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型教练机装用的涡扇发动机在外场使用时出现了高空转速低于规定值的问题,根据发动机工作原理可知,该问题是燃油调节器供油量与发动机需油量不匹配所造成的。本文从燃油调节器工作原理出发,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燃油调节器的流量调整钉对高空燃油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外场发生窜油故障的情况,对窜油故障机理进行了研究验证,确定了故障原因,制定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的RT-11燃油调节器加速性不稳定、起飞状态燃油供油量停滞的情况,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和故障机理,并提出了修理中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田凤欣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3,(4):45-47
通过介绍毛刺的产生机理和燃油调节器复杂壳体不同位置处的毛刺,列举了毛刺对复杂壳体零件制造和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产生的危害,总结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复杂壳体去除毛刺的实用方法,同时推荐了从源头控制以减少毛刺产生的加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某小型涡扇发动机开展增大推力、提高使用高度的适应性改型工作.针对以往对原发动机燃油调节器部分所作的分析较少,使得改型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问题.主要分析了发动机燃油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建立系统稳态和加减速控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高空适应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分析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高速机床具有坐标快速运行、主轴高速旋转、高动态性能等特点,如何实现高速机床的可靠性控制并达到高加工精度变得极为关键.为保证机床高速、稳定、可靠性能,机床电气控制重点着眼于高速电主轴的保护、主轴基于工艺的控制需求以及坐标驱动的高动态性能控制,文中详细论述了主轴温度、振动、功率保护以及驱动控制优化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技巧,通过对高速铣床驱动控制的速度环、位置环以及坐标插补进行分析和优化后,机床再次进行切削加工,之前加工表面的过切及刀纹均不再出现,并且圆周换向时无刀痕,完成的工件质量明显优于优化前切削质量.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军用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的研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简要介绍和评述了主燃油控制、加力燃油控制、尾喷口控制、防喘控制、发动机状态监视 ,特别是FADEC系统的技术特点、方案选择和研究动向。从中可以看出 ,这些方面的技术进步推动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的一种新型主燃油泵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航空发动机对主燃油泵的新要求,阐述了满足这些要求的一种离心一高压变流量旋涡组合泵的选型理由,着重论述了确定离心泵式燃油增压泵设计流量的新思路和调节离心泵流量的结构原理,简要介绍了旋涡泵及其协同工作,最后通过与已广泛采用的离心-齿轮组合泵的性能比较,阐释了这种离心-高压变流量旋涡组合泵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故障有可能导致参数测量传感器出现较大偏差,而采用传统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易误诊为传感器故障。为此,引入修正因子作为传感器故障模式样本,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样本的特征向量;按照卡洛南—路伊变换(K—L变换)原理,对传感测量信息进行变换,构成了新的正交变换矩阵,减弱了各特征向量的相关性,突出了差异性,加强了对故障传感器和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故障的特征识别能力;利用多组学习训练样本,设计了发动机不同参数测量传感器故障模式的判别函数。经仿真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诊断传感器故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先进飞机中燃油系统的综合化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机电系统的综合管理与控制逐渐成为现代飞机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机载机电系统以及机电公管计算机(USMC)对燃油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功能,介绍了双余度的机电公管计算机对燃油系统的控制方法,介绍了机电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之一--燃油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地分析了燃油系统各油箱油量的采集及测量方法,论述了机电公管计算机对燃油系统的供油/输油控制、加/放油控制、热负载控制等功能.说明了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各机电子系统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状况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一代战机的要求.开发出机电综合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机电系统的统一调度与全局控制,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满足系统的小型化要求,是新型战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发电机控制器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基于故障预测技术、在可靠性物理仿真分析的条件下,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条件的分解、应力损伤分析和故障分析等一系列手段,使得发电机控制器的可靠性工作能够从产品的早期论证阶段就与产品的性能设计结合在一起,并且贯穿于产品研制的全过程,实现可靠性与性能设计的一体化,适应目前电子产品研制周期短、可靠性要求高的研制模式。 相似文献