员高效使用高科技装备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用户培训体系顶层构架规划开始,由总体至局部,阐述培训架构、培训体系的规范化、课程体系规划、资源配置、考核评估等方面内容,形成闭环的航天装备用户培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在美国国防战略正式将太空判定为独立作战疆域的背景下,美军一方面按部就班部署航天装备;另一方面加快装备弹性转型,确保天基信息支援装备能够在战场环境下,更好地抵御威胁,更快地恢复能力,更有力地支持作战任务。一侦察卫星2018年1月,美军分别部署第5颗"未来成像体系-雷达"卫星和首颗"军事作战空间支撑效能"(SeeMe)卫星。"未来成像体系-雷达"卫星是美国新一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0.3m,用于取代"长曲棍球"卫星,支持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信息化作战保障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面向装备OODA闭环提出装备智能保障系统,建立基于DoDAF的智能保障系统结构模型,并基于网络分析法对装备智能保障系统和传统装备保障系统的效能进行了对比评估。在总结当前装备效能评估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OODA全流程闭环为目标,分析装备保障的现存问题和装备智能保障模式的特点,并构建武器装备智能保障系统模型。通过系统高层概念、能力、任务活动等要素建模,构建武器装备智能保障系统效能模型并基于网络分析法开展效能评估,通过装备训练保障、维修保障、信息支援和行动支持等维度对比了传统装备保障系统与智能保障系统的效能差异,提出智能保障技术的发展建议,为装备保障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实质是体系对抗,电子信息装备是武器装备体系的中枢,采用作战仿真技术研究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体系对抗效能及作战运用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技术手段。美军广泛使用的扩展防空仿真(EADSIM)系统是一个集分析评估、训练与作战规划于一体的任务级作战仿真系统。分析了EADSIM的系统机理及应用模式,总结了系统的规律性特点,对应用作战仿真手段开展作战试验训练效能的分析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装备是武器装备体系的中枢,作战仿真技术是评估装备作战效能、提升部队作战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军作战仿真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介绍美军仿真的分类图谱、分析其技术体系发展过程入手,重点阐述了美军典型联合作战仿真系统的功能定位、组成及应用情况,介绍了美军作战仿真系统的成功经验及其技术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2017年5月,美国知名智库——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题为"引入快速航天:重新考虑太空进入"的研究报告,呼吁构建快速航天体系来支持《空军未来作战概念2035》提出的未来五大核心任务,进一步推动敏捷作战思想的发展应用。这标志着敏捷作战概念的影响范围已经从空军扩大到研究机构,敏捷作战思想将有望成为未来作战概念与航天装备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敏捷作战思想是美国空军在系  相似文献   

16.
武器装备RMS试验与评价是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提升我军装备作战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引进了美军在RMS试验与评价方面先进的理论,分析了RMS试验与评价的过程、内容、组织机构和特点。最后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军在RMS试验与评价方面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了几点启示,为我军今后开展装备RMS试验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机载电子战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电子战装备效能评估一般方法基础上,应用解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评估意见,建立了电子战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典型算例示范,指出了用该模型的物理意义,为机载电子战装备效能评估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和易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菲  靳颖  韩燕侠 《航天》2012,(2):25-25
2011年,美俄欧日等航天大国在国家经济不太景气,财政紧缩的困难条件下仍在继续发展军事航天系统,一批先进的侦察、预警、导航、通信卫星发射入轨,还有一些作战快速响应的战术卫星从试验走向战场应用,为军事作战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支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9,18(3):58-58
据《科技日报》2009年3月30日报道,光电装备作为实施精确打击和一体化信息作战的必要手段,是现代武器装备的“神经”和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军械工程学院军械技术研究所日前研制出“光电装备野战测量设备”,填补了我军光电装备野战条件下检测、计量的空白。光电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光电装备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精确打击武器作战效能丧失。受技术水平制约,以往我军光电装备的检测维修主要靠送厂实施。这在平时影响装备的完好率、在位率、配套率,战时贻误战机。军械技术研究所历时近20年,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传统的实装实地测量模式,攻克了小型化多波段综合的模拟靶标生成、多类型激光光场模拟等支撑光电装备野战测量设备研制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现代武器装备系统比较复杂,一般都涉及机械、电磁、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无论是其作战效能评估还是试验鉴定都相当困难。以导弹为例,探讨其试验条件下的仿真评估技术。给出了电磁环境评估仿真系统设计框架、模型、软件模块等内容设计示例,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改进复杂系统的评估技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