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72主战坦克车型众多,在上期杂志中己概略介绍过多个国家研制的各种T-72的改进型,本文将针对其中主要改进型作较详细的介绍。有趣的是,由于目前俄罗斯将外销坦克的主力是T-90车族,而对于T-72仅推出一些改进套件,因此,下列介绍的T-72改进型都是由其他国家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2.
军备较量     
在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中,俄军装备的T-72坦克正在加紧进行现代化改装。俄军现役的T-72坦克经过改进后,定型为T-72M1坦克,它将装备1台新型的735千瓦的发动机。此外,其武器系统也将得到更新,其中包括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机枪和火炮、“反射”型制导武器系统(可全天候地在行进状态下发射反坦克导弹,射程达5千米)和新型的火控系统。他特别强调说,新装备的火控系统可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在白天的识别距离为4000米,夜间的识别距离为1200米。  相似文献   

3.
众所瞩目的美伊大战终于爆发,美军在波斯湾地区集结了大批部队和武器装备,使第二次海湾战争成为本世纪的第一场硬仗。在这场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的的战争中,一般军事观察家认为硬碰硬的地面攻坚战斗异常猛烈,伊军装甲部队最精锐的T-72坦克将再度负担抵御美、英先进坦克的重任,但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显示这款坦克与10余年前一样依旧难逃痛宰的命运。不过,T-72这款坦克在这10余年中的发展却十分活跃,各种改进型纷纷出现,不妨碍让我们看看T-72的最新研发近况。  相似文献   

4.
美国陆军自20世纪60-80年代间所使用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虽然在性能上并不算是最突出的奇花.但是却继承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M-4“谢尔曼”(Sherman)坦克以来美国坦克性能可靠又易于生产的优良传统。事实上.M-60坦克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发展的M-26“潘兴”(Panshing)重型坦克。由于M-4中坦克在大战末期面对德军新式重型坦克.突击炮和驱逐坦克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5.
T-84主战坦克是乌克兰哈尔科夫&;#183;莫洛佐夫设计局(乌克兰的装甲车辆设计权威)和马里谢夫厂研制的,主要采用本国生产的组件和子系统。该车最早的设计思路源自于苏联T-64、T-80型主战坦克,并以T-80Y主战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其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已有相当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力量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苏联提供的T-34中型坦克及少量的IS-2重型坦克为基础建立的。这些二战期间使用的苏制坦克在次年发生的朝鲜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得到了新型的T-54中型坦克,并从1957年起以59式的名称开始仿制生产。但59式坦克的外观与T-54有所区别,如取消了红外夜视装置和主炮稳定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来到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除了能够一睹许多在欧美各地都难得一见的德国二战“珍禽猛兽”外.当然也要好好看苏联坦克的发展。在为数超过300辆的坦克及各式装甲车辆中.有将近六成都是苏联坦克。对于一般在苏联坦克中只知道T-34、SU-100、T-72的军事迷来说.来这里保证可大开眼界.可惜和绝大多数俄罗斯博物馆一样.尽管有说明牌.但是有看没有懂.因为全都是俄文。即便有导游.也无法一一为游人解说,因此来之前绝对要做好功课,做好车型辨认.不然在灰暗的库房里.俄国各型车辆又都是清一色暗绿色或橄榄绿的涂装下.是很容易会有挫折感的。  相似文献   

8.
战场奇才T-34     
一般西方的文献常把T-34族坦克比照德国坦克分类,也就是以A、B,C等字母来区别,但事实上前苏联官方根本没有将T-34分类,最多为了区别两种搭载不同口径主炮的型式,装备76(85)毫米炮,而前苏联自己的文献则以年份来分。而且前苏联文献对T-34主炮的写法,也是以“-”区别,如T-34-76、T-34-85,而非西方式的T-34/76或T-34/85。  相似文献   

9.
在“沙漠风暴作战”(Operation Desert Storm)和“自由伊拉克作战”(Operation larqi Freedom)中,美军所使用的M1系列主战坦克可说是所向披靡,在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至于作为对手的俄制T72坦克则是一败涂地,根本毫无招架之力。从战场上的成绩来看,M1系列主战坦克的确是大获全胜,让对手完全报销。  相似文献   

10.
俄《独立报》军事特刊最近在一篇专文中指出,中国坦克制造业在许多方面是依靠苏联的军事技术援助而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得到许多苏联供应的T-34/85中型坦克(中国称为58式)和IS-2重型坦克,以及大量的Su-100和Su-76自行火炮。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中国又开始大量生产各型坦克和装甲车辆,当然其设计和制造以及未来演变,自然受到苏联极大的影响。谨就俄罗斯学者卡里雅金等人之说法,综合摘要研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